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肥肥肥的智慧,土地气息里岁月的回味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敏 2022-12-12 20:09
摘要:在我幼时,要把贫瘠的沙地变成丰收的“花地”,只有一年四季不辞辛劳地积肥、造肥、用肥。

最后一茬晚稻收镰入仓,冬天来了。田间地头清闲了许多,农人却不会闲下来。他们没有闲散,而是趁着晴好天气,忙着平地、翻耕、修垄、疏浚……入冬时节,更是积肥的大好时机。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春看粪堆,秋看粮堆”“种地不上肥,等于瞎胡混”。这些朗朗上口的农谚,道出了肥料与庄稼的关系。土壤的肥力,决定了稼穑的命运。在我幼时,化肥极为稀罕见,要把贫瘠的沙地变成丰收的“花地”,只有一年四季不辞辛劳地积肥、造肥、用肥。这些延续千百年的积肥景致,在我的家乡崇明岛,无时无刻不在生动地上演着。

每每回想冬日热火朝天的积肥场景,记忆就像开了闸。


羊棚灰经过反复踩踏成就上好肥料(施敏2005年摄自崇明)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化肥的使用量微乎其微,为实现农业生产保丰收,农家肥一枝独秀。猪牛羊、鸡鸭鹅等家畜粪肥,是不可多得的农家肥源。粪肥肥劲儿大,棉花、玉米、三麦(大麦、小麦、元麦),哪样离得开粪肥?腊肥、返青肥、水稻的发稞肥、棉花的花肥、盖顶肥,也都少不了粪肥担纲。经过粪肥“洗礼”的庄稼,茎叶健壮旺盛,果实饱满莹润。

为了发展粮食生产,夺取粮棉丰收,县里开展养猪积肥运动如火如荼,生产队集体养猪场相继建成,厩肥的积造量随之大幅增加。“一头猪就是一个小有机化肥工厂”,猪粪有机质多,作物生长需要的氮、磷、钾都有。家家响应公社号召养猪积肥,每户都有一个猪圈,一个猪圈最少要养一头猪,一年可以攒几圈猪粪,交给生产队里的猪粪每立方三十个工分,一圈猪粪有四五方,算下来,挣得的工分十分可观。

羊棚是崇明农村常见的“五棚”之一,农家每年养羊三五只,灶炉里囤满了草木灰清理出来,倒入羊棚里,经过“踏灰老牸羊”反复踩踏过的混合羊尿、羊屎、草木灰、羊草等成分的羊棚灰,是不可多得的肥田宝贝。到了冬季,农人将羊棚灰从羊棚里清理出来,用河里的淤泥把羊棚灰堆涂满封住,焖至少一个月,使之发酵升华成为熟肥。“种豆撒羊灰,豆荚结成堆”,种黄豆时将肥力高的熟羊灰做底肥,黄豆一定会丰收。

黄肥来自人。在我们乡间叫垩壅。生产队长为了不使农户走失人粪尿,每半月安排刮一次坑底,即由男劳力挑着粪桶挨家挨户出粪。每到一家,两三个人挑粪,记好担数,并把每家的粪留一桶放集体大池坑边做样本,出粪者在午前或晚上收工前集中在坑边根据各家粪的厚薄和质量的好坏议价,质量好的五六毛钱一担,差的三四毛钱一担,这样一坑粪能换好几块,到年底生产队结账时每农户能增加经济收入。

冬季气温低,为了让肥料能够加快升温腐熟的速度,堆肥大有讲究,要选择离肥源较近、背风向阳和运输方便的地方,采取湿泥混合麦秸草在粪堆的表层抹严的方式,再把粪堆密封起来,保证粪堆内的热量不外散,这样就能够缩短粪肥的发酵时间,使其充分腐熟。等到春季播种前,就可以将腐熟处理好的粪肥施用到农田中,作为底肥供给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了。

化腐朽为神奇的堆肥,将土地给予的礼物归还土地。

养猪积肥多的海报(资料图片)

农村田多,粪肥有限,怎么办?河泥便成为重要的肥源。

河泥以罱为主,初冬起罱泥为麦子、油菜等作物浇泥浆壅根保暖。那时候,全县掀起群众性的罱泥积肥高潮,采取“大河罱、小河翻”的方法,广积河泥。平时队里常用水泥船罱泥积肥,载重一两吨的小水泥船,两人搭档,船头船尾各站一人。每人一把铁篰罱,两手各抓一根竹竿,使篰口张开,用力向水底插下去,再将两根竹竿使劲夹紧,使篰口闭合,两手交替提上来,水顺着铁篰上孔眼流出来。老农们把罱泥形象地描述为:“蹲开竖闭,拔出来水滴,闻闻其臭气,淤泥垩田有壮气。”

生产队不光有劳力专门罱河泥,还在冬季农闲期兴修水利、挖沟开河的时候挖河泥。先用水泵将河道的水抽干,全生产队的人在岸堤上一字儿排开,男人用铁锹,把沟底的泥挖上岸,岸上的女人把生泥放在泥络里,一担一担地挑到地里。河泥放置一段时间后,经风吹日晒,慢慢干了,农人用钉耙翻拉扒生泥。隆冬,冬小麦和油菜急需追一次肥料,这些河泥很快就和新翻的泥土融为一体,冬作物在河泥的滋养下,不畏严寒地生长,焐热了庄稼,也焐热了种地人的希望。

罱河泥(资料图片)

绿肥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绿色植物体制成的肥料。农谚云:花草种三年,瘦田变肥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县里曾把绿肥作物纳入种植制度,明确要求适当安排茬口,大量种植紫云英、蚕豆、豌豆等冬绿肥,作为来年主要农作物的肥源。

每到深秋,晚稻收割之后,农民忙着在稻茬里撒上红花草籽,这是一种农作物交替转茬的方式。红花草也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绿肥,它有个好听的名字——紫云英。“猪谢红花草,种田二件宝”,因其在植株腐解时可以大量激发土壤氮素,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就有将紫云英栽培作为稻田绿肥的明确记载。紫云英有一定耐寒能力,对土壤要求不严,刚收割的土地也不需要翻耕,只要有足够的水分,种子就会发芽。开春时,紫云英迎来了盛花期,花冠呈紫红色或橙黄色,这时就要进行翻压了,农民们把长满茂盛紫云英的稻田直接翻耕,把紫云英覆盖在泥土里,让其自然腐烂,这等于为稻田预先垫下氮肥,增强了土地肥力,改良土壤的墒情。

大多数绿肥看似杂草,其本身却是营养丰富的食材。在崇明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草头,便是其中之一。草头也叫金花菜,取其花黄如金的意思,是上海、太仓、常熟等地对南苜蓿的俗称。匍匐生长的草头,压草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抑制田间杂草的生长,虽然“小巧玲珑”,但产草量大,是优质的牧草,也是绿肥的主要物种之一。清《崇明县志·物产》中有记载:“八九月种,清明后生嫩枝青叶,土人摘食,呼为草头,小满后刈以壅田。”在艰难的岁月里,很多崇明人靠草头充饥填肚,称它为“救命草头”。草头生命力极强,越过寒冬,绿毯一样的草头地开出金黄的花朵。这时,人们就把草头翻耕到地里,“化作春泥更护花”了。

拌了草木灰的土地

经过绿肥“保养”后的农田,再种其他农作物,收成都比未种过的好很多。农民说不出多少科学道理,只是从祖传的经验知道冬季休耕、绿肥种植,能达到用地与养地的完美结合,为肥沃的土地蓄积了更多的能量。那些凝结乡间智慧,农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广辟肥源的岁月,如今依然让人怀念。

施以农家肥,长势喜人的萝卜和草头(施敏 摄)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