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上海古镇“人·事” | 崇明新河镇上,有个“救活”时间的人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茅冠隽 顾欢欢 2017-07-20 20:29
摘要:崇明古谚中的“金油车桥银堡镇,铜新开河铁浜镇”早已今非昔比,可老倪却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留给新河镇的街坊们太多关于钟表、关于时间的记忆,他开在新开河路上的这家小店,成了不少人眼里乡愁的寄托。

把最后一个小零件仔细拧紧、扣好背盖后,倪荣然擦了擦额角的细汗,舒了一口气后开始对手中这台“三五”牌台钟做最后调试。

 

也许过了半分钟?还是一分钟?台钟静止的这段时间,时间仿佛凝固,眼皮上夹着放大镜的倪荣然屏住呼吸,恍若一尊石像,全身上下只有手指在台钟背面以极慢的速度扭动旋钮。“当,当,当……”台钟终于发出了带有岁月感的熟悉响声。“修好了。虽然不是稀奇货了,但很多老顾客是把这个钟声当宝贝的,半夜听不到敲钟声,要睡不着的。”

 

倪师傅在工作。

 

倪荣然和“时间”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在崇明新河镇,他开了一家名叫“晓荣”的钟表修理铺,一开就是37年,前6年开在新河镇老街上,之后31年开在新开河路上。店铺外岁月流逝,新河镇老街如今显得有些沧桑,不少建筑的外墙和户对石都已经开始风化,镇区现代建筑林立,新开河路上来来往往的都是用着智能手机、无线网络的人们。但在老倪的店铺里,时间仿佛静止,一切还都是曾经的模样:简朴的工作台,墙上挂满的机械钟,以及拿着小镊子、弓着背盯着表盖里一个小零件仔细修理的老倪。

 

老街如今的模样。

 

沧海桑田,崇明古谚中的“金油车桥银堡镇,铜新开河铁浜镇”早已今非昔比,可老倪却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留给新河镇的街坊们太多关于钟表、关于时间的记忆,他开在新开河路上的这家小店,成了不少人眼里乡愁的寄托。人们说,老倪是个“救活”了时间的人。

 

从“高薪职业”到“养家糊口”,一做就是37年

 

倪荣然的钟表铺所在的新开河路是新河镇上很热闹的一条街道,离新河镇老街也不远。在这里,曾有一整代人关于夏日饮料的回忆——西后街上的崇明汽水厂,也曾有虔诚的老人们每周都要去做弥撒的天主教堂。新河镇老街,也是倪荣然“事业起步”的地方。

 

清洗钟表零件。

 

修理铺里的工具。

 

老倪说,他是1980年开始独立开店的。1978年夏天,他高考落榜,这意味着必须自寻出路,可对于小时候患过小儿麻痹而落下腿疾的老倪来说,找份工作不容易。最终,他的父亲拜托了当时镇上乃至全崇明有名的钟表修理匠徐雪奇,让倪荣然拜师学艺。当了一年学徒后,倪荣然离开师傅,在新河老街上开了自己的修理铺。

 

晓荣钟表修理铺。

 

新河镇是崇明一个比较有名的镇,当地人习惯称之为“新开河”。明朝万历年间,崇明岛的中南部有个吴家沙,那时还是冲积而成的沙滩。到明末清初,有顾、闵、周三姓人家来此开垦种植,并在此设集市,取名“顾闵周镇”。清初,该镇的“新开港”(又名新开河)纵贯集镇,南入长江,由于河道名为“新开河”,“顾闵周镇”因此更名为“新开河镇”,镇名载入康熙县志。

 

新河镇老街旧宅大部分位于新河路新河港西北,主要有东后街、西后街、新西街、东大街、民主街等。近40年前的老街非常繁荣,有百货、茶食、糕点、棉布、理发、缝纫等40多种店铺,以早市为主,每日上午10时许散市。早市期间,街道两旁布满来自农家的各类蔬菜之类的地摊,街道上十分拥挤,繁华堪比今日的南京路,各种叫卖声、咝喝声、嬉笑声联成一片,显得十分热闹。以前,住在老街附近的小孩早上要跟着大人“上镇”,天空刚露些白肚皮就被大人叫起来,困得眼皮直打架,但心里是美滋滋的:“上镇”热别热闹,有吃有玩,买个肉馒头、吃块甜滋滋的“白糖印花糕”、弄包可可奶,就能唤醒所有的瞌睡虫。

 

和老街的繁荣一样,当时老倪的修钟表生意也很好。上世纪凭票购物的计划经济年代,钟表是稀奇货,比如上海牌手表,上世纪80年代的售价是120元左右,这在农村地区几乎比一名壮劳力一年的收入还要多。当时,凡准备结婚的人家,都会想方设法去搞到两张三五牌台钟和上海牌手表的票子,因为在那个年代“三五牌台钟”和“凤凰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上海牌手表”这三大件一起被称为是结婚不可或缺的三大硬件。“放在五斗橱上,台钟放中间,两边是两个热水瓶,前面是一个专门放杯子的盘子,这是标配。”老倪说,因为钟表“奇货可居”,因此修理钟表的生意也很忙碌,收入一度很可观。

 

不过,伴随着电子表、智能手机等设备的横空出世,上海牌手表、三五牌座钟、台钟这些老物件就不稀奇了,老倪的店铺生意也清冷起来,收入只够养家糊口。不只是老倪的钟表铺,老街上的其他铺子也渐渐凋零了:当铺歇业了,汽水厂只剩了根烟囱,其他铺子关张的关张、挪地方的挪地方,社办工业、菜场、供销社等一系列商户都迁移了,老街上再也没了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的景象。

 

“只要还有人要修老式机械钟表,我就不关张”

 

由于人流不再集聚于老街,倪荣然的钟表铺也从老街搬到了不远处更热闹的新开河路上,铺子每天都开张,老倪坚持到今天都没有转行。“很多50后、60后把这些当年的嫁妆当做宝贝‘供’着,停走了、走时不准了,还是会拿到我这里来修,街坊们买菜上街经过我这里,也会顺便让我给手表紧个发条、修个扣带。所以,我的生意虽然清淡,但一直没断过。”

倪师傅。

 

老倪告诉记者,修理老旧机械钟表难度很大,由于年代久远、机械老化,不少钟表的机芯都会“起毛”,影响走时。“年代越久的钟表,年代越久,机芯上的拧扣就越是要开得大,还要把机芯洞眼涨大,要把机芯打磨光滑。用我师傅的说法,叫‘滴溜水滑’。”开店37年,老倪一共修了多少钟表?面对这个问题,老倪抬头看看自己的小店铺,笑着说:“不计其数,堆起来的话这家店估计堆不下。”

 

在新河镇开店37年,老倪见证了新河镇老街的兴衰。在街坊们心里,老倪的铺子已不再是一个“钟表铺”那么简单,和今时沧桑的新河镇老街一样,都成了一代人对于过往岁月的乡愁记忆。

 

成陆于唐朝的崇明,古镇之“古”、老街之“老”不在于年代有多么久远,而在于独特的年代感、沧桑感。因此前长期为水所困、交通不便,崇明岛不少乡镇、村落都保留着最原始的乡村风貌,新河镇老街就是一例。河流蜿蜒,老街深邃,虽然新河镇老街上不少建筑的墙皮已经剥落,但从一些老建筑的花岗石门框、院墙上漂亮的瓦片漏窗图案、仪门头上刻着的古拙花纹、雕有鸟、龙等图案的屋脊装饰中,依然可以看到旧式民居“深宅大院”的影子。

 

大半辈子过去了,倪荣然和新河镇老街一样,都“老”了,但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小铺子,坚守着自己的钟表修理事业,“挽救”着一个又一个老式机械钟表。“每一座老式座钟、每一块老式机械表都陪伴顾客度过了大半生的岁月,修理这些钟表,就像翻开一个个年代久远的故事。我觉得现在很幸福,也很满足,只要还有人要修老式机械钟表,我就不关张。”

 


栏目主编:黄勇娣

题图来源:东方IC

内文图片来源:崇明区 供图

图片编辑:邵竞

编辑邮箱:jfshquxian@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