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北京来信 > 文章详情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鲲鹏击浪》主创在北大重温历史致敬伟人
分享至:
 (6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余晨扬 2023-12-27 11:28
摘要:这是一场跨越百年的心灵对话和精神对话。

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这天,正在热播的以青年毛泽东为叙事主线的重大革命题材剧《鲲鹏击浪》的剧组主创在北大百年讲堂围绕“毛泽东的青春岁月”举办交流分享会,重温革命历史,致敬伟人青春。

《鲲鹏击浪》讲述了毛泽东自1918年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到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所走过的不平凡的革命历程。这期间,他组织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北大图书馆结识李大钊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开展学运工运,领导了声势浩大的驱逐军阀张敬尧运动,创建了湖南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该剧目前正在北京卫视、浙江卫视、广东卫视以及爱奇艺、优酷视频、腾讯视频热播,引发热烈反响。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任羽中致辞说: “毛主席之于北大,北大之于毛主席和延安之于毛主席、井冈山之于毛主席一样,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一代又一代北大师生,应该记住那个时代,也记住那个时代人的追求和理想,永远纪念和缅怀毛主席。”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余雷表示,北大是青年毛泽东接受新思想启蒙、迅速朝着马克思主义方向成长的地方,今天的北大交流研讨会更像是一堂缅怀革命领袖、赓续理想信念的思政课。“我看到了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庞,正在孜孜求学、期待鲲鹏击浪的北大同学们,相信你们在电视剧《鲲鹏击浪》这一场穿越百年的青春对话中,会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有了全新的认知。”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表示,毛泽东同志1918年—1921年这三年的人生历程,正是在阐述他与北京大学的关系。作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先行者和探索者,毛泽东同志的这段光辉历程在《鲲鹏击浪》中得到了生动呈现,这是艺术工作者的一种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同时,在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上,《鲲鹏击浪》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当谈到《鲲鹏击浪》大胆启用新人演员时,总制片人高军表示,这部剧展现的是1918年—1921年的历史,毛泽东同志的年龄段是25岁—28岁,“我们一定要用年轻的演员来饰演年轻时的伟人”。《鲲鹏击浪》的选角持续了半年时间,从全国范围内的6000多名候选演员中,剧组数度推翻暂定人选,最终才确定如今这个以00后为主力的主演阵容。为了更好地展现这段历史,剧组共搭建大小场景400余处,还原三眼井胡同、福佑寺、北大红楼、长沙第一师范、杨昌济住宅等诸多场景,使用道具10万余件,制作特定道具2万余件,服装将近1万件,力求呈现出接近故事发生时间的场景质感。

该剧总编剧马继红表示,毛泽东1918年—1921年这段历史在影视剧中几乎是空白。《鲲鹏击浪》的创作历时四年,四易其稿,是在历史缝隙中寻找创作空间。由于反映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书并不多,《毛泽东年谱》上记载的这段历史只有区区6页纸。为了完成剧本,马继红找来陈独秀、李大钊、杨昌济、蔡元培、邓中夏、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黄侃、黎锦熙等和毛泽东相关的人物传记和文集,一本本认真阅读,沿着毛泽东的生命足迹,从韶山到长沙、再到北京,重走一遍他生活的道路,就这样一边读书一边采风,最终完成了作品。

该剧导演刘飚坦言,面对这样一个展现伟大领袖的重大革命题材,就好像一个无名小卒去攀登珠峰,“看到了、接近了,要用镜头还原了,有点诚惶诚恐”。他表示,自己当《鲲鹏击浪》的导演就是个裁缝,拿到了很好的布料,这个布料就是深深打动人心的剧本,这种感动就是剧里的热血青春和人的温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民进中央常委、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张颐武评价,毛泽东同志在北大的这段时间是他人生非常重要的时期,是他世界观和思想精神产生重要分类的关键时期。“《鲲鹏击浪》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年轻的、有生命力的毛泽东。这个人物立在了我们心中,让我们在历史情境里感受人物的奋斗史,感受他的思考和探索:中国的未来向何处去?这个人物形象值得我们去品味,心贴心地感受一百多年前那个年轻的生命、那颗年轻的心。这是一场跨越百年的心灵对话和精神对话,在这个对话空间里,我们感受到他的力量,看到大时代的变化。”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樊江洪 题图来源:片方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