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不孕不育率达10%至15%,部分弱精症患者致病基因被找到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泳 李敏 2017-05-27 16:58
摘要:弱精症患者中,一部分人精子尾巴特别短或精子尾巴畸形,无法游向卵子。这种精子短尾、卷尾畸形等鞭毛多发形态的异常成为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张锋教授等领衔的课题组,通过男性不育多中心研究,找到导致人类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的两个新致病基因CFAP43和CFAP44,这一发现为男性不育的分子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指导。新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

 

在全球育龄人群中,不孕不育夫妇占10%至15%,其中男性因素导致不育者占40%至50%。张锋解释,临床中有一类男性不育患者患有“弱精症”,即有精子但精子活力不行。弱精症患者中,一部分人精子尾巴特别短或精子尾巴畸形,无法游向卵子。这种精子短尾、卷尾畸形等鞭毛多发形态的异常成为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专家表示,影响精子形态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相关研究提示,基因突变可能是主要病因,这为张锋教授领衔的团队带来线索。

 

研究团队主导的多中心研究,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等技术,结合高效的基因组数据分析法,发现CFAP43、CFAP44基因的罕见突变,是导致鞭毛多发形态异常的重要原因。同时,该研究还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建立了小鼠模型,重复出了患者的临床表型,验证了CFAP43和CFAP44属新致病基因。

 

针对鞭毛多发形态异常患者的不育问题,虽有可能通过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等辅助手段进行生育,但是,其携带的遗传缺陷有可能导致下一代患病。因此,弄清这类男性不育患者的遗传缺陷尤为重要。令人欣慰的是,课题组新发现CFAP43、CFAP44致病基因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即,有此类突变的男性患者在备孕时,只要其配偶卵子是正常的,通过辅助生殖生育技术孕育的后代即便是男孩,也不会遗传畸形精子症,这为后代遗传咨询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