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上海人越来越“爱管闲事”了?有人为之满心欢喜眼眶湿润
分享至:
 (6)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杜晨薇 2017-05-28 12:28
摘要:广义的社区概念中包含着居民区、学校、企业、沿街商铺等多种社会关系和组织因素。当这些不同来源、不同身份的人们不分你我地走在一起,为共同的、甚至彼此的利益付出实际行动时,一种强大的力量出现了。

社区里多了“爱打小报告”、“爱管闲事”的居民,居委干部反而觉得高兴?令专业人士感到棘手的地铁扰民问题,一个外行人出了个“点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网友动动手指点赞,就能筹款数万元,把社区一条泥泞小道变成绿化小径?……日前,在同济大学景观学系的校庆报告会上,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专业规划师、街道工作人员以及企业家,共同探讨了社区的空间更新和环境营造。他们讲述了不少故事,故事背后体现了如今社区治理中,居民、政府、企业、专业人士、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的参与、碰撞、磨合、共享。

 

当水杉树遮蔽了阳光,居民们终于“走出家门”

 

当华阳街道大西别墅的阳光被长势茂盛的水杉树遮挡住时,人们开始走出家门,七嘴八舌地和现场踏勘的设计师讨论起了心目中的“理想家园”。

 

大西别墅是上世纪80年代末建造的老式洋房公寓,十几栋布局紧凑的小楼里住着72家房客。在去年市相关部门启动的上海社区空间微更新活动中,设计师充分利用小区有限的光照条件,做了健身花园、向阳花园、邻里花园等多处社区空间的开辟和改造,为社区增加了建身区域和晾晒空间。而在地的居民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几乎全程观察和参与,提出自己的需求和修改意见。

改造后的大西别墅健身花园,充分利用有限光照,让阳光透过水杉树照射下来。陈敏供图

 

居民走出家门,走进社区,把自身的利益和其他人的利益捆绑在一起,重视并参与改造,这是大西别墅微更新项目得以落地的关键因素之一。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刘建军说,上海正进入重塑社区的重要阶段,这个过程中最缺的、也最重要的,往往是社区里积极的行动者。只有把人变成利益相关者,才会激发他们行动起来。

 

近年来,上海多个社区开始用实际行动营造新型的邻里空间、社区空间。在杨浦鞍山路218弄,一栋楼里的12户居民自筹4.8万元改造了公共楼道;在奉贤江海新村,62号楼的居民依靠自身资源为小区辟出11个整齐划一的停车位;在浦东源竹小区,13号楼成立自管小组,家家户户轮流值日,保障楼道卫生……还有一些社区居民利用楼道空间实现快递代收服务、医护照顾服务等,充分挖掘各家所长,唤起邻里温情。

 

奉贤江海新村62号楼,居民自己筹资划出停车位。杜晨薇 摄

 

杨浦鞍山路218弄,居民自己改造了地下车库。黄尖尖摄

 

刘建军认为,在楼道空间内,从环境整理到创意布置,再到出现治理结构,形成社会公共产品,人作为社区内的积极行动者已完成了走出家门、走进楼组的第一步,接下去还要完成走进社区,甚至走向街面的第二步、第三步……

 

位于四平路街道的鞍山四村,不少居民已然跨出了走进社区的一步。当小区里原本杂草丛生的中心花坛被重新开发成了一个无门槛参与种植的菜园,居民们便开始兴致勃勃了。起初,参与种植的是小区的群众组织和芳邻花友会的花草爱好者;再后来,许多小朋友加入了种植和养护的团队,并拉来了自己的同伴、父母和爷爷奶奶。渐渐地,菜园的养护者和管理者中出现了“小小志愿者团”、“社区妈妈团”等自发的组织,并建起了用于沟通和分配任务的微信群。

 

四平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杜娟说,自从有了菜园,小区里“爱打小报告”和“爱管闲事”的人多了不少。“但凡有人或宠物试图破坏菜园里的植物,很快就有人上前制止或到居委会举报。”一个小小的菜园,把居民从冷漠的旁观者变成了社区的守护神。

 

企业家的一个“点子”,化解了困扰居民多年的痛点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组织聚集在同一个区域内形成的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广义的社区概念中包含着居民区、学校、企业、沿街商铺等多种社会关系和组织因素。当这些不同来源、不同身份的人们不分你我地走在一起,为共同的、甚至彼此的利益付出实际行动时,一种强大的力量出现了。

 

在静安寺街道的美丽园社区,一个多年未解的难题困扰着小区居民——地铁二号线经过时,沿线的房屋出现剧烈的震动,桌上的杯子会滑到地面上,连衣橱里的衣物都挂不住。专业人士告知居民,不论从地质结构的科学角度还是地铁建造的技术角度,这个难题都无解。

 

然而,矛盾最终却被社区内的一家企业巧妙化解了。“让二号线经过居民区时适当放慢速度”。时任上海美丽园大酒店有限公司董事长陆纯说。陆纯的建议一经实施,一个居民痛点彻底消失了。

 

2009年,陆纯牵头社区内34家企业,成立了美丽园社区共建联合会,调动企业资源,服务区内居民。企业聘请专员帮助区内困难企业解决招工难;设立爱心食堂,解决社区内老年人、双职工家庭的就餐难;帮助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电梯装好当天,就有住院多年的老人搬回了家。

 

在陆纯看来,社区是大家共同的。通过建立街区共同体,企业、商家开始真正走进社区,与居民跨界交往,为社会的改造与治理提出更多新的创意。

 

专注于空间众筹和社区营造的互联网企业点赞网就是在对接居民需求的过程中,找到了商机。去年六月,在上海闵行浦锦街道,名曰“和谐小径”的社区内道路依靠网友的点赞筹款修成了。这条有效连通华侨城社区到地铁站的绿化小径,化解了居民多年踩着泥泞小道上班的痛楚。

 

点赞网创始人韩立告诉记者,这条路原初是人们为了抄近道踏出来的泥地。某天,路旁突然多出一个竹筐,上面写着:“如果筐里的石子堆满了,我就负责修这条路。”韩立找到了放置竹筐的老大爷——一位住在附近小区的居民,并把这个修路的点子作为社区改造项目移植到网络上。最终,项目获得了10000多网友的点赞,筹款54610元。韩立说,点赞是人在社区参与中最简单的动作,不用出钱、出力,仅需表明立场和态度。当大多数居民的态度达成某种共识,就可以与企业、商家的资源对接,最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力量。

 

200米的泥路变成了一条用石板和石子铺设而成的“和谐小径”。资料图片

 

看到小区居民一起劳作,居委干部竟然湿润了眼眶

 

再过不久,四平路街道的同济新村将迎来窗台绿化的改造工程。通过对民居进行窗台绿化、楼道美化,以及小区围墙的爬藤种植和小区内的苗圃种植,沿着四平路的7幢房子将焕发出新的活力。

 

四平路街道,位于杨浦区西北部,面积2.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万。其中,大部分小区是上世纪50年代以后建造的老工人新村,居住人口密度高,周边设施陈旧,在现有条件的制约下,仅能依靠微更新来恢复和实现某些重要的功能。

 

杜娟告诉记者,最初的社区微更新尝试是从两处社区菜(花)园的更新改造开始。“当时,一个小区的草坪和中心花坛因长期无人管养,草皮都踩秃了。为了解决问题,并形成长期的管护机制,我们找到了辖区内同济大学的设计团队,开始了让居民参与的改造项目。”

 

不过,改造计划还没谈妥,问题就出现了。“有居委干部向我提出来,‘给我5万块钱,请一家绿化公司来,3天就能搞定’。3天搞定的事,为什么要花更大的功夫?何况把花坛改造成居民可参与的菜园,就意味着后期管理和维护的担子又压在居委会的身上。他们的为难我很理解。”杜娟说。

 

图片来源: 上海市市民低碳行动公众号

 

近年来,随着基层工作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基层工作人员开始尝试“放手”,鼓励居民参与甚至自治。然而,要把居民变成积极的行动者,考验的却往往是居委会的智慧和责任心。

 

在鞍山四村的菜园里,居委会协助组织、宣传,逐步引导居民参与自主管理。一位居委工作人员说,看到小区里的群众一起劳作的场景,自己竟然湿润了眼眶。以往居委会组织的活动,即便是赠送小礼品也没那么多人参加,搞得定事情却搞不定人。可在菜园里,居民不但愿意做,而且还能坚持下去,对社区也渐渐有了认同感。

 

“未来,希望能有更多街道、社区转变观念,给居民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参与社区的平台。也呼吁社区发展基金、企业赞助等资金注入社区空间,帮助实现微更新。” 杜娟说。

 


题图为小朋友参与菜园活动。刘悦来供图 本文编辑:杜晨薇 (编辑邮箱:jfshquxian@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