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专访香港第一代现代舞编舞家钱秀莲:半个世纪的寻根之旅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桐 2024-04-07 18:56
摘要:“当去往深处,要寻到它的‘根’,达到它的‘极’,是十分困难的。”

钱秀莲总在变。

她当过小学老师,做过儿童商品店的经理,演过影视剧,学过绘画,更成为中国香港第一代现代舞编舞家。

在1960年代,香港最流行的是芭蕾舞,还有土风舞、现代舞、爵士舞。但钱秀莲却爱上了中国舞,17岁的她,自编自演了中国舞《羽扇舞》。

1981年,钱秀莲前往北京舞蹈学院,进修中国民族民间舞。1983年至1986年,她又前往美国纽约玛莎·格兰姆舞团学习现代舞。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世界当代舞蹈家的成功经验,以西方现代舞中的人体律动学理论来分析中国舞蹈。

钱秀莲

回到香港后,她于1989年成立了钱秀莲舞蹈团,开始专注自己风格的舞蹈创作。舞团成立后的第一部作品叫《紫荆园》。紫荆花是香港的市花,钱秀莲想借此表达勇于面对阻碍不屈服的态度。

《紫荆园》之后,钱秀莲又创作了《帝花女》《律动舞神州》《四季》《字恋狂》等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

近五十年来,她经历了寻根、探索、实验、再探索的过程,形成了舞蹈与武术、太极结合,独具个人风格的“当代中国文化舞蹈”。

她把一个个中国元素汇聚起来,连接成一条条阐述东方文化的故事线娓娓道来,在东西方舞蹈艺术的碰撞之中,展现传统文化的新面貌。

她曾说:“如果对自己国家文化认识不深的话,很容易就会被西方的舞蹈文化侵蚀,没有了自己的灵魂。”

《字恋狂》

1997年,香港回归后,钱秀莲舞蹈团曾来上海演出。27年后,舞团再度来沪。4月5日、6日,《和春之祭共舞》参演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连演两场。

上半场《和-舞画道》中,舞者们用肢体展现香港设计师、画家靳埭强的水墨作品。他巧妙地将泼墨山水画、书法设计与现代艺术糅合,在行云流水、峰回路转间产生一种独有的韵律感。

下半场《和春之祭共舞》中,钱秀莲引用中医经脉理念,从太极、推手、散打的身体运动方式和山、河,松、云山、飞瀑等自然意象中汲取编舞灵感。钱秀莲的作品在汲取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同时,融入现代艺术的创新元素,呈现出一种独特而迷人的新面貌。

走过近半个世纪的舞蹈生涯,钱秀莲依然在变。

她说:“在不同的时代,人生不同的阶段,受到不同人物的影响,所有的一切,都会丰富我自己的成长。”

《和春之祭共舞》

记者:在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你是怎么喜欢上中国舞的?

钱秀莲:那时候的香港,我们有机会接触到非常多元的舞蹈种类。我觉得中国舞比较特别,学习的舞品有民间的、古典的,在服装、音乐及动作上都比较丰富。再者,我们始终是中国人,我希望借由舞蹈“寻根”,去了解自己的文化,所以更偏向中国舞。

钱秀莲

记者:在北京研习中国舞和在纽约学习现代舞的经历,如何影响了你的创作?

钱秀莲:在北京舞蹈学院学习的主要是中国民间民族舞。我跟不同的老师学习,学院院长亦派不同民族的老师给我授课,让我了解到中国丰富的风土人情,以及不同民族的不同律动。北京舞蹈学院对舞蹈的认真钻研以及他们的水准令我大开眼界。

在纽约深造,是因为我看了玛莎·葛兰姆舞团在香港的演出,那时我十分向往现代舞,因为现代舞强调个性和创意。我儿时的梦想,是“无中生有”,我希望自己做的东西,一定要跟世界上其他人不同。

一种现代舞流派并不能让我满足,除了学玛莎·葛兰姆,我也研习德国表现派舞蹈创始人之一拉班的人体动律学,着重寻找每个人独一无二的风格。

回到香港后,我希望能在现代舞中加入中国文化的根。所以我选的主题,大多以中国文化为本,《字恋狂》来自书法,《红楼碎玉》来自文学,《香港情怀》《万花筒》关注香港文化。

我更加注重跟舞者互动配合,而不是让他们追随学习我的作品。我会给予他们自我发挥的机会,这是美国归来后,我在创作方式上的一大改变。

钱秀莲

记者: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已诞生一百多年,为何依然令全世界的编舞家着迷?你的《和春之祭共舞》独创之处在哪里?

钱秀莲:在《春之祭》诞生的时候,舞蹈的主流,是配合典雅优美的音乐表演芭蕾舞。但《春之祭》的澎湃、冲击力、粗豪、以及规则节拍的变动,令当时的人接受不了。

《春之祭》诞生一百多年了,依然在启发、影响着全世界的编舞家,许多人都将其视为一个挑战。我在2002年首次为《春之祭》编舞。因为我听了这个音乐,与我当时希望用武术、太极的攻及防,将对方置于死地的一种冲击力非常契合。

而《和春之祭共舞》里,我将画、舞糅合在一起,展示香港水墨画家靳埭强50年的探索历程。绘画启发舞者的动感,再配以科技的协助,营造时尚的感觉。

《和春之祭共舞》

记者:近50年的创作过程中,你是如何找到自己的风格和语言的?中间遇到过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钱秀莲:最初我是模仿不同流派的舞蹈,或不同的民族舞蹈,因为香港的文化比较多元,所以我的身体语言就变得比较丰富。我会从社会、文学、哲学中汲取不同的养分,通过书本、访谈、观摩及体验获取灵感,组织成作品。

最大的困难是,当我触碰《道德经》《黄帝内经》这些书籍时,如何将其抽丝剥茧,变成一台舞蹈作品,并在寻觅中找出重点,传达其精神内核,这个过程是充满困扰的。

如《黄帝内经》,我曾花上两三年时间跟不同的专家倾谈,才找出它的主线。而《道德经》,是经过四年的思考后,选取了第八章的“上善若水”。

在音乐方面也曾遇到困扰。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都是澎湃而独特的音乐。要怎样寻找及演绎这些音乐的精神,都需要不断地探寻。

最后,当去往深处,要寻到它的“根”,达到它的“极”,是十分困难的,需要持之以恒的探索。将太极融入舞蹈,如何令年轻的舞者“懂劲”“弹抖”,也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足以展示中国文化的深厚精神。

《和春之祭共舞》

记者:你和钱秀莲舞蹈团,还有什么想要探索的方向?

钱秀莲:在舞蹈方面,我仍觉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所以我定下一个目标:在2023年至2030年之间,关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良好健康与福祉”“优质教育”“可持续城市和社区”三个方向。

我少年时代就有个“画家梦”,希望这几年每年都能推出将舞蹈和绘画融合的新作,内容都以当代中国文化为主。我想将50年来的积累加以数码科技的辅助,让其可持续,传承给新一代的年轻人。我还希望,将太极舞、动物舞普及到社区,让更多人享受健康、和谐及身心平衡的生活,发扬当代的中国文化舞蹈,并走向世界。

栏目主编:施晨露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