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港澳台 > 文章详情
为何香港与上海需要联手?李家超这句话讲出原因
分享至:
 (8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洪俊杰 2023-08-06 06:01
摘要:一支队伍跑得快,另一支队伍跳得高,当大家联手时,整个队伍就是既跑得快、又跳得高

科技创新是城市赢得未来的关键。无论是上海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还是香港特区政府提出“无科创,无未来”,都让科创成为当下双城合作的重要领域。它在为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也在有效提升沪港合作的深度与广度,真正推动沪港双城“同发展、共繁荣”。

今年是沪港合作机制建立20周年。上海和香港如何在科创领域更好协同合作、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人才、金融、科技等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各界提出建言。

人才流通:垒高“塔尖”夯实“塔基”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数据显示,香港目前拥有3000余家创新科技公司,有5所大学排名进入世界前100位,还有16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再看上海,2022 年上海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超2.2万家,科创板上市企业78家,数字背后显示出上海科创人才集聚的浓度。

“香港高校科研资源非常丰富,国际化优势明显,新兴专业顶尖人才荟萃,但本地市场较小,吸纳科创人才的容量有限。上海背靠巨大市场,科教资源密集,科技交流活跃,工业门类齐全,还有大量应用场景,两地科创合作机遇无限。”不少政协委员表示,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人才流动,进一步推动两地科创中心建设。

市政协委员、十三届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姚海注意到,香港特区政府正在实施青年创业资助计划、创新创业基地体验资助计划和青年就业计划,上海可以借此东风推动香港青年以及国际高端科技人才来上海发展。他认为,要想吸引香港青年来沪发展,需要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氛围。

市科委对此表示,当前上海正积极为香港人才在沪就业创业提供便利,确保《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所承载的各项权利、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落到实处。对于符合条件的香港人才,在办理《海外人才居住证》后,可以在长期居留签注或多次出入境签注、子女就学、社会保险等方面,享受相应的人才待遇。

“上海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还要走出去。”市政协委员、启亨(上海)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包鸿勋建议,上海有关部门及企业可以定期到访香港高等院校,向学生介绍上海科创发展情况;同时,通过提供在沪科创实习机会,帮助香港青年亲身体验和实地了解上海的科创生态环境,启发他们在上海寻求职业规划的可能。

不少委员还提到,要进一步推动两地科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自2021年起,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与沪港社团总会、香港科技园和上海香港联会形成五方合作机制,推动两地科技创新人才及技术交流。

姚海为此建议,两地还可以开设定制化培训课程,举办以先进适用技术、科技创新管理为主的“国际技术转移经理人”培训班,鼓励技术经纪人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两地人才流动的重要力量,借此让上海高层次人才“塔尖”加快垒高,青年人才“塔基”持续壮大。

市科委对此回应,未来上海将开设国际创新创业、技术转移转化的定制化培训课程,建设沪港跨区域专业技术和科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进而推动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跨区域流动,促进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转移转化和应用推广。

金融助力:打通科创与资本“玻璃门”

提升创新策源能力,还需要助推器与催化剂,其中重要一步是打通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间的“玻璃门”。

干科创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市政协委员、泰宁学建教育集团董事长麦德铨看来,作为仅次于美国纽约与英国伦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具备丰富的创投融资渠道,内地企业可以借助香港资本市场实现融资。

市政协委员、君泽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严浩以入驻香港数码港的科创公司为例,从种子基金、培育计划、加速器再到海外拓展,每个阶段都有可能申请到政府资助,或得到金融市场的青睐。“对于初创公司,尤其是有融资需求的创业者而言,可考虑到香港创业,之后再进入上海。公司一方面可通过香港走向全世界,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落地上海而进入14亿人的内地市场。”

还有委员提到了香港近些年的上市改革。2018年,香港联交所修订《上市规则》第18a章规定,“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以此大幅降低IPO门槛。2018年至2022年间,通过“18a”条款赴港IPO的内地生物药企共56家,募资1163亿港元。今年3月末,联交所开始实施“18c”条款,将之前只支持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扩展至五类高科技领域,允许内地小而强的科技企业赴港上市。凡此种种,都有助于内地创新领域企业接通海外资本市场,促成资本与科创成果的快速结合。

据市政府港澳办介绍,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推动作用,在港交所2018年修订《上市规则》的基础上,上海进一步推动更多还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截至2022年12月底,共扶持38家上海企业在港交所上市,其中生物医药14家,占比37%。未来,上海将继续发挥沪港科创优势,畅通科创企业上市融资渠道,加强上市后备科创企业资源库建设,对优质科创企业进行孵化培育和分类支持。

搭建平台:形成“1+1>2”效应

采访中,还有委员提到,沪港两地拥有大量科创资源丰富,双方完全可以携手搭建一站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覆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制造、技术服务在内的科创诸多环节。

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在提案中指出,建立并运营好一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不但可以减少两地企业的研发投入,降低企业负担,也能帮助企业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推进“产、学、研”更深层次结合。比如,上海可以与香港在生物医药、量子信息、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协同推进,找到最合适的合作渠道和方式,通过一站式公共技术平台,实现两地科技成果的双向转化。

对于委员建议,市科委回复称,将会通过专项资金、科技创新券等各类政策或举措,引导上海市场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加强与香港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等对接,形成符合两地特色服务模式和服务产品。同时,还会积极鼓励香港科创成果同上海技术交易所、全球技术转移大会、科技成果直通车等进行对接,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双向快车道。

还有委员建议,沪港两地可以建立常态化和长效化工作机制,通过线上线下交流方式,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沪港科技交流活动。比如,依托香港国际创科展,以及进博会、工博会、浦江创新论坛和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重要平台,促进两地技术与知识产权交易,促进沪港技术与知识产权交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如今,沪港科创合作已经开花结果,上海医药集团与香港科技园签署共建生物医药联合孵化器的合作协议,共建生物医药创新平台,推动成果转化和落地;中国商飞也分别与同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签署人才培养协议和校企合作谅解备忘录,共促沪港两地航空业产学研合作。

不少委员还提到今年3月香港数码港和上海临港集团的共建“姊妹园区”,双方未来将强化产业信息交互及资源双向整合,共建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创生态圈。一边是临港集团拥有完整产业链资源、丰富应用场景等的产业优势,另一边是数码港拥有沟通境内外、吸引全球资源等的渠道优势;一面是临港集团园区企业可以通过数码港走向世界,另一面是数码港内初创企业借临港走进上海乃至长三角,双方的合作将会形成“1+1>2”效应。

委员们期待,沪港间这样的实打实合作未来能越来越多。正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所说,“一支队伍跑得快,另一支队伍跳得高,当大家联手时,整个队伍就是既跑得快、又跳得高”,这就是沪港科创合作的最大意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携手并肩服务国家。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