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第29期解放书单|将省思、哲思、深思融为沉思
分享至:
 (4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沈江平 2024-02-03 06:01
摘要:本书全面体现了陈先达先生九十余年的人生哲思和近七十年的从教经验

作为当代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先达先生思想深邃、著作等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享有崇高声誉,产生广泛影响。新著《哲学与社会:老年沉思录》被陈先生称为“可能是我此生最后一本书”,该著从生命的体验、时代的把握、阅读的感悟中行文创作,将省思、哲思、深思融合为沉思,既是先生最新的人生智慧的思想结晶,也是其多年来哲学研究的理论凝结。

其一,丰富精湛的思想内容中充满着生命省思。黑格尔曾说:“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本书全面体现了陈先达先生九十余年的人生哲思和近七十年的从教经验。正如陈先生在自序中提到的:“人在不同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体验。老人体验到的问题,是年轻人难以理解的。”从走出鄱阳湖畔到求学复旦大学,从人民大学任教到如今已逾鲐背之年,陈先生既经历了下放干校的人生之落,也参与了改革开放后哲学研究的时代之盛。丰富的人生阅历使陈先生对哲学与社会相关问题及二者关系都有深入和透彻的感悟。本书副标题“老年沉思录”,正是对主标题“哲学与社会”的恰当呼应,体现了一位九十高龄哲学家对于哲学与社会的独到见解。

其二,深入浅出的语言文体中蕴含着时代哲思。本书主要由一系列哲学随笔构成,陈先达先生2019年正式退休后,笔耕不辍,坚持关注时代之问,坚持进行哲学思考。这些文章在形式上并非严格的学术论文,更多是作者对生活经历、读书写作、新闻报道与理论热点的思考与感触。从2006年出版第一本随笔《漫步遐思:哲学随想录》开始,陈先达先生又完成了《静园夜语》《宜园杂论》等多部哲学随笔集。本书是“陈先达式”哲学随笔的又一次集中呈现。这种独特的文体结构主要体现为以下两方面价值:一方面,陈先生以通俗化的语言和表达将哲学理论融入随笔之中,即使没有受过专业哲学训练的读者亦能轻松理解并产生共鸣;另一方面,陈先生的哲学随笔绝非抽象的理论思考,而是立足现实对社会生活不同问题的哲学反思,是哲学与社会紧密关联基础上的思想成果,包含着特定历史背景下作者独特的人生思考。

其三,立场坚定的理论原则中彰显着阅读深思。本书恪守马克思主义思想底色,在余论中特别谈及了自己的治学方法。陈先达先生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工作者不仅要“姓马”,更要“信马”,做到“学、思、悟、行”的四者统一,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自己崇高的精神追求。本书六卷的标题都没有直接论及马克思主义,但在具体编排和行文过程中始终没有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在卷一“世界之思”中,作者通过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再次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价值。在卷二“历史之思”中,作者立足于唯物史观原理,对历史哲学和历史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卷三“社会之思”和卷四“文化之思”中,作者借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作了解答。在卷五“智慧之思”和卷六“人生之思”中,作者尝试在马克思主义视角下追问和回答人生的意义。全书既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的辨析,也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重申,其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底色充分体现了陈先达先生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功底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由是观之,该书兼具通俗性和学理性,既有历史的厚度,也有理论的深度;既有思想的高度,又有情感的温度,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哲学与社会:老年沉思录》

陈先达 著

商务印书馆

栏目主编:顾学文 文字编辑:王一 题图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