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观见 > 文章详情
百年前的上海、《繁花》里的上海、今天的上海,不变的是什么?
分享至:
 (13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程祎 朱珉迕 2024-01-23 06:10
摘要:这座城市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担负着时代的期许、历史的使命,也因之不负“光荣之城”的名称。

“夜晚的灯光构成城市的轮廓,那是我们人类文明塑造的地球。”如果有机会从太空俯瞰我们世代生活的星球,很多人都会发出和航天员一样的赞叹。

在经济学家眼中,夜晚灯光可以映照出某些经济规律。2002年,一张根据美国卫星数据制作而成的世界夜晚灯光地图就显示,灯光亮度高的地方,总是集中在全球陆地的一小部分。换句话说,全球的经济活动高度集中于少数地区。

20余年来,世界地图上的灯光几经摇曳变幻,处于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的上海,光芒却越来越盛,还逐渐辐射周边,带动长三角形成充满活力的都市群。

上海之光,从哪里来?

“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石库门里燃起的革命火种,照亮了神州大地的沉沉黑夜,也赋予这座城市无上的荣光。

光荣之城,就此奠基。

纵观历史,能以“光荣”二字形容的地方并不多,而且往往已成陈迹——“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这是后人对西方古典文明的无限凭吊。

“那如幻的灵光逃到哪儿去了?那光荣与梦想,如今到哪儿去了?”英国桂冠诗人写下的句子,百年后成了对美国梦的叩问。

但上海绝不相同。

百年来的各个历史时期,这座城市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担负着时代的期许、历史的使命,也因之不负“光荣之城”的名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是宏阔历史的起点,也是重大国家战略的承载之地。

在这里,“勇当开路先锋”是一种传统,从建党之初延续至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酝酿形成于百余年前的石库门建筑里,传承发展于上海不断创造奇迹的全过程。

党在上海的创建,本就是危墙下的使命使然。时移势易,使命依然。在今天百年变局语境之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当我们再度品读伟大建党精神的32个字,思考上海这座城市的特殊使命,我们就会知道,“光荣之城”的内涵并不限于红色的历史,更指向上海从红色基因中生发出来的担当——在没有路时率先“闯”出一条路、“创”出一条路,为落实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2007年,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时就指出:我们必须把上海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又指出,上海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做好上海工作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

202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考察上海,明确要求这座城市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这是光荣之城的坐标所在——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始终坚定地服务大局,这是上海的习惯,也是上海的价值所在。脱离了大局,“光荣”也就无从谈起。而在今天,上海对大局的理解,在大局下的行动,在大局中所应彰显的地位,还在持续增添新的内涵。

这些年,放眼全球,变乱交织,上海努力用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五个中心”为使命牵引,强化“四大功能”,勇挑重担、敢为人先。

十多年来,“世界开放指数”不断下滑,上海仍保持扩大开放的战略定力:第六届进博会意向成交额创新高,《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若干措施》在上海自贸区成立十周年之际出台,“莫德纳速度”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标杆……这些,都是“光荣”在这个时代的崭新注脚。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稳中求进,先要稳信心,而唯有务实行动,才是最好的信心。

去年底开始,上海各级干部中就不断重复四个字——“奋力一跳”。谁都知道当下和未来充满挑战,但愈是有挑战,上海作为“龙头”和“先锋”,愈是要坚定信心,奋力一跳,为实现具体的目标任务而跳,更为引领未来、赢得未来而跳。

今天的上海,要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要为全国遮风挡雨、闯关破局。“五个中心”就是这样的战略载体。“五个中心”前都有“国际”二字,置身全球竞争大格局,需要更高的追求,也需要足够的清醒——在国际化程度、高端服务占比、定价权话语权规则制定权等等方面,上海的“五个中心”同全球顶尖水平仍有差距。真正担起使命,正需要看到短板、正视问题,并始终瞄准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加紧追赶超越,进而走出自己的路。

如何提高“五个中心”国际化水平?怎样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激发改革开放活力、培育壮大新动能,还有哪些可能性?2024年,这些都是上海需要持续思考、破解的问题。这些问题关乎工作思路、手势的全方位更新,也考验着大局观。本质上,它们都指向一座光荣之城的勇气和志气,指向全体奋斗者的自信与信心。

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历史上的上海,从来无惧挑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国外技术封锁与垄断,上海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制造出品质优良的轻工产品,“上海制造”名扬天下。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在经济发展中积累的问题和矛盾日趋突出,社会各界达成共识:“改造和振兴上海,必须走改革开放道路,上海要由工商业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转变”。

浦东开发开放从一张白纸开始,早年没有少受外界的冷眼和质疑,但日后的现实再好不过地回击了所有的质疑,告诉世人“王牌”何以成为王牌。

刚刚热播的沪产电视剧《繁花》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今人,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之中,这座城市的弄潮儿们如何吃苦、如何闯关、如何为梦想而一再自我超越。

若探索不艰辛,则光荣无意义。对于一贯承担光荣使命的上海来说,绝大多数艰难险阻,本质上都是孕育新机遇的土壤。关键在于如何认清内外形势、把握底层逻辑,通过实践破解裉节难题,带动整体提升。

唯有坚持团结奋斗,才能不负百年荣光。在新征程新起点上,上海理应秉持知重负重、舍我其谁的勇气和锐气,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做国家最需要、人民最期盼的事,努力创造出更多“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题图来源:赖鑫琳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海报设计:王晨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