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先进生产力质态”,该如何理解?
分享至:
 (2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秦德君 2024-03-27 06:20
摘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生产力水平大幅度发展和提升开辟了新道路。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在世界经济、产业领域发生时代性变化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制约因素的新要求,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范畴的新补充。

生产力概念的提出

生产活动是人类首要的实践活动。生产力概念最早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他的《国富论》第一篇标题即是“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生产力”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使用,首见于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生产力水平,是生产力的物质技术状况和劳动者社会结合状况构成的量的综合表现。历史上任何一种性质的生产力,都有水平高低、规模大小和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表现出质范围内的量的差别。而生产力性质,是生产力质的规定性,是生产力物质技术状况和劳动者社会结合状况构成的质的综合表现。历史上以氏族共同体为单位的生产、以家族为单位的个体生产、实行分工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分别标志了生产力发展不同质的阶段。而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生产力水平大幅度发展和提升开辟了新道路。

什么是“先进生产力质态”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什么是“先进生产力质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科学技术权重大幅度提升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88年9月5日,他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作为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技术”作为技能形态的生产力,渗透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诸实体要素中,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其作用日益加大,成为生产力发展中的新质和决定性构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第二,创新力权重持续放大。

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本质上是靠创新实现的。人类社会所有的进步,都源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正是创新催生了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能。

进入20世纪后,创新在生产力结构体系中不断改变原有的状态,日益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变量。创新本身是一个多维的社会行动体系,一国创新力的强弱、创新幅度的宽窄,决定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基本面貌。如何按照“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这一要求,营造鼓励探索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和机制,丰富创新平台、打破创新限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各种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竞相涌现,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取得新突破的一个关键。

第三,体制性要素权重不断增加。

生产力诸要素只是构成生产力的物质前提,并不等于现实的生产力,它们只有通过一定的体制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体制为什么重要?因为体制决定了包括创新空间在内的社会行为的空间质量。忽略体制因素的生产力是不健全的,也不符合人类发展的历史经验。人类社会和世界经济不断昭示这样一个事实:生产实践领域的体制因素,决定了创新创造的动能和能级。

所谓“生产”,是物质资料生产与生产关系生产的统一。体制功能的本质,是能不能“正向赋能”。先进的体制激发创新动能,促进生产力发展;落后的体制扼杀创新动能,阻碍生产力发展。一些地方发展快、质量高,有其内在的体制性因素,反之亦然。由此,构筑包容性强、能激发动能的生产性体制,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构筑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是行政体系实现“有为”的广阔空间。为此,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从体制和组织因素上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赋能”。

第四,智能权重进一步扩展。

新质生产力,一定程度上是“新智”生产力。事实上,智能已成为当今生产力构成的“新质”。人类智能日益呈现独立的形态,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新的要素。使用石器、铁器、铜器工具,分别标志了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同质的阶段,而智能化生产程度,同样也标志着当下时代、未来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同质的阶段。

智能发展日益形成复杂的结构,渗透和运用于现代化大生产的各个系统,如生产工具系统,发动劳动工具进行生产的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将各种劳动资料有机结合起来的控制系统和信息传递系统以及产品运输、贮藏和其他所需的辅助性劳动资料系统。可以看到,生产力的参数在不断扩容和刷新,在新质生产力构成中,智能正日益获得更大权重。

第五,“新质”劳动者权重日益提升。

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人与劳动资料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的社会生产力。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的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所有的生产力要素,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新质”劳动者的培育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我国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时代性命题。如何优化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质”劳动者,成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实现跃升的关键环节。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徐佳敏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