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初代豫园灯会什么样?元宵节,从方志里探究“上海人过年怎么轧闹猛”
分享至:
 (5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24-02-24 18:57
摘要:“让不了解上海的人了解上海,让了解上海的人更爱上海。”

元宵佳节,淅淅沥沥的雨难挡市民修身养性的热情。2月24日下午,徐家汇书院三楼报告厅座无虚席,由上海方志讲师团和徐家汇书院联合推出的主题品牌活动“志在YUE读”正式启动。首场讲座以“过年,上海人都去哪里轧闹猛?”为主题,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三级调研员、上海方志讲师团讲师沈思睿为现场读者讲述了方志记载中,上海人怎么过春节、过元宵,又是如何准备年货的记忆。

记者在“志在YUE读”主题发布会现场获悉,“志在YUE读”系列活动依托上海地方志丰富的文史资料和专家资源,将结合重大活动和社会热点,面向市民读者策划开展相应主题讲座、“Citywalk城市走读”、读者沙龙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市民参与活动打卡集章,还可获得徐家汇书院丰富的阅读权益。

今年“志在YUE读”活动以“上海人的衣食住行”为主题,多角度、多形式、多途径解码城市历史变迁、社会面貌和文化特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不了解上海的人了解上海,让了解上海的人更爱上海。”

讲座现场  舒抒 摄

首场讲座,主讲人沈思睿从张灯结彩的豫园灯会展开,进而拓展至摩肩接踵的庙会、琳琅满目的年货街、人头攒动的餐饮食肆,展现上海人欢度春节的传统也随着时代变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

沈思睿介绍,上世纪,沪上元宵灯景的热闹场面一直持续到1937年。日寇入侵后,昔日繁华不再,直至1980年,上海市民终于又迎来豫园灯会。中断近半个世纪的元宵灯会再度回到市民生活中,在上海滩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即便规模有限,依旧吸引大批市民前去观灯,一夜涌入游客达5万人次。有亲历者回忆,“新北门、老北门一带的人民路,丽水路和旧校场路上,处处是家长牵着孩子、孩子拖着兔子灯的观灯人群,第二天保洁员捡到的元宵夜被踩掉的鞋子就有几箩筐……”

1980年2月24日《解放日报》2版,《灯彩世界——记豫园元宵灯会》

根据1980年2月24日《解放日报》的报道《灯彩世界——记豫园元宵灯会》记载,当年元宵节,“来自上海、温州、南京、青岛等地的一千多只彩灯和明清宫灯,遍布在豫园的假山池塘、楼台亭阁、水榭龙墙、花草丛林中,”高达十米的巨型塔灯、精细纤巧的仙鹤和龙凤彩灯、凌空翱翔的百鸟朝凤组灯等不一而足,映入人们眼帘的全是各种彩灯——文中描述的情景与今日人气火爆的豫园灯会有了跨越时空的呼应。


讲座现场  舒抒 摄

令人意外的是,讲座现场不少小读者都对“春运记忆”部分提到的绿皮火车很感兴趣,连续4位提问的小观众对“绿皮火车能不能塞这么多人?”“小朋友真的会被家长从窗口塞进车厢吗?”“绿皮车车速快吗?”“以前的火车站如何限流”等话题进行了连环追问。“虽然小朋友们生活中几乎接触不到绿皮火车了,但通过父辈们的春运记忆,再看今天的复兴号、和谐号高铁,孩子们也能感知我国高铁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历程。”现场一位家长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老上海”还是年轻观众,都对讲座中提到的“繁花”元素颇有共鸣。在沈思睿看来,《繁花》的“现象级出圈”带动了从黄河路到进贤路、从外滩到南京路,再到牯岭路、和平饭店的打卡热潮,背后则是上海城市文化由内而外释放的魅力,也反映出市民对上海城市历史的探究和眷恋。

当天发布会现场,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向上海市徐汇区图书馆赠送了上海地方文献,供来馆读者参考阅读。徐汇区图书馆(土山湾博物馆)馆长房芸芳表示,地方志被誉为“地方百科全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徐图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先后开展了两轮修志,共计编撰300余部志书,全景式展示了上海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为后人呈现了一个奇妙而真实的上海。”

会上还发布了“志在YUE读”年度活动清单,今年3月至11月,将陆续围绕“魔都咖啡简史”“公园城市”“博物馆之都”“老底子上海人去哪里看电影”“上海体育场馆背后故事”“解码上海出版”“魔都火车站简史”“上海的新中国地标”以及“魔都百货”等话题举办讲座,对应博物馆日、上海国际电影节、奥运会、上海书展、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重大节点。每月开讲前,将通过“徐汇文旅”“方志上海”等微信公众号开通预约通道,邀请市民从“读懂志书”到读懂城市、读懂文化。


栏目主编:唐烨 题图来源:徐汇区图书馆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