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传统文化新活法③ | 当年轻人迷上用文言文写歌词,古风音乐玩出了什么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丹韵 2017-09-17 13:25
摘要:年轻一代,诗性不死。或许,古风音乐满足了年轻人无处释放的“古代”情怀,让他们找到了某种传统归属感。


如今,年轻人喜欢的流行歌曲中,诞生了一种新类别,被称作古风音乐。
   

网友们用文言文写歌词,用民乐元素编曲。
   

古风音乐尽管还是小众文化,但网络的点击量惊人,有时候甚至超过小有名气的音乐人作品。而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推崇,完全出于年轻人自发的热情与喜爱。
   

那么,诞生于网络草根的古风音乐,会不会让中国的旧体诗以一种新面目活下去,让呼吁了许多年却依然沉默的中国新民乐找到真出路?

 


在音乐中作诗
是延续旧体诗的好方法?

   

网络作词人兔美酱(网名)是一名80后,古代文学专业出身,在古文上可谓“科班”。
   

早在大学时代,她已经一个人闷头创作旧体诗,写起格律诗来,严格遵循古汉语的平仄,功底可见一斑。
   

可惜在这个时代,旧体诗的欣赏者寥寥,旧体诗诗社也是一个小众的文化人圈子,门槛高,专业性强,兔美酱是其中难得的年轻人。
   

她心里一直藏着一个困惑:旧体诗难道只能成为上一代人的自娱自乐?未来会写旧体诗的年轻人是不是越来越少?而文言文充满诗性的美,真的能够在当代延续下去吗?
   

直到大学里的一天,她无意中在网上听到一首歌曲《盛唐夜唱》,曲子用的是中国风动漫的现成音乐,但是网友重新创作了歌词,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丁祭佾舞备,铜镜云鬓美

脚腕间璎珞如翡翠,飞天绘

院落中百花还挂着露水

客栈里将军已征战回

……
   

歌曲中还夹杂着几句“念白”,间奏时歌者会朗诵古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兔美酱忽然心里一动:在音乐中作诗,会不会是延续旧体诗的好方法?于是从那天起,一个新世界仿佛展现在眼前,她开始兴致勃勃,创作古风歌词。   
   

2012年后,兔美酱以词人的身份加入了一个网络古风音乐社团,团友来自五湖四海,如广西、广东、福建、江西等。大家平时依托QQ群、YY平台联络,通过网络协同合作,作品发布在几个知名的古风音乐网站上。
   

起初,她是兴奋的,终于有歌手,可以唱她的歌词了。然而,网友们毕竟只是业余爱好,彼此各有各的生活。有人是快手,一周不到作品就能完成,也有人是慢手,需要等上半年。
   

2013年左右,古风音乐在网上迎来发展高峰,粉丝越来越多。那时候兔美酱已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她上的是夜班,便利用白天的时间写歌词。灵感迸发时,一个月写两三首,一年可以写10首,其中大约一半的歌词能成为作品发表。
   

但渐渐,她感到失落,甚至愤怒。
   

一些合作人竟然表示,她的古风歌词“文言文水平不高”。有一次,她为一个社团的古风广播剧音乐写歌词,策划人收到稿子后非常不满意,还在退还的稿子里,把歌词狠狠批了一通,说她完全不懂文言,不该用“相亲”这个词,这是现代词汇,“古人不说相亲的,OK?”
   

科班出身的兔美酱忍住怒气,顶了回去:“你有没有听过诗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知相爱不相亲,天为谁春谁说古人不用‘相亲’了?到底谁不懂古文?
   

合作最终不了了之。可惜,这并非个例。对兔美酱的“文言文水平”提出质疑的古风创作人越来越多。他们往往嫌弃她的歌词写得“太直白”,没有“古风的感觉”。可是在兔美酱看来,反而是那些作词人过于追求艰涩字词,只顾堆砌华丽辞藻。
   

“你在古风音乐圈很难自证水平。好像只要可以写汉字,你就可以玩古风了。”兔美酱说,“我后来意识到,现在许多古风词人都是中学生,95后为主。我算是高龄玩家,和小朋友吵,怎么吵得过?


最终,她心灰意冷了。

 


每个字都是生僻字
看后感慨“自己是个文盲”

   

复旦大学《诗铎》丛刊执行主编胡中行教授,也是有名的旧体诗创作者。
   

当记者拿古风音乐圈饱受好评的歌曲《白衣出江左》请胡中行点评歌词时,他说自己是分裂的。
   

“我既欣喜于现在的小朋友那么喜欢文言文,又担心他们似懂非懂,会走歪。”胡中行评价这首歌词“文白杂糅,似是而非,有些地方貌似古风,实则不通”。
   

比如“纷赴征鸿倦客”一句。古诗中,确实有“征鸿”和“倦客”的用法,但这两词一起连用,非常别扭。
   

不过,专家觉得别扭的地方,有时候是因为他们不懂歌曲的创作背景。比如,“争知有麒麟颜色”一句,胡中行起初疑惑“麒麟”怎么能用“颜色”?直到被告知,此曲是为《琅琊榜》而作,“麒麟”特指剧中“麒麟才子”梅长苏。
   

这点,也让真正文言文功底不错的老一辈,难以去评判年轻人的古风音乐。
   

此前,有媒体批评一首古风歌词,说它只有空洞的华丽辞藻,丝毫没有内容,整首歌曲不知所云。然而马上有爱好者发帖反驳道,那是因为老一辈人并不懂创作背景,这首歌曲是为一款游戏而作,你以为“狗屁不通”的字词,往往在游戏中有特殊指代。
   

但无论如何,玩古风的年轻人文言文平均水平不够,是事实。
   

“因为继承传统非常艰难。”胡中行说,首先,文言文需要很深的积淀。客观上,确实一代不如一代。比如王水照曾在回忆录里表示,羡慕钱锺书一个暑假可以看完《二十四史》,而到了他那一代人,已经很难真正一口气读完《二十四史》了。
   

其次,太窄的受众,艺术本来就小众,“全民书法”已经不太可能,更何况文言文和旧体诗。
   

再者,太多的矛盾。比如学习体制上,整个中学阶段,课内读不了多少古文和古诗,即便利用业余时间苦读,缺乏系统指点和训练,自己理解起来也容易“似是而非”。而到了大学,大家忙着找工作,真正黄金学习时间不过两三年,所学有限。
   

“所以,正途艰难,需要小道来补。”胡中行感慨,某些传统文化元素的继承,确实不失为一种可以接受的尝试。古风歌词不管好坏,总能产生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
   

只是如今写古风歌词的网友,年纪越来越轻,主力正从大学生转向中学生
   

我们不能苛求中学生的平均文言文水平有多高,也不可能指望中学生的表情达意、人生阅历能够写出令人拍案的古风歌词。年少轻狂时,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难免化为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朦胧感觉。于是,他们特别喜欢艰涩汉字,特别讲究辞藻漂亮,浮想联翩。

   

有一首古风歌词,在古风圈内也引发颇多争议:全篇每个字都是生僻字,每个字几乎都需要查字典,不少网友看后感慨“原来自己是个文盲”。
   

或许,我们本就不该对年轻人多加苛责。然而,当专业人士的意见一点都听不进去时,文言之美究竟会走向哪里?

 


古风音乐圈
与二次元文化高度重合

   

WINKY诗(网名)一直认为自己很幸运。从高中起,他在网络古风音乐圈已经小有名气。
   

他从小喜欢民族乐器,爱听古筝、二胡,也一度把自己关在学校琴房里,疯狂练习钢琴和吉他,但他一直没有认真系统地学过音乐。
   

在电脑软件的时代,作曲和编曲已经不那么难了。一个不懂乐理的人,也能根据自己简单哼唱的旋律,通过软件帮助制作成曲。
   

2006年,还在读高中的WINKY诗受朋友邀请,自学如何用电脑编曲。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但他觉得有种打游戏一级一级通关的满足感。
   

也是那时候,他认识了一帮喜欢中国风音乐的好友。彼时,“古风音乐”这个名字还未定型,所有带有中国元素的歌曲,都被统称为“中国风”。当时有人创作了一首《颜礼依》,“那时候一听觉得惊为天人。”WINKY诗回忆,“现在长大后回头再听,觉得怎么那么酸。”
   

早期的古风音乐,一般挑选日本新民乐的曲子来翻唱。放眼亚洲,当时在民乐现代化上,当属日本做得最好。
   

比如,我们早期武侠电视剧中耳熟能详的“中国风配乐”,不少都是来自日本组合神思者的作品,其中包括“故宫”系列。
   

那时候,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喜爱之心尚未醒来。反倒是周边受过汉唐文化熏陶的亚洲国家,先行一步,好听的新民乐发烧碟比比皆是。这些作品,成为最初网友创作古风音乐的自学来源。
   

几乎从一开始,古风音乐圈就与二次元文化高度重合。特别喜欢某个仙侠游戏角色,就为他/她写一首古风歌曲。中国历史中的帝王将相,或传奇人物如诗仙李白,都会成为古风音乐的创作灵感。

  

有时候,你甚至会惊讶地发现,一首古风音乐,题材来自网络小说,而作词人就是小说作者本人,演唱人则是该影视剧的角色配音者。
   

渐渐,有主创开始卖自己的专辑了。比如另一位圈内知名音乐人河图,制作了自己的音乐专辑,当时他在网上放出几千张,一瞬间被一抢而空,诠释了什么叫“秒光”。
   

WINKY诗也是最早一批自己发行专辑的人。他还记得,当时正在读大学,学校宿舍10点半断电,为了用电脑编曲,他不得不在外借住有网络的旅馆,通宵写歌。制作第一张专辑时,他去淘宝找生产厂家,一家家谈价格,还特别定做了一个木盒放CD,以及一些小的周边产品。

 

同样,200张专辑瞬间被“秒光”。

 


五声旋律重复出现
成为文化共鸣

   

那么,从音乐性上说,草根网友们的一腔热爱,究竟能不能重新激活中国民乐呢?
   

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小蔚,毕业论文写的就是网络古风音乐。
   

她说,用电脑编曲时,某段直接选择民乐的音色,其实不难,本质上与编写一首流行歌曲并无不同。想要真正用好民乐配器,有一个技能逃不过:编曲者必须懂得乐器的演奏方法。
   

比如说竹笛,有花音、滑音、颤音、超吹等,如果不懂演奏方法,编出来的曲子就像机器,不过是电子音色的区别而已。
   

而在所有民族乐器中,最难与现代电子乐融合的,当属古琴。
   

古琴听起来简直“曲不成曲,调不成调”。弦拨一下,就能激起阵阵涟漪,余音绵长,飘忽不定,而且在好几个音高上来回浮动。可电子乐,首要就是标准音高。这让古琴的“现代化”更加艰难。
   

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青年作曲家秦毅对《白衣出江左》的编曲表示欣赏。全曲大段运用古琴,颇有古人吟唱的独特余韵,已经不太像现代流行歌曲。小蔚也肯定说:“此编曲者比较熟悉古琴演奏,才能编到这种水平。”
   

不过,大部分网络古风音乐,创作者还是比较业余,《白衣出江左》反而显得另类。秦毅听了几首古风圈代表作后表示,编曲水平差距很大,风格差距也很大。除了《白衣出江左》器乐编排明显往传统音乐靠拢以外,其他几首,有的像上世纪70年代的流行歌曲,有的套路特别老旧,甚至像改革开放前,大家不太会做流行歌曲时的样子。
   

比起西方的爵士、布鲁斯、摇滚,古风音乐很难真正成为一种音乐类别。毕竟,它的和声方法、调式调性、节奏速度等,都没有形成特色,反而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只要歌词有点文言,音乐带点民乐音色,就能被称为古风了。”小蔚说,“从专业音乐角度,它很难成为一类,但不能否认,它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有意思的是,网络古风音乐的共同点还是有的:旋律大多采用五声(没有FA和SI)。WINKY诗也证实了这点,他说如今他想创作各种流行歌曲,结果发现,五声写多了,几乎很难再去运用FA和SI两个音,仿佛这两个音对他而言并不存在。
   

秦毅从音乐心理学角度解释说,五声,是更贴近中国老百姓耳朵的审美方式。
   

我们从小到大,大部分听到的旋律都是这五个音,我们的耳朵,并没有西方调式调性的概念,感到熟悉亲切的旋律大多都是五声。而在古装电视剧、游戏里,五声旋律一直重复出现,久而久之,它也成为中国年轻人能够直接理解的文化共鸣。

 


年轻一代诗性不死
他们找到了传统归属感

   

如今,商业资本开始盯上古风音乐圈。商业演出、影视剧和游戏音乐的创作邀请等,机会接踵而来。
   

据网易云音乐后台数据,古风音乐是平台上增速排名第二的音乐类型。2016年播放量同比增长了374%,在所有音乐类型中,播放量增长速度仅次于电音,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比如,古风音乐人双笙在网易云音乐的粉丝高达近百万,粉丝数在平台的所有原创音乐人中排名前10,为2016年网易云音乐原创音乐人涨粉数第4名。   

另一位古风音乐人银临,目前在网易云音乐粉丝超过33万,进入平台排名前20。   

百度音乐古风音乐版块工作人员也表示,其点击率和粉丝数周排行榜的前10席位中,古风音乐常占据半壁江山。甚至有一次,他们力推一位小有名气的明星音乐人作品,结果其点击率只是某个古风音乐的零头。

   

因为玩法不一样。”小蔚解释。
   

独立音乐人一贯高冷,他们与粉丝总有一种距离。明星歌手在微博上与粉丝偶有互动,就让粉丝们激动不已。
   

然而,古风音乐人本身就是普通网友出身,他们的玩法更符合二次元文化的传播规律。几乎每一位知名古风音乐人,都有自己的QQ群或微信群,经常和粉丝们在群里互动,或者在微博和网站作品下交流。他们与粉丝之间,地位更加平等,仿佛一起“玩耍”的小伙伴。
   

网易云音乐的数据表明,古风音乐的听众群体主要是95后、00后的年轻人,女生听众略高于男生。他们忠诚度极高,不仅会花较多时间听歌、评论,还有很强烈的分享意愿和消费意愿。
   

对比之下,秦毅发现,民乐新作品创作长期以来无法向大众普及,似乎被隔绝在专业院校的大墙之内。

 

“这和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秦毅说,她从小学习琵琶,对此颇为感慨。

 

专业音乐教育总是孜孜不倦告诉你,你是专业的,需要心无旁骛地练习,不要去管粉丝。而且,专业的新民乐创作目的,是为了把乐器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评判标准更多是作品能否得到顶尖的国际音乐人承认,能否站在国际舞台上,与西方当代音乐平起平坐地演出,受众和目标人群与网络文化不一样。
   

“所以,并非专业民乐人士自己想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秦毅说。向大众普及民乐,或许只有符合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更能事半功倍。
   

同样,在歌词方面,胡中行认为中学生开始喜爱文言文,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了,可问题在于,他们很难在中学阶段得到好的文言文引导。因为“中学语文老师的文言文平均水平也不行。”
   

比如,有中学老师解释“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以为就是昨天去城市里,却不知道“市”是做买卖的意思,将“城市”作为一个词意思理解。又比如,编写的教材,一直让学生以为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只有4句,其实后面还有4句。
   

还有某一年号称最牛高考文言作文,得到阅卷老师好评,可在胡中行看来,学生文言文乱用之处颇多,只是阅卷老师看不出来。
   

他感慨,年轻人的热情值得肯定,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就像白居易的诗,优点是流畅,缺点也是流畅。
   

去年,网上疯传一句诗:“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号召网友共同续写。于是,网络炸开了锅,近十万条续写微博排山倒海而来,其中不乏佳作,比如转发最多的“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尽管类似表达,在古人面前仍然不够看。然而,还是能真切感受到,年轻一代,诗性不死。或许,古风音乐满足了年轻人无处释放的“古代”情怀,让他们找到了某种传统归属感。
   

希望,还是有的。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