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余隆与王健,两个老男孩,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桐 2024-03-31 14:23
摘要:老朋友,新声音

3月30日晚,走出上海交响音乐厅,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仍在耳旁,满眼是盛放的夜樱。一位乐迷心满意足地说:“想不到更好的方式,度过上海的春夜。”

这一夜,指挥家余隆和大提琴家王健在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舞台重逢。一年前,王健刚刚归国,第一场音乐会就是和余隆执棒的上海交响乐团同台,令许多乐迷记忆犹新。当时,余隆说,希望能和王健一起,做纯粹的音乐家,做实实在在的事,多开一些好的音乐会。王健说,每次跟余隆和上海交响乐团合作,都有一种安全感,希望能带来更多观众没听过的大提琴作品。

上海交响音乐厅门外,夜樱绽放。 韩雪 摄

二人都没有食言。音乐会上半场,宛如大提琴盛宴。他们带来了合作过多次的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和第一次合作的雷斯皮吉《柔板与变奏》。王健还加演了一曲巴赫的《库朗特舞曲》。

余隆印象里,少年时代的王健,总是跟在父亲身后去练琴。而王健印象里的余隆,是骑在自行车上呼啸而过的身影。两位出生在上海,个性、成长轨迹各不相同的老友,友谊持续几十年,艺术的共鸣也始终不变。

十年前,余隆50岁生日时,王健就曾为好友送上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整部作品由一段大提琴“洛可可主题”和七个变奏构成,以优雅的风格成了最广为人知的大提琴作品之一,恰好与王健近年来清亮脱俗的风格相得益彰。

谢幕时,余隆为王健鼓掌

而雷斯皮吉《柔板与变奏》则是王健首次演绎,在王健看来,这是一部被名字耽误的好作品。“柔板与变奏,这个名字一点诗意也没有,但这部作品是真好听、真感人!”旅居芬兰的时候,他时常流连于湖畔一望无际的灿烂晚霞。每次见到这样的场景,他的脑海中就会共振出雷斯皮吉的旋律与和声。“有时候,我会想象,这霞光仿佛是人的精神世界,包容了全人类的灵魂,离去的人、现在的人、将来的人……”

在王健心中,雷斯皮吉也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作曲家。他生于意大利一个音乐家庭,音乐风格细腻、多彩。1902年,他写下了《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但一直没有出版,直到他后来于1921年重新创作协奏曲的二乐章,即成《柔板与变奏》。“他写的音乐总是让人听得懂,在他的时代显得老派、保守,而非特立独行。但如今,他的音乐越来越被大家了解和喜爱,他也是在我心中地位极高的一位作曲家。”王健说。

大提琴演奏家王健

音乐会下半场,余隆执棒上海交响乐团,带来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柏辽兹为作品所起的正式名称是“一位艺术家一生的插曲”,他以这部作品打开了浪漫主义时代的大门,在严肃厚重的德奥系作品之外开辟出一条新路。在《幻想交响曲》中,交响乐不再只是作曲家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是情感与故事情节的同时展现。《幻想交响曲》是余隆和上海交响乐团的保留曲目之一,其丰沛的想象力,让乐迷每次聆听都有新发现。

这场音乐会门票早早售罄,而演出前的公开排练,则让200多位乐迷、青年音乐家和琴童走进幕后,感受台上的音乐家们对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的打磨。

排练厅里

王健说:“我们终于从漫长的冬天走过,迈向了多姿多彩的春天。现在的‘上海之春’跟以前相比,节目种类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许多享誉国际的音乐家纷纷造访申城。论古典音乐,上海的演出市场毫无疑问是全国最繁荣的。”

5月,余隆还将执棒香港管弦乐团,携手王健、“小提琴新星”苏千寻,带来一场诗情画意、中西合璧的音乐会。余隆说:“希望人们因热爱音乐而相聚的美好氛围,可以在上海这座城市不断绵延下去,也希望可以把音乐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栏目主编:施晨露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