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穿汉服、学中式插花,豫园来了一群“老外”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熠 2024-04-19 21:40
摘要:“梦回花朝春游园”活动举办。

四月春光潋滟时,百花福地庆花朝。正值2024豫园仲春花朝节,巨型牡丹花、花朝游艺场以及蝴蝶花语墙,令豫园的春日气息扑面而来。走进华宝楼3楼豫星厅,穿着各式汉服的外国友人穿梭其间,俨然一幅春日游园的图景。4月19日下午,“梦回花朝春游园”活动在豫园举办,来自老外讲故事俱乐部的成员和上海的外国留学生们用一下午时间,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华宝楼内,不同款式的汉服一字排开,等待众人挑选,体验华服是当天第一项行程。掀开小型试衣间的门帘,印度尼西亚留学生杨宇嘉一袭黑色明制汉服亮相,工作人员给他戴上扎着发髻的假发套。“我终于有头发了!”留着寸头的杨宇嘉笑言。一旁的“老外”洪锡京则打趣道:“我今天是捕快的造型,应该再给我一把刀。”

老外体验汉服,张熠摄

杨宇嘉来上海已经10年,目前在上海戏剧学院就读研究生。“我是华人,祖籍是广东佛山,一直以来对中国的服饰、舞蹈、音乐都很感兴趣,今天可以体验华服、宋式点茶等,都是我最想参加的活动。”他说,自己来过很多次豫园,也在这里拍过广告,却是第一次在豫园穿汉服,“这次活动能让我更明白中国的历史,包括哪个朝代穿怎样的衣服、听怎样的音乐。”他告诉记者,自己也喜欢上海的美食,尤其是青团,“未来我应该会留在上海工作”。语毕,他在记者面前打了一段精彩的太极拳,这是他之前在香港学的。

杨宇嘉体验中式插花,张熠摄

对于老外讲故事俱乐部的成员皮特而言,上海的印象是由一幢幢高矮不同的建筑组成的。他在沪从事室内设计等工作,上世纪90年代就来过上海,现在已经在苏州河畔安家。“我喜欢陆家嘴,因为看到高楼,就看到了希望。”他犹记得,90年代第一次来上海时,路上的私家车还很少,从机场到酒店,一路上都是骑自行车的人。30年过去,上海的街景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喜欢苏州河,经常在河边散步;也喜欢拥有很多传统建筑的豫园,“我和朋友们会来豫园买中国特色的礼物或是一些旧书籍”。皮特觉得,上海和家乡西雅图比,有很大区别,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西雅图只有300多万人口,或许这是最大的不同”。

春日,华宝楼前的中心广场,立着一丛盛放的牡丹花海。花海之中,牡丹小仙身着华服,以敦煌壁画中经典动作“反弹琵琶”之姿出现。一年无事为花忙,豫园的春日之景不仅在室外,也在室内。华宝楼里,室内长桌上摆着竹筒、花泥与各色花材,穿着汉服的老外们一一入座。剪枝、插花、摆弄造型,一个以竹筒为花器的中式插花作品便完成了。“竹子是很受中国文人喜欢的植物,梅兰竹菊为四大花卉,也会在今天的作品中体现。”工作人员介绍,在当天的插花体验中,也蕴含着传统中式审美与中国文化意涵。

老外们体验中式插花,张熠摄

“体验中式插花,我觉得是一项很让人放松的活动。”来自韩国的洪锡京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也积极参与上海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就在上周,他刚刚穿着马面裙,在世博滨江逛了汉服市集,体验了“春日国风”。“我在中国生活了16年,现在是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一名医生。”洪锡京也对现场的非遗漆扇很感兴趣,他将不同色彩的颜料滴入水中,后将素面扇子入水着色,图案独一无二的漆扇就完成了。

活动现场,张熠摄

体验完各项传统文化活动,老外们赏起豫园春日美景,尽管天公不作美,却并不妨碍大家的赏花之心。豫园与花事的渊源素来已久,九曲桥的每一弯曲处的石板上,均雕刻着一朵节令花卉。只见十二节令花图腾与宋代墨笔画《百花图卷》相结合,将百年九曲桥打造成花团锦簇的模样;湖中花藤舒展,枝蔓环绕,牡丹、杜鹃、栀子、芙蓉百花绽放,繁花似锦。

豫园九曲桥,张熠摄

在孟加拉国时,安东尼就对上海这座城市心生向往。参加此次游园活动,他挑选了一件唐宋时期的男士圆领袍。“我在上海求学,因为上海是可以让人实现梦想的城市。”安东尼来中国已经10年,博士毕业于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如今在上海工作,他的孩子也出生在上海。“上海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城市之一。”他说,自己喜欢社交,在校时便加入了多个社团,既从身边朋友中了解上海,也从《上海日报》《中国日报》等新闻媒体中了解上海,“在上海,我感觉自己离梦想更近了”。

栏目主编:施晨露 图片来源:张熠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