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除了黄浦江,上海还有这条“母亲河”东江
分享至:
 (14)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高艳 2022-08-27 19:20
摘要:黄浦江是尽人皆知的上海“母亲河”,但其实,还有一条不为人知的母亲河——东江。

家里的旧影集里,有一张四寸黑白照,是我和妹妹在黄浦江边的合影,照片下的落款是1977年4月。因为面对镜头紧张,七岁的我和五岁的妹妹紧紧背靠在栏杆上,四月的上海,阳光明晃晃的,我俩不得不眯着眼睛看向前方,我们身后黄浦江在缓缓流淌。

这是我和妹妹第一次到上海。和多数人一样,到上海不去黄浦江,好像就没来过。黄浦江,这条地标河流之于上海,如同塞纳河之于巴黎、泰晤士河之于伦敦、哈德逊河之于纽约,它是地理的、历史的,更是经济的、文化的、灵魂的。黄浦江,让近代史中的上海成为中国重要港口,中国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也由上海替代了广州,更成为世界第三大、远东第一大都市,“远东的巴黎”“东方曼哈顿”“十里洋场”都曾是她的代名词。

“黄浦”从一条普通的河流,到被冠之以“大黄浦”“黄浦江”,一条河流的壮大,同时印证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其实即使是上海人,也很少有人知道,“黄浦”和长江、黄河一样,在它的初始阶段是并不宽大的河流,水量也不大,而且在宋代才有其名,与吴淞江也就是苏州河比,历史很短,它们曾是两条各行其道的河。

上海,2013年12月5日 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雾罩申城 。 新华社发(钱卫忠 摄)

宋元以来,太湖流域东南一带水系发生变化,吴淞江淤塞严重,黄浦水量却日增,水道渐阔。到了明代,因挤占了吴淞江河道,已有“大黄浦”之称。时为“夺淞”的格局,与明永乐年间户部尚书夏原吉在上海一带治水有关。弘治《上海志》记载了这一事件:吴淞江旁有范家浜,疏浚之。“通海引流,直接黄浦”。经此开浚,实现了江浦合流,吴淞江从此江入黄浦。江浦合流的另一个结果,就是远洋巨艘从此可以直抵上海城下,为上海港日后崛起创造了先决条件。

2010年,我到南京开会,就近去了上海。这是时隔33年后再度来到这个城市,记忆早已模糊,如果不是那张照片,我几乎忘记自己曾经来过这里。在同学的热心安排下,我和她来到十六铺码头。

2011年9月14日 。游船在黄浦江上巡游。 2011年上海旅游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浦江彩船大巡游在黄浦江上举行。每天晚上,游船从黄浦江十六铺码头、大达码头和东方明珠旅游码头出发,演绎亮丽的“水上嘉年华”。 新华社发(钮一新 摄)

同学告诉我,有100多年历史的十六铺码头曾是远东最大的码头、上海重要的水上门户,承载着很多关于上海的历史人文记忆。老上海人对十六铺码头有一份特殊情结,和更多精神上的诉求。为了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外滩进行了整体改造,这座外滩最著名的老码头也脱胎换骨。

走在由北向南延展的大平台上,这是一条观光、旅游、餐饮、憩息的宽阔步行道。蜿蜒小径中,花草树木鲜妍盎然,抬头即是有“浦江之云”之称的玻璃顶棚,通过电梯、自动扶梯、坡道可直达地下购物娱乐。走上水岸,江风习习,不复当年每天几万人的客流和货运云集的景象。十六铺码头在上海近现代城市进程中扮演了至关枢纽的角色,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人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交换的唯一节点,奠定了上海的航运中心地位,见证了这座城市从小渔村走向繁华大都市。

我们晚六点登上游轮,同学说这个时间浦江白天和夜景都可以看到。顶层露天茶座视野好,游轮顺江而下,首先看到摩天大楼云集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然后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地标建筑逐一驶过。经过杨浦大桥,就是代表城市历史的老外滩建筑群,它们古典庄重,风格多样。江上微风轻袭,仿佛走过时光走廊,上海的过往、现在与未来,历历在前。

黄浦江是尽人皆知的上海“母亲河”,但其实,还有一条不为人知的母亲河——东江。这是我认识在金山区档案局挂职的上海社会科学院毕旭玲博士后才知道的。在她所做的金山海洋文化资源调查中,显示了6000多年前的冈身时期,上海西部今金山区境内就已经存在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江——东江,那时大部分上海地域还没有成陆。

东晋太元七年政区图(作者提供)

东江实际上是由一条主水道和湖泊河流构成的东江水系。有了东江水系的支撑,才燃起了上海最早的城市文明之光。秦始皇时期的海盐县,其县治就在今天金山区南境,是上海境内最早的县城之一。500多年后的东晋,在今天杭州湾北岸大小金山岛之间的一片谷地上,康城拔地而起。

探访金山嘴渔村——上海市沿海陆地最早的渔村,也是上海最后一个渔村。站在渔村沪杭公路旁的观景平台上,游客中心的导游先介绍了一幅巨大的浮雕图《吴郡康城地域图》,原图是东晋康城水兵参将黄庭熙绘制的,占据了观景台一侧的整个白色墙面。地域图呈现了康城曾经的繁荣,城内街巷交错,有府衙、庙宇、亭台楼阁,民宅商铺鳞次栉比,城外还有船坊、盐坊、油坊和水兵营,海边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船只。东江的支流从康城两侧流过后,汇入大海。

导游不无遗憾地感叹,海岸不断受强潮冲击,到唐朝,海岸已退至金山脚下,直到后来康城完全沦于杭州湾中。游览渔村时,渔民们说,天气晴朗,海水清澈时,在大金山岛一带的水底能看到类似城墙的东西,“我们都觉得海下面就是老人们常说的康城”。

之后,梁武帝萧衍在古海盐县东北,又设立前京县、胥浦县,都在今天的金山南境。

那条我们不曾见过的东江,为古代上海先民提供生存的水源,而且是太湖的主要泄洪水道,太湖平原与上海地区的主要水上交通要道,维护了杭州湾北岸的稳定与安宁。这样迅捷的水上通道,促进了从秦到南朝三个古县城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成为最初的上海文明之光。

毕旭玲博士说,上海是一块来自海洋的土地,从金山南境出发,上海踏上了迈向国际一流大都市的历程,而这个光辉的起点,离不开东江的滋养。

从东晋开始,大量人口迁徙上海西部,他们对东江水系的干预,使东江水道持续收窄,影响了太湖东泄。至唐代,东江主干道湮灭,基本失去了对海潮的抵御能力,金山三岛及周边土地沦入海中。上海开发史上著名的海塘修筑,就是人工海堤替代东江抵御海潮。

江河,蓝色地球上最长的生命带,创造了人类几乎全部的文明。葛剑雄教授说,河流伦理的基础是河流文明,认识了河流文明,才能认识河流与人的关系。上海无疑是被眷顾的,两条河流——东江,黄浦江,它们无从预知自己会对一个城市有怎样的塑造,却承担接续了上海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让一座城市持久而丰沛地存在,并成全这座幸运之城。

新华社照片,上海,2015年12月17日 ,乘坐上海黄浦江上首班“水上巴士”的乘客正在拍摄沿江风景。 当日,上海首班水上巴士从黄浦江上的渡口开出,标志着上海水上巴士正式开通运行。水上巴士的开通,可以让通勤市民在早高峰时段避开陆上交通,使得出行更舒适便捷,缓解日益拥挤的市中心交通压力。开辟黄浦江沿岸公交站点式的水上巴士交通航线,是对上海黄浦江沿江道路交通的有效补充和衔接。 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新华社照片,上海,2016年4月22日 上海市放流40余万尾鱼苗。人们在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浦江之首”水域放流鱼苗。 当日是世界地球日,由上海市农委主办的放流活动在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浦江之首”水域举行,包括鲢鱼、鳙鱼、鲫鱼等鱼种的40余万尾鱼苗被放流黄浦江。 新华社发(蔡斌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