我的位置: 天下 > 早读 > 文章详情
早安上海,这些新闻值得关注!〔3.16周五〕
分享至:
 (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倪佳 2018-03-16 05:30
摘要:早安!今天是3月16日,上观早读为您带来昨夜今晨全球要闻资讯,同时给您推荐今日解放日报版面精粹。

【申城天气】今天上海小雨转阴,降温明显,最高温度11℃,最低温度9℃。明天多云转阴,最高温度14℃。


代表委员声音,上观为您关注

【1】“把反腐败资源集中起来,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攥指成拳,形成合力。”——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高新才。

【2】“没有艰苦奋斗,哪有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株洲市市长阳卫国。

【3】“惟有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才能攻克新征程上的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全国人大代表郭乃硕。

【4】“国家规定脱贫不脱政策,但我们不能只靠政策兜底。”——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五星村村委会主任余绍容。

【5】“希望更多文艺工作者回到小镇上、村庄里,那里有一片沃土,正期待百花盛放。”——全国人大代表、导演贾樟柯。

【6】“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如今有这么多好政策,总有一款适合你。”——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赤峰市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

【7】“对维护公序良俗、崇尚义德勤俭的要支持鼓励,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的陋习要抵制。”——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沂南县铜井镇两泉坡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树睦。

【8】“为发展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需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绝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咸宁市市长王远鹤。

【9】“审计监督并不是为了揭短,更重要的是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建设性意见并跟踪整改。”——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审计厅厅长汪中山。


最新国际资讯,上观为您关注

联合国安理会14日就俄罗斯是否在英国使用神经毒剂毒害俄罗斯前间谍产生分歧。英美等国认为俄罗斯应当为发生在英国的神经毒剂使用事件负责,俄罗斯则表示相关指控“完全令人无法接受”。

◎ 美国白宫14日确认,总统特朗普将提名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评论员劳伦斯·库德洛出任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接替不久前辞职的加里·科恩,成为特朗普首席经济顾问。

◎ 韩国检察官15日说,前总统李明博承认任职期间从国家情报院“受贡”1.07亿韩元(约合63万元人民币)。

◎ 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14日说,围绕“绑架问题”,日本政府不排除首相安倍晋三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会面的可能性。此外,菅义伟15日证实,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早在6日已经知晓森友学园“地价门”相关文件遭到财务省篡改的情况。菅义伟的这番表态,让各界质疑安倍知情不报。


最新国内资讯,上观为您关注

◎ 15日,首个“湖北造”天基物联网组建工作启动,计划发射80颗行云小卫星,分三个阶段打造覆盖全球的天基物联网。

◎ 《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办法》日前正式公布并将自2018年4月10日起施行,办法将南京长江岸线划分为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开发利用区,根据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要求,严格实行分区保护。

◎ 今年“3·15”,消费者的维权通道更通畅了。随着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在3月15日升级完成,引入了阿里巴巴、高德地图等5家科技企业的技术,消费者不仅可以24小时进行投诉举报,还有望在线完成纠纷解决。据介绍,这次12315平台升级,除了官方网站和APP,12315的官方小程序还首度登录支付宝,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支付宝APP,点点手机就能维权。


最新科技资讯,上观为您关注

◎ 科幻电影中经常出现的飞行汽车如今成为现实。由美国谷歌公司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投资的硅谷飞行器公司“小鹰”近日披露,已经在新西兰公开试飞了最新研发的自动驾驶空中出租车。

◎ 一个中国和美国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14日报告说,他们从牙龈快速愈合的能力中得到启发,找到一种新的促进皮肤伤口愈合的方法。

◎ 创立血液检测企业“西拉诺斯”的美国硅谷新贵伊丽莎白·霍姆斯14日同意交出企业控制权,了结监管机构对她“大规模欺诈”的指控,由她主导的“抽指血查癌症”神话正式破裂。


今日解放日报,上观为您关注

【1】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闭幕

◎ 今日《解放日报》1版关注政协闭幕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号召,人民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刘奇葆、帕巴拉·格列朗杰、董建华、万钢、何厚铧、卢展工、王正伟、马飚、陈晓光、梁振英、夏宝龙、杨传堂、李斌、巴特尔、汪永清、何立峰、苏辉、郑建邦、辜胜阻、刘新成、何维、邵鸿、高云龙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张高丽、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等在主席台就座。

【2】今酝酿协商国家机构组成人员人选

◎ 今日《解放日报》1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今日日程。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6日全天举行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午审议监察法草案修改稿,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草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的办法草案;下午酝酿协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人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选。下午,召开主席团第六次会议。

【3】携手新时代 落实新部署 谱写新篇章

◎ 今日《解放日报》4版关注汪洋在政协闭幕会上的讲话。

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
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

汪洋说,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人民政协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保证,也是新时代人民政协必须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

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
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履职尽责

汪洋说,心中有人民,才能落实好中国共产党的要求,正确地行使民主权利、做好履职工作。每位委员都应认识到,尽心履职是对人民的负责,是对制度的尊重。 

人民政协是专门协商机构,
必须求真务实提高协商能力水平

汪洋说,政协不是权力机关,参政不行政、建言不决策、监督不强制,主要通过协商发挥作用。这种作用不是靠说了算,而是靠说得对。

【4】长三角“圆桌会”聚议一体化发展

◎ 今日《解放日报》5版关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要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这是今年全国两会上三省一市代表委员热议的目标。围绕“一体化”的大目标,如何在高起点上强化协同、破除瓶颈、完善机制,各地各有高招,也都有呼声。今天起,本报全国两会特别报道推出“长三角圆桌”专栏,会同新华日报、浙江日报、安徽日报一道,采访三省一市代表委员,一同参与谋划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率先发展这篇“大文章”。

“长三角圆桌”首篇关注一体化过程存在的交通公共服务等瓶颈,并邀请沪苏浙三位代表聚议——  

来自上海的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先要交通先行,打通省界“断头路”迫在眉睫。丁光宏认为,首先要在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实现突破,形成陆、水、空三位一体的综合运输格局。

在来自江苏的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市通州区区长凌屹看来,基础设施互联的通道、科技协同创新的通道、区域协调发展,尤其是产业协作的通道,这三个“通道”亟待打通。

来自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张世方认为,无论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或是加快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当下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区域间交通的沟通不对称、发展不均衡问题。张世方介绍,宁波正在全力加快沪嘉甬铁路的前期工作,谋划甬台温高铁,打通全国沿海高铁的“断头路”;同时,立足大湾区建设,积极谋划直连上海的沪甬跨海交通通道,以公铁合建的形式从宁波建跨海通道至上海金山,并接入虹桥枢纽,真正实现宁波至上海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

【5】期待武康大楼“素颜”变美那一天

◎ 今日《解放日报》6版关注“黑污染”治理。

邬达克为上海设计的建筑中,武康大楼或许是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但多年来,想要在这幢优秀历史建筑外找到一面不被电线杆、架空线“打扰”的原生态墙面,为大楼拍一张典雅的“素颜”照片,却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根据上海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今年上海将完成100公里架空线入地和合杆工作。其中,武康大楼所在的徐汇区将完成24条道路约27公里的架空线整治。令人意外的是,徐汇今年首个架空线入地工程,选择了上海交通最繁忙、地下管线最复杂的淮海中路,起始地点则选在淮海中路、武康路、余庆路、天平路、兴国路等五条道路的交汇处。本月起淮海中路、武康路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工程启动,包围武康大楼多年的“黑污染”将在今年上半年完全消失。

记者从徐汇区建交委了解到,在巴士集团、交投公司、电力公司、信息管线公司以及市政部门的协同合作下,徐汇目前率先启动淮海中路(华山路—陕西南路段)电车电力触线拆除工作,淮海中路、武康路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工程正式启动。

【6】中毒案后,俄英“新冷战”来了?

◎ 今日《解放日报》9版关注俄罗斯前特工在英中毒案。

随着又一名俄罗斯前特工在英国“中毒”,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终于发飙了:宣布驱逐23名俄罗斯外交官。此举也成为冷战以来英国对俄外交人员实施的最大规模驱逐。俄外交部14日发表声明说,俄罗斯对英国采取回应措施“不会等太久”。俄驻英大使馆也在社交网站发文说,英俄关系跌至“零下23摄氏度”,但俄罗斯不惧严寒。一场俄英“新冷战”是否一触即发?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冯玉军表示,此事标志俄英关系发生重大挫折,可能还会进一步恶化。无论是大规模驱逐外交官,还是冻结俄在英国有资产,都表明两国互信丧失殆尽。事件不能孤立看待,它是利特维年科、别列佐夫斯基离奇死亡等一系列案件的延续,是两国十多年矛盾的总爆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指出,俄英之间看似激烈和强硬的对峙,其实围绕的是一个老问题:间谍事件。预计剧情的发展会在一个可控和有限的范围内。在短期内,双方出于利益需求,都不愿做出让步——梅在政府中处于弱势,且忙于收拾“脱欧”烂摊子,需要借“怼俄”转移公众注意力。普京则需为大选谋势,绝不会甘心示弱。

冯玉军指出,从政治上讲,梅的举措会导致俄罗斯被进一步孤立,俄国家形象被败坏。一旦采取冻结国有资产的行动将对俄财务构成压力,冲击俄罗斯经济,其程度要比驱逐外交官更严重。

栏目主编:周扬清 文字编辑:周扬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