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壮大县域经济”,有何深意?
分享至:
 (15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金祥 2024-03-26 06:20
摘要:为我国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腾出更广阔空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科学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这为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国内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完备产业功能的一种区域经济,是我国经济体系中处于最基础层面的行政区划型经济形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县域经济以其耐性强、韧性足、可持续性明显、支撑性突出等优势,为我国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腾出更广阔空间,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能量。

受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县域经济总体规模较小,发展质量较低,“三产”融合度较弱、规模化龙头项目较少,县域工业化发展滞后。我国中西部各省基础潜力在县域,短板弱项在县域,动能活力在县域,优势后劲也在县域。因此,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加快县域产业结构调整

长期以来,我国县域经济以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为主,其产业产品一直处于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低端。这种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早已走到了尽头,尤其是第二产业低端化、第三产业低级化的状况更无法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赋能助力。唯有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中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县域产业科技含量,进而促进产品由初级向高端乃至终端转变,推动县域产业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

一是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建设重要商品粮基地、绿色食品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深加工区,立足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引导传统农业由种植环节向“产加销”一体化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特色加工、产地初加工和农产品流通销售以及观光旅游业,推动传统农业“接二连三”,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通过三产紧密连接、相互促进,积极发展三产融合型县域经济。

二是加强县域企业家群体的培养。人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体,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在县域企业乃至县域经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各地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应当牵线搭桥,促进县域内企业家之间相互联系、互相沟通、共同研究、携手发展。同时给予他们集中培训的机会和平台,不断提高县域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的能力,使他们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真正起到带头人的作用。

三是加强县域企业人力资本投入。对县域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分别进行集中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素养、能力和技能,特别是通过引进容留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推动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努力提高县域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四是强化县域企业同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各级政府应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建立完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技术成果在县域的转化机制,主动掌握国内外市场信息,积极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不断运用最新技术研发最新产品,推进整个县域经济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五是加强县域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以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为契机和动力,引导和鼓励县域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重点构建“数字乡村”,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发展途径,利用“互联网+”着力打造小微企业,以创业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县域各类企业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与外界的沟通联系和交流合作,及时捕捉市场信息,迅速作出经济反应,提高企业规避风险和争取主动的能力。

促进县域打造产业集群

当前,国际国内一些中低端产业进一步向县域等劳动力密集地区转移和扩散,县域经济面临着承接和吸纳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加工业的有利契机,必须及早谋划、科学部署和迅速实践,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配套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使县域经济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实现超常规发展。

一是加强宏观指导。将县域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使之与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相统一相衔接,为县域经济争取更多更优惠的政策支持。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出台发展县域经济的实施意见和优惠政策,加大对县域经济的引导和扶持,为县域经济加速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二是制定配套政策。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分战线分系统地制定扶持县域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那些零落分散的企业逐步向本县工业园区集中,集中力量构建一批百亿级乃至千亿级的工业园区,通过做大工业园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同时,利用县域产业链面向发达城市招商引资,吸引规模更大实力更强的外地企业进入县域产业集群之中,引领和带动县域企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合理规划和有序建设县域产业园区和工业园区,加强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域企业发展的生存环境,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的硬环境。

三是引导和帮助县域企业开拓市场。各级政府应同当地行业、县域企业共同梳理和挖掘县域地理、人文、商业传统等有利因素,积极组织县域产品宣传、展示、交易等活动,拓展宣传本县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的渠道和手段,逐步提高县域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县域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外在的推动力量。

四是培育和建立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县级政府应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引导和推动县域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建立完善,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协调政府与企业、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化解行业纠纷、保证行业公正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切实缓解县域企业融资难问题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杠杆,作为我国现代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县域经济,其发展须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和扶助。但近些年来,县域经济普遍存在着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融资累的问题,对于这种现象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一是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和服务。金融作为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在县域经济结构优化中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将资金合理配置到县域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之中,并协调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县域企业的资金需求,促进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是以金融促动县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在当前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背景下,各级政府要主动协调金融部门向县域经济倾斜,通过行业选择改变资金投向,通过机动灵活的战略调整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三是协调金融部门重点支持县域龙头企业的发展。目前,成熟阶段的县域产业组织形式大都是在县域内形成的以少数龙头企业为主导、以产业链为基础、大量中小企业配套分工协作的经济体系,其中龙头企业在县域产业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因此,对于县域经济中的龙头企业,各级政府要协调金融机构尽力支持其发展生产、扩大销售、产品研发和设备更新,支持其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确保县域龙头企业的牵引功能不被弱化。

四是探索建立符合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国家和地方各商业银行应针对县域经济采取不同的信贷政策,建立符合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机制,制定符合县域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降低信贷门槛,扩大县域企业的融资规模。同时,要鼓励有条件的县域企业采取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私募债、中期票据等直接债务融资办法,对成功运用直接债务融资办法的县域企业,省和市级财政应给予一定补贴,从而调动和激发县域企业直接融资的积极性。

作者为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 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题图说明: 2024年3月23日,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上玉工业园区一角。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