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民声 > 人民建议 > 文章详情
上海这个小区1996年就获全国金奖,如今一项改造因“全民参与”再受关注
分享至:
 (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唐乙隽 2022-10-31 06:31
摘要:团结在一起,共同守护“金奖小区”的招牌。

10月上旬,在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三林苑居委会会议室内,针对“架空层”改造的最后一场楼组议事会正接近尾声。尽管天气已明显转凉,但一声声踊跃的发言、一阵阵积极的讨论,连同笔尖摩擦的沙沙声,轻而易举便点燃了空气中的温度。

“架空层”,对于三林苑的居民们来说,这三个字的含义极为深远:作为上海首例应用住宅底层架空设计的小区,1995年12月竣工后,三林苑便获得了1996年建设部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评比综合奖金奖;然而,架空层的荣光在二十年多年间几乎消失殆尽,由于权属不明晰、管理不到位等因素,这些原本为停车、交际、休憩设计小小公共空间,逐渐被居民们自行占用,用来居住、出租、堆物,甚至经营商铺,成了三林苑内的“头等隐患”。

2021年11月,东明路街道启动针对三林苑架空层乱象的集中整治行动,至今年2月,小区内的482间架空层已全部清退,空间功能的再次规划随之成为重中之重。2022年9月,三林苑公共空间再造入选为2022上海市“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创建项目,让小区重新闪耀的机会终于到来。


△“架空层”已被全部清退,恢复初始结构。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利用好人民建议,动员居民们一起来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一次在三林苑,设计的“接力棒”交到了全体居民的手中。


全体居民“说了算”

“就让居民们自己说了算吧!”在90后居民区书记王敏看来,归属于全体业主所有的架空层,改造后的功能就该由居民们共同商定。据王敏介绍,三林苑每两排楼之间共用一个过街楼,共有约9个架空层空间。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每两排楼为一组,分批召集代表组织楼组议事会,是最能有序、广泛听取建议的手段。

上海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后,针对架空层的改造更新在三林苑内正式启动。自9月17日至今,12场楼组议事会如约举行。

参会代表中,96年入住小区的居民唐阿姨是格外积极的一个。二十多年前,她位于浦西的房屋拆迁,搬入三林苑时,也曾实实在在地享受过一回“羡煞旁人”的滋味。犹记得“金奖小区”给她带来的骄傲,议事会上,已经退休多年的她认认真真地动了脑筋。“我提议增设一些适合老年人活动的空间。”三林苑内老年居民不少,如果喝茶、聊天能有固定的去处,那该多好!唐阿姨提出的建议迅速得到了其他居民的响应,更与多场楼组议事会上的居民建议不谋而合。于是,“会客厅”便首当其冲,被列为九大功能之一。

唐阿姨的建议被采纳了,但小蔡(化名)提议“喵星球”却没能获得大多数居民的支持。长期以来,她通过申请街道自治金为小区内的流浪猫完成绝育。“绝育后的猫咪需要一个休养的空间,是否能分一个架空层给小动物呢?”小蔡的建议令王敏印象深刻,仔细记录后,她第一时间在各场楼组议事会上与参会代表们商议。不过,由于对气味、声音等因素的顾虑,“喵星球”最终没能落地。


△王敏组织居民代表召开楼组议事会。

“这就是共商共治,大家提出想法、讨论想法,来来回回打磨,最终才能确定想法。”王敏说,12场议事会后,会客厅、作业阅读吧、健身房、练功房、社团课堂、艺术展厅、母婴室已是“众望所归”,“咖啡吧”则仍需讨论和商榷,“也有居民代表提出,可辟出几间架空层用作装修业主临时储物室,也已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居民参与渐入佳境

 其实,在做出“召开议事会”这个决定时,王敏的确没有想过自己即将面对的困难,而9月17日的第一场议事会,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

“参会代表覆盖多个年龄段、多种职业,讨论的时候你一言我一语,没多久就偏离了主题。”王敏回忆道,秉承着“听大家说”的原则,最初她并不在议事会中起主导作用,仅占用了15分钟做开场介绍。然而整场议事会过程中,有的居民发言听不清,有的居民没能发言,简直乱了套。所幸,经过“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赋能团队教授的指导,备上话筒、主持发言流程、限时自由讨论,总算是有惊无险地渡过了“会议无序”的难关。


△由赋能团队、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学长黄晓春教授主导第二场议事会讨论环节。

回忆起头两场议事会,关于架空层功能的讨论声中还夹杂着一些反对的声音。“部分居民尚不能认同架空层应归属全体业主所有,坚持认为楼道下的架空层怎么使用只有本楼道的业主才有决定权,不需要改造,更不需要统一的规约。”理顺会议秩序不难,但要化解居民们的疑虑、达成共识却并非易事。“刚开始的议事会上,我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向居民们解释、普及架空层的归属认定问题,但这样一来,效率就落下了。”议事会后,热心居民丁宏伟也帮着王敏出谋划策:在最终形成的规约文件开头直接写明架空层权属的“法律依据”。令王敏没想到的是,法律的背书确实使居民的认同感提升了。

随着议事会的深入召开,居民提出的建议越来越多,把关和拣选又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此时我知道,必须要发动社区规划师‘入局’相帮。”王敏说。

“这段时间,都是楼组议事会接着规划师讨论会。”小区居民李然本就从事建筑设计工作,2021年7月,热心于公共事业的他加入了东明路街道组织的规划师工作坊,在完成了社区花园的设计实践后,“社区规划师”便成了他的另一重身份,“针对居民们在议事会上提出的建议,我们会重新评估思考,什么位置安排什么功能,也需要结合居民们的需求,进一步细化、合理化。”例如,小区主干道附近要安排用以停车的架空层,老年居民数量较多的楼栋下,则要匹配相应的会客厅功能。据了解,此次召开议事会,居住在三林苑内的30余名社区规划师积极协助,以专业化的视角,结合小区及居民们的情况,深度参与了社区的更新与改造。


△位于“林苑小舍”内的社区规划师工作室。


一股前所未有的向心力

就架空层功能收集意见之余,王敏发现,讨论停车位的管理问题是每场议事会上的“重头戏”。

是不是需要收费?收取多少费用?如何确定停车资格?对于居民们来说,这些问题都关乎着他们的切身利益。据王敏介绍,早在正式召开楼组议事会前,居委会便已草拟了一份《三林苑小区架空层管理规约(讨论稿)》,其中涉及停车位的部分至今已是几易其稿。“最初定下的收费标准居民们普遍觉得太高,采用摇号的手段确定停车资格,居民们讨论时又觉得间隔周期太长。”尽管要就居民们的反馈与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反复沟通,费时又烦琐,但王敏深知,经过广泛讨论后的规约更加全面、合理,“包括‘房屋售卖后,车位应不允许自行转租’,这些规则都是通过议事会才得以补充的。”

在全体居民投入架空层设计的一个多月中,王敏常觉“千头万绪”。不过,在异常忙碌的工作中,她更发现了诸多感动。在某一场议事会的结尾,唐阿姨曾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改造好的架空层,如果管不好,就会成为一种浪费。”于是,架空层的维护和管理问题开始在议事会上延展开来。除了垃圾自觉带走、自发做好通风排风外,丁宏伟还建议居委将治保、卫生、看护等轻便的工作安排给社区内的老人们。

“开展民主讨论的意义或许正在于此。”从简单的一句“居民们说了算”,到如今深入践行“全民参与社区更新”,王敏觉得,自己真正为社区事务的决策找到了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方式,而居民们在表达观点、提出建议的同时,也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向心力。“我感受到,大家是团结在一起,共同守护着‘金奖小区’的招牌。”王敏说。

栏目主编:毛锦伟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