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张园旁的茂名北路,曾是毛泽东的家
分享至:
 (2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邱力立 2022-12-10 10:19
摘要:1924年是毛泽东一生中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年,他的家就在此处。

周末,静安区茂名北路限时步行街开街,人们徜徉街景时,可以到茂名北路东侧昔日“海上第一名园”一窥真容。始建于1882年的张园,是上海现存最完整、种类最多的中后期石库门建筑群,集中了28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张园旁的茂名北路,见证过富商名流的传奇经历,也见证过革命者坚实的脚步。1924年是毛泽东一生中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年,他的家就在此处。

甲秀里内的毛泽东一家雕塑

1924年的一天清晨,慕尔鸣路(今茂名北路)上,一位身材高大的青年正赶往他位于环龙路(今南昌路)上的办公地,他就是当时刚过而立之年的毛泽东。1924年是毛泽东一生中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年。

1924年2月毛泽东抵沪后,先是居住在位于闸北的“三曾里”。6月杨开慧同母亲携孩子们从长沙来到上海后,毛泽东一家又迁居至慕尔鸣路甲秀里318号(今茂名北路120弄7号)居住,当时与他们同住的还有蔡和森和向警予。据《毛泽东年谱》记载:“(居住于甲秀里期间)杨开慧除担负家务外,还帮助毛泽东整理材料、誊写文稿等,并经常到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工人夜校去讲课。”在甲秀里居住期间的毛泽东几乎每天都要到环龙路上班,回到家后还要工作到深夜,在这样超负荷的工作下,毛泽东于1924年底因积劳成疾,经组织批准携妻儿回到湖南养病。

就在毛泽东居住于甲秀里的同时期,作为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也住在慕尔鸣路上。慕尔鸣路彬兴里306号(此旧址现已不存)是瞿秋白来沪后的一处主要住所,当年还有不少革命人士也曾在这里与他们同住。据苏智良、姚霏主编《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纪录》一书中所述:“同住的有蔡和森夫妇、李立三夫妇和彭述之、郑超麟等,还有张太雷的母亲、毛泽东从湖南带来的龙嫂。陈独秀、王荷波、林育南等人常来这里开会。”

1923年夏,瞿秋白从北京来到上海,立刻投入了火热的革命工作之中,他在《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的字里行间,尽情挥洒对于革命的向往与热情。同年6、7月间,瞿秋白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进入上海大学工作,自1923年邓中夏与瞿秋白二人来校任教后,该校的办学渐入佳境。

瞿秋白作为上海大学的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他的讲课在当时上大学子中非常受欢迎。他那些引经据典、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授课方式,在当时的上海大学内享有极高知名度,后来不光是社会学系的学生,就连其他系的同学都争相前来旁听,每次瞿秋白的课堂总是会被挤得满满当当。

当时,杨之华正是这诸多听课学生中的一员,这位早在1919年就在《星期评论》编辑部工作过的进步女性,于1923年再次来到上海并进入上海大学学习。杨之华非常尊敬瞿秋白这位革命前辈,把他视作自己的引路人,而瞿秋白也对这位学生多有勉励,在不久后与向警予一起介绍杨之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瞿秋白之妻王剑虹因病去世后,瞿秋白才开始因为共同的追求,与杨之华慢慢走近。1924年11月,瞿秋白与杨之华在慕尔鸣路住所内结为革命伴侣,成就了一段“秋之白华”的佳话。

1924年12月,公共租界巡捕房搜查瞿秋白活动的西摩路(今陕西北路)上海大学和慕尔鸣路寓所,扑了个空。瞿秋白已事先化装逃离租界,秘密转移到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兴业里1号的先施公司职员孙瑞修家。

2

 就在毛泽东与瞿秋白居住于慕尔鸣路的时期,另一场变化也正在东北侧的原张园地块上发生着。

张园是20世纪初上海最大的市民公共活动场所之一,曾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鼎盛时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茂名北路以东、石门一路以西、威海路以北、南京西路吴江路以南,曾见证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要事件。1912年和1916年,孙中山先生就曾两次来到张园进行演讲。

1919年张园主人张鸿禄去世后,张园地块也随之被分割出售,但张园的名字沿用至今。在之后的十余年时间中,各式石库门里弄住宅、里弄公馆、花园住宅等纷纷在该地块上拔地而起。1923年至1927年间,地产开发商在临慕尔鸣路东侧的原张园地块上陆续建成了德庆里、荣康里、震兴里三片里弄,这些里弄在建筑上均采用老式石库门的基本格局,沿街立面均饰有古典主义装饰,为整片街区平添几分怀旧气息。不久前,这段茂名北路成为“限时步行街”后,每当周末与各类节假日,总会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打卡游玩。

紧贴这三片里弄东侧的张园41号、77号两幢花园住宅也是张园地块上两处备受瞩目的景点。这两幢大宅在历史上曾是富商王宪臣、王俊臣兄弟的住所。20世纪30年代中期时王宪臣投资钱庄失利,受此影响,41号贴赔了出去,王宪臣的人生最终在落魄中收场;而王俊臣则在接下来的抗战中因“投资地产毁于战火”而一蹶不振,后其族人也在王俊臣去世后搬出了77号。

修缮后的原张园77号和41号

除了富商外,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张园也留下过不少社会名流的身影,在汤涛编著的《人生事,总堪伤——海上名媛保志宁回忆录》一书中就向我们讲述了一段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校董和校长王伯群与保志宁夫妇和张园的故事:

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保志宁夫妇。

“(婚礼后)伯群先生随即带我(保志宁)到静安寺路(现南京西路)张家花园他的母亲处,先祭拜祖先并向其母亲礼拜,这是我初次向婆婆请安。伯群的母亲是一个极慈祥和蔼的人,她看见了我们,非常高兴快乐,赐给我们一对金如意,并赠给我一副美丽的金手镯,祝贺我们吉祥如意、百年偕老、多子多孙的意思。”从上海市静安区文史馆、上海石库门文化研究中心编著《张园记忆》一书中搜集的张园老住户口述资料来看,当年王伯群母亲的住所应该就位于张园地块的华严里内。

此外,张园中也有“红色往事”。在曾经作为社区居民活动场所的“张园大客堂”内,“树群义务夜中学”曾在此办学。该校由爱国进步青年程迪和发起创办,1942年—1946年间借张园“私立光明小学”校舍办学,其间坚持在学生中积极开展革命启蒙教育,吕飞巡烈士就曾在该校就读。1949年5月7日上海解放前夕,吕飞巡同李白、秦鸿钧、张困斋等12位革命先烈一起,被特务押解到浦东戚家庙附近秘密杀害,他遇害时年仅25岁。

如今,随着张园重新开启,这些交织着红色文化与海派文化的上海故事将再次被唤醒,为茂名北路抒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主要参考书籍:

  1、苏智良、姚霏主编《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纪录》

  2、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文物局编《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

  3、章正元编著《静安文博钩沉》

  4、上海市静安区文史馆、上海石库门文化研究中心编著《张园记忆》)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图片摄影:沈轶伦 邱力立。视频摄影:邱力立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