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长三角如何走向海洋“深水区”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夏骥 2024-03-06 17:22
摘要:把经略海洋作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长三角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岸线长度占全国的12%,岛屿数量2917个,占全国岛屿总数约40%。位于长三角的上海港多年位居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吞吐港,宁波舟山港多年位居全球最大的货物吞吐港。江苏海岸线总长954公里,沿海滩涂面积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滨海湿地面积居全国首位;浙江海岸线总长6715公里,居全国首位,其中前沿水深大于10米的海岸线482公里,约占全国30%。

从顶层设计来看,尽管《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阐述了建设世界级港口群的有关内容,三省一市签署了《长三角海事一体化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国家发改委也发布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但是相对而言,对于如何以海洋为纽带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此前的谋划并不多。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深水区,也要系统谋划如何走向海洋的“深水区”,把经略海洋作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系统谋划四个方面。

第一,要系统谋划发展海洋产业。一是要共同打造优质海洋牧场。从资源禀赋来看,江苏近海拥有全国八大渔场中的四个,浙江舟山渔场是全国最大的渔场,也是全球四大渔场之一。要进一步建设海洋牧场、“蓝色粮仓”,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和智慧渔业,特别是提高养殖工船规模化养殖能力,争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二是要共同培育海洋战新产业。在发展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聚焦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三是要共同提升海洋服务业能级。在海洋旅游、海洋运输等服务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海洋金融、海洋会展以及海洋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第二,要系统谋划推进海洋科创。一是要共同引进建设国际一流海洋科研机构。尽管长三角拥有若干海洋科研机构,但是还缺乏国内顶尖机构,距离国际一流还有显著差距。要着力引进更高水平的科研机构,积极争取设立海洋领域的国家实验室,进一步提升海洋科学领域的创新策源能力。二是要共同深度融入全球海洋科技创新网络。要聚焦海洋气候变化、卫生健康、防灾减灾等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领域,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主动发起全球性创新议题,同世界各国共享创新发展成果,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三角担当。三是要共同探索实践海洋前沿科技创新场景。特别是要结合数字长三角的建设,同步谋划建设数字海洋。

第三,要系统谋划用好海洋生态。一是要共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通过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三角近岸海域水质有所改善,但整体上仍不容乐观,还需要三省一市持续用力,建立健全流域、河口(海湾)、海域协同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二是要共同挖掘海洋清洁能源。要不断深化近海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推进海上光伏和风力发电规模化发展,跟踪海水制氢、船用绿色燃料等前沿技术,并争取纳入绿证、绿电交易范围。三是要共同探索海洋碳汇价值。要共同深化海洋碳汇基础研究,构建海洋碳汇监测体系,攻关海洋增汇核心技术,积极探索海洋碳汇交易机制,充分推动海洋碳汇能力提升和碳汇价值多元转化。

第四,要系统谋划扩大向海开放。一是要共同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首要任务是要加快沪甬通道和沪舟甬通道规划建设,联动打造全球海洋都市圈。二是要共同推进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长三角的自贸片区中,上海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连云港片区、宁波片区、舟山片区都位于沿海,要进一步发挥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功能,共同探索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打造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三是要共同深化多式联运协作。与青岛、天津、深圳等城市相比,长三角沿海城市的多式联运效能尚未充分显现。要进一步借助市场力量,推进海港、河港、陆港、空港、信息港等的融合发展。

(作者系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首席内容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