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打烊就打烊吧,太平洋数码君
分享至:
 (17)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桑大腿 2015-12-19 23:48
摘要:【地标记忆】与其说是马云和刘强东的狂飙突进冲击了数码城,倒不如说是后者自取灭亡。走向今日这条死路的内因,正是太多城中商家们的谋财之道,生生给自己贴上了“JS(奸商)”的黑标签。

科技的进步对电子产品来说,真是一件悲哀的事。因为它们不能自我进化,只等淘汰换新。但即便是在这个情怀泛滥得不值钱的年代,作为一名DIYer,听说徐家汇太平洋数码广场的萧条与没落,仍旧唏嘘不已。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上海的徐家汇就是与北京中关村、南京珠江路齐名的电脑数码产品交易市场。从90年代末到21世纪前十年,大多数上海人都有去那里装台兼容机、买个MP3、挑部单反、修台电脑的经历。对我这个1998年就开始接触电脑装机的准玩家来说,徐家汇确是充满回忆的。只是那些回忆对我和对大多数去过那儿的人来说,都带些酸楚和苦涩,宁愿回忆同那些淘汰的电子产品一样,被抛到记忆的回收站外,永久删除。

 

早在今年2月,就听闻徐家汇的太平洋数码广场二期正式歇业了。无奈时间太少,工作太多,来不及怀念。可就在冬至前路过徐家汇时,赫然看到太平洋二期那栋楼已经被严严实实包裹起来,一边在外围喷水,一边开始大卸八块了。这才意识到再不纪念下,就真要彻底忘却了。

 

很多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是看着太平洋一期、美罗城百脑汇、宏图三胞、太平洋二期、百脑汇二期……接二连三矗立起来的。连同周围的徐航、汇嘉、实业公寓等几栋商住楼宇(里头很多都是IT代理商的据点或者仓库),徐家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数码王国”。在很多长三角DIYer眼里,这里就如同圣斗士小强们心目中的希腊圣域。哪怕不买什么,周末去徐家汇逛逛“场子”,始终是一次严肃认真的数码朝圣之旅。

当年,奔腾芯还是土豪专用的神一般存在,买颗CPU还要正儿八经地挑批次和素质,超频是宅男们最热衷的课余活动,AMD的“巴顿”是超级性价比的代表,迈拓、DFI、钻石、升技都还是响当当的大品牌……如今却只能慨叹“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A家已被戏谑为“农企”,其它的品牌则比电脑城更早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可以说,1998至2008是徐家汇电脑城的黄金十年。但自那以后,一切都变了。变化是渐进式的,积累到今日,只是量变之后的必然结果。我并不完全认为是电商崛起革了电脑城的命。京东恰恰就是从中关村和太平洋的光储代理商起家的,而淘宝还在野蛮生长时,电脑城里的商家也是一边线下一边线上的两条腿模式。所以,与其说是马云和刘强东的狂飙突进冲击了数码城,倒不如说是后者自取灭亡。走向今日这条死路的内因,正是太多城中商家们的谋财之道,生生给自己贴上了“JS(奸商)”的黑标签。

 

那些年,信息还不怎么对称,价格还不够透明,装机就像骗中骗,电脑城则是坑中坑。如果你问去过一两次的普通消费者,经常会得到这样的回答:“那种地方,去了一次不敢去第二次……”就算你在去装机前,准备了自认为完美的list和防骗预案,到了场子里,你很容易就会被一个电梯口的黄牛以极低的CPU、主板和内存价格骗进店里,然后以离谱的价格一并买下机箱、电源和音箱。什么,找熟人介绍去买?那更是图样图森破,最好骗的就是熟人头好伐!“反正认识的,就不用多查价格了,肯定不亏的。”这正是熟人被坑的直接原因。至于打磨标签、以次充好、偷梁换柱之类的则是更高一级的骗术,没有一年半载的“市场洞察”,哪能斗得过?

 

比如我有个老同事2004年想买个闪光灯,先在网上看好了价钱,就近去太平洋二期,价钱差不多就买了,顺道还买了个SD卡。当时懒没查价格,结果回家一看SD卡被宰了300大洋……

 

别笑老同志,年轻人更好骗呢。我的一对死党朋友,2011年准备去南半球蜜月,事前特地跑去百脑汇买单反,去前也是查好了价格,到了店里觉得价格合适就买了。单反有了,镜头也要啊,就现场挑了个变焦镜头。当时,朋友掏出手机想在京东上比较,结果店内外楞是没有信号(场子里有相当多的商家使用了移动信号屏蔽装置)。朋友说想先看看货吧,JS又说必须先交钱才能开箱。买回家之后,才发现镜头被宰了2000元!

 

发现被骗后回去想找JS理论?你会被他们直接围困在店里,还不止一次发生过对顾客动手事件。唉,要知道,从90年代直到2005年,咱们的父母辈能拿出5000元给孩子装台电脑有多不容易,那时候孩子们的零花钱也很拮据,JS们就这样一遍又一遍地摧毁了羔羊们的信任。

 

到了2010年后,徐家汇的电脑城已经明显萧条,装机、卖手机的利润直线下滑,JS们的观念依旧是“骗够这个月的月租再说”。虽然也有少数经销商“认清形势”,把重心完全转到线上,比如有个“网邻商城”曾在DIYer中间火过一小段时间,但到头来还是落得经销商直接跑路,消费者陷入质保和维权难的境地。

 

所以,太平洋数码君们,别说互联网经济抢了你们的饭碗,是你们自己“营造”的一次次“差评”,把顾客逼到京东、易迅的怀抱里的。也别说实体店已经不行了,为什么岛国的秋叶原依然坚挺?为什么价格高到需要卖肾的苹果店始终门庭若市?问题的本质并不是线上与线下的冲突,而是你们能给予消费者怎样的体验,来吸引和留住他们。

今天,当我们在讨论太平洋数码君们的倒掉时,这种业态的消亡是“no zuo no die”的JS咎由自取,而线下体验经济在数字化浪潮面前的节节败退却更令人哀惋。就像《黑客帝国》里的设定,那个数字化的人类世界本有机会向更高的版本进化,却因为有史密斯那样的病毒代码的泛滥而使整个系统化为乌有。中关村、徐家汇、珠江路们也本该进化为更高级的体验经济模式啊!

 

如今,它们永久打烊以后,就只有少数品牌的直营店、体验店四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苦苦支撑。事到如今,想买个新产品,在线下已经没有能让我们好好把玩、感受的机会了,消费者就只能凭眼睛和手指在线上被越来越多的渲染图蒙蔽。产品的好与坏,全凭脑补和RP。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图片来源:东方IC。本文编辑:章迪思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