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市场解码 > 文章详情
电商毁灭实体经济论为何一再流传
分享至:
 (8)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佳昺 2015-11-25 11:15
摘要:电商是把双刃剑,对于没有竞争力的实体商家,那是催命毒手,但对于产品有吸引力的实体商家,却是助飞的隐形翅膀。

“英国一位爵士在谈到电商问题时,毫不客气地说,中国允许电商如此快速发育,这是社会经济管理的严重失误。”这几日有着上述开头的一篇帖子再度在朋友圈刷屏了。

 

本着学习的态度,我去搜索了一下各类信息源,并无找到靠谱的媒体。很有可能,这只不过是《王健林:淘宝不死,中国不富,活了电商,死了实体,日本孙正义坐收渔翁之利》之后,互联网上又一篇捏造以博眼球吸引阅读的热帖。

 

相比这些文章的观点,其实这些文章本身的层出不穷更为有趣。这些文章不外乎有两个特色:第一,用多位名人的名义抒发观点。当然这个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有传统的,连康南海康圣人都要冒充孔子来发言,可见这个冒充名人是传统文化;第二,站在实体经济的立场上贬低电商经济,总要让人感觉中国经济走了一条错路,奔溃近在咫尺。

 

当然,不用出国,只要海淘过,也知道“英国没有电商”的判断,简直不值得一驳。

 

那么不考虑“英国爵士”这种假托,电子商务和实体关系是什么?

 

当然是有冲击。走在曾经繁华的商业街上,的确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空置的店铺,的确可以看到许多百货公司的冷清。诚然,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实体商场遭受电商企业冲击难以招架之后的败退,但是我们却需要深思一个核心的问题:被电商企业一冲就垮的传统商业就一点问题没有么?

其实,早在电商还没起来之前,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对许多实体零售企业就很不满意了。随便找个商场,就能看到一堆品牌是英文字母但实质是国产品牌的“伪洋品牌”在那里招摇撞骗,往往把自己的价格定的比海外真正洋品牌还要高。

 

这样的品牌泛滥,在我看来本就是实体零售业的耻辱,这些企业如果因为电商的崛起,因为信息透明度的增加而被迫退出市场,我实在不觉得有什么可惜的地方——就像电信诈骗村也在贡献GDP,但是这样的GDP不是我们所要的——对于整个中国的消费者而言,那些糟糕的实体零售店退出市场,这只是提高了消费者的福祉,并无损失。

 

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每一次当潮水退去时,会发现到底是谁在裸泳”,眼下在电商的冲击下,我们也能看出各类传统零售业的耐冲击能力。别的不说,同样是服装品牌,像优衣库这样价格公道品质尚可的品牌,这些年在电商的紧紧逼迫下,分店反而是越开越多,甚至是借着电商的渠道,将商品卖到了更多没有实体店的三四线城市,实现了销售的进一步扩张。

 

更何况,在许多传统商业凋零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更多借助电商行业崛起的新实体经济。别的不说,小米手机这样一个一度默默无闻的手机厂商,借助电商的快速扩张,没几年就成为了BAT之后的新巨头——更重要的是,借助电商和无处不到的快递,原本可能没有实体店就买不到新潮手机的三四五线城市居民,也借助电商差不多可以第一时间获得新品,大大提高了这些消费者的福祉。你说小米不是实体经济?小米的崛起对中国宏观经济没好处?显然不是。

 

所以,电商是把双刃剑,对于没有竞争力的实体商家,那是催命毒手,但对于产品有吸引力的实体商家,却是助飞的隐形翅膀。

 

并且,轻言电商冲击实体经济,完全没有看到电商业通过O2O这一模式对以餐饮为代表的实体体验经济的扶植作用。

说到这,我就要吐槽下那篇所谓的“英国爵士谈电商”了。在这篇文章中,有这样的描述:

 

商业有其基本规律,它的作用不只是买卖商品,更重要的一个作用是把人、公众吸引到大街上去。当顾客们一家、两家、十家的店铺寻找,为了购买一件满意衣服的时候,他们很可能发生远超过一件衣服价值的“随机消费”。比如,夫妻两个人逛街,可能产生餐饮消费,可能一起看一次电影,如果有孩子,他们还可能为孩子买些“过去根本没想去买的东西”。

 

各位读者尤其是有孩子的家长们,扪心自问,你平日里的购物行为是这么一个“随机消费”的逻辑么?至少我接触到的,反而是一切围着孩子转,因为要家庭聚餐所以上街去光顾餐饮,因为要看亲子电影所以走进影院,因为要帮小朋友做教育,所以各类商场的幼儿教育培训场所人满为患。

 

因为网购了就不逛街就不去商场了,这恐怕只是一种想当然的逻辑,要么是这位爵士不懂中国国情,要么就是捏造爵士发言的人实在是外行。

 

这些年,中国电影票房可谓是高速发展,如果单看票房数据,你绝对会以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繁荣。电影票房的高速发展,除了大量新院线的投入使用外,大量网上订票O2O企业通过折扣来吸引订户,同样功不可没——原本高定价低上座率的电影院,因为订票O2O们的折扣而变成了低定价高上座率,观影人次上升了,电影院反而更繁荣了。

 

其实,餐饮、儿童教育这些实体经济也是如此,大量团购网站、各类微信介绍、点评网站也为他们带去了大量新客。你说电商冲击了这些产业么?作为体验经济,完全不会受到电商虚拟经济的冲击,反而是享受着电商导流的红利。

 

当然,电商这东西,不是说完美无缺。比如说淘宝为代表的广告竞价排名体系往往导致毛利润率高的伪劣商品能够花更多的钱获得更好的曝光,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又比如团购网站低价优先的政策,往往又迫使实体商家只能获得在乎价格低客单价的用户,有了新的销售额却未必利润攀升,这些都是电商和实体经济行业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

 

但是,仅仅因为街边几家关门的实体百货店,就觉得电商在毁灭中国实体经济,而看不到其积极作用,那实在是一叶障目,甚至是为了标题党主动挑事儿 。

 

那么再回到文章的标题,为什么大家那么乐于看到并转发实体经济与电商的这个你死我活论断?原因其实是多重的。

 

从传播角度,电商导致中国经济崩溃的言乱,充分利用了网民的不安定感,的确是传播的高招。

 

从人群结构来看,蒸蒸日上的阿里帝国,也不过3万多名员工,他们虽然在这场电商冲击中成为受益者,但这个人群,只是小数目;而更多的淘宝卖家们,往往又是这个社会被忽视的人群,他们的声音也很难被大众所知晓。与之相反,恰恰是白领这些中坚阶层,他们无法从产业角度从中受益,却可能受到冲击,所以迎合他们的意愿帖子,时不时复辟也毫不奇怪了。                           

 

而从电商和消费者关系来看,本质上,淘宝是一个广告平台,依赖商家支付的曝光费来盈利,这就意味着能够支付更高费用的商家可以获得更高的曝光率——而在现在中国的营商环境下,许多售卖假货次品的商家,反而有更多的利润空间去支撑广告费用,于是乎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也许,很多人转发电商恐怖论,只是作为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受害者,抒发一下对电商平台产品品质的不满意。                                  

 

不管电商毁灭实体经济论如何的迎合大众,但是有一点是必须承认的:缺乏竞争力的传统实体商家被电商新势力打得濒临崩溃,这本身就是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早在一百年前提出过的“破坏性创新”所描述的那样,创新就是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即不断破坏旧的,不断创造新的结构,创新就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陈抒怡 制图:孙欣悦  编辑邮箱 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