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现在的娃放学后补课,60年前的娃放学去“开小组”玩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正青 2017-09-04 18:59
摘要:解放前后那几年,上海迎来一个生育高峰,这也导致,上个世纪50年代进入学龄的儿童特别多。一时之间,学校不够用,许多学校只能安排学生到校上半天课,余下的半天在家“开小组”。至于这个小组,有时班主任老师还会来巡视访问,查看情况。

 

说起“开小组”,上海现在六七十岁的人肯定都知道。就是六七个家住得比较近的孩子,相对固定地到其中一个孩子的家里做功课。

解放前后那几年,上海迎来一个生育高峰,这也导致,上个世纪50年代进入学龄的儿童特别多。一时之间,学校不够用,许多学校只能安排学生到校上半天课,余下的半天在家“开小组”。至于这个小组,有时班主任老师还会来巡视访问,查看情况。我就有过这样四年“开小组”经历。

1954年,我在新成区中心小学(后来改为静安区第三中心小学)上一年级。那时的家长都比较热情大方,“开小组”的几个孩子来家,肯定叽叽喳喳,争争吵吵,甚至打打闹闹,哭哭笑笑,那时的住房条件又大多逼仄。大部分家庭,全家人只有一间房。一下子挤进来这么多小孩,现在想来,那些家长怎么能够忍受得了?就拿我家来说,也曾经是“开小组”的地方,小组散会后,往往家里的桌子被划得到处都是笔痕,椅子、凳子被摇得榫头松动,椅子背也脱开来了,凳子腿也掉下来了,甚至墙壁也被蹭得露出砖头,还有好几个茶杯也被打碎了,但是我从来没有听到我的祖母、母亲有半句怨言。我也曾到其他小朋友家里开小组,他们的家长也都是客客气气的,我们有时弄坏了东西,闯了个小祸,他们也从来没有给我们一次白眼和骂声,更没有一家给我们下逐客令的。那时每家每户都有好几个小孩,所以家长都不可能宠他们,但是那时的家长对开小组能够这样容忍,我想可能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淳朴,也可能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总是放在第一位的,其他都不计较了。

 


对孩子来说,能在校外同学家里“开小组”是很开心的。几个小孩在一起,做功课时互相帮助,互相比较,但从来没有互相抄袭的情况,这一点是老师经常嘱咐,我们谁也没有这个胆子去冒犯的。当然如果碰到难的算术题,同学之间也会互相请教。倘若一个同学字写得漂亮,也会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功课好的同学经常帮助成绩差的同学,自然而然成了大家的小老师。这些情况老师来巡访时都会知道,就在班会课上表扬他们,这是他们最荣耀的时候。

 


功课做完了,当然还可以在一起玩耍。玩的内容非常丰富,打牌下棋,画图唱歌,做布娃娃,看小人书,跳橡皮筋,玩游戏棒,猜谜语,捉迷藏,滚铁环,踢毽子等等。还有好多现在已经几乎绝迹的游戏,比如用线绕在双手十指上,可以翻出好多花样,这叫“穿绷绷”。在地上划好几个方格子,我们在格子里依次跳来跳去玩,这叫“造房子”。两个人对坐,互相双手击掌,节奏越来越快,这叫“拍大麦”。还有,在桌上放五只麻将牌或者五只小沙包,在用手抛起一个沙包再接住的极短时间内,把麻将牌、沙包翻黑白,或者做各种排列组合,这需要眼快手快。再比如,打乒乓球,我们在弄堂里搭一块洗衣板或者铺板,当中搁一个拖把柄或扫帚柄,乒乓板就是我们的练习簿,这样打乒乓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吧。还有好多游戏,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

 

王巨贤《童趣》系列之滚铁环

那时候家家都很穷,但是我们也不觉得匮乏。我们小组七八个人中,只有一位同学订了《新少年报》,其他都订不起,但是这份报纸好像是我们小组集体订的一样,人人都非常喜欢看,谁看到了好的故事和文章都会互相介绍。谁如果借到一本小人书,我们一定排队轮流看,画图好的小朋友还会临摹几幅画。

记得有一次,老师关照某一天下午几点钟,要听一次广播电台的少年儿童节目,听了以后要写作文的,可是我们小组的同学没有一家有收音机。那么只能到其他小组去问问,可是问了好几个小组也都没有。怎么办呢?后来有一位同学忽然想起,他家弄堂口一位老伯伯家里有,就叫他妈妈去跟老伯伯商量,老伯伯一口答应,我们都高兴极了。后来除了我们小组外,还有其他两个小组的同学,一共近二十个人,一起到老伯伯家,连床上都坐了近十个人,还是实在坐不下,我和几位同学只能站在门口弄堂里听。

还有一次,那天下午我们功课比较少,突然谁突发奇想,说一起到闸北公园去玩,因为这个公园不要门票。那时过了苏州河,再过了几根火车铁轨,就是一片农田。那时闸北公园还很小,但是我们玩得很尽兴。回来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一个女同学想抄近路,突然双腿陷到农民沤的肥料堆中去了,我们好不容易把她拉出来,可她的一双鞋子却无论如何找不到了。她赤脚走了不多一点路,脚底就被碎玻璃扎了很大的一个口子。我们给她把血擦干净,用一件男生的汗背心包扎好,只能轮流背着她走。看着身边开过的公共汽车、三轮车,我们却不动一点乘车的念头,因为大家身边都一分钱也没有。就这样背着她,互相鼓励,互相打气,没有人叫一声苦,走了将近两个小时才到家。后来考中学时的作文《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我就写了这件事。

这些事情都已经过去多少年了,我现在回忆起来,一点都不感到心酸,反倒是觉得很温馨,很开心,甚至还很甜蜜。正是有类似于这样的一系列经历,我们后来几十年才能战胜所有艰难困苦吧。

 


本文编辑 沈轶伦  本文图片来源:搜狐、新浪、凤凰网

文字编辑:沈轶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