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新华书店80年,更好地为书与读者服务
分享至:
 (2)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17-04-23 20:31
摘要:无论怎样改变,新华书店在人们心目中被赋予的文化意义和象征,必须传承下去。

4月23日一早,80岁的张金福来到福州路上海书城,这里是他工作很长时间的老单位。作为老书店人,原上海新华书店总经理、原上海书城党委书记,张金福恰好与新华书店“同龄”——1937年4月24日,新华书店诞生于革命圣地延安,如星火般从延安窑洞撒向全国各地。1949年,上海新华书店在解放上海的隆隆炮声中,随军南下,走进上海后组建,从最初2家门店发展到今遍布全市每个区县的连锁网点。“新华书店培养、教育了我”,张金福说,“作为书店人,要读书、爱书、识书、懂书,努力更好地为书、为读者、为出版服务。”

 

在上海人的阅读记忆地图里,“新华书店”是绕不开的一个文化符号,许多人依然记得改革开放初期,春风解冻,知识的力量重新得到重视,无数青年涌向新华书店争相购买数理化课本或汉译经典著作。那一刻,中断了十年的薪火在新华书店得到了传承。1998年12月30日,1万余平方米、7个层面的超大型书店上海书城开张,成为上海标志性文化设施。因为潮水般涌来的读者在门口排起长队,书城不得不采取售门票限制人流的措施,3元一张门票,持续了10天,共吸引13万余人次人流,这段买门票进书店的历史写下传奇一页。昨天(23日),记录这些难忘事件的《中国新华书店发展大系(上海卷)》在上海书城首发,四位书城年轻员工从张金福手中接过新书,象征着传统的传承。

陈燮君、刘凝、章鱼、傅踢踢受聘为“新华书店全民阅读活动推广大使”。

 

“我和新华书店的故事,说上一天都说不完。”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燮君回忆,儿时离家最近的是曾有“远东第一大书店”之称的南京东路新华书店。“在我的藏书里,至今能找到《怎样画水彩》《怎样画素描》等购于上世纪50年代的书,书价5角,对于当时只是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我来说是个天文数字,我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积攒起来,用来买书。”在85后媒体人傅踢踢的童年记忆里,寒暑假时总会在新华书店消磨一天,上海书城开业后成了学生们的一个新地标,”小伙伴们都会约在这里碰面。”

 

进入新世纪,互联网成为图书业务新的主战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民营书店,也给老牌新华书店形成了竞争压力。”多年来,新华书店的统一经营模式给读者留下因循守旧、千店一面的陈旧感观,转变观念、创新模式迫在眉睫”,在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董事长陈剑峰看来,实体书店不仅是图书零售场所,还是城市的文化地标,是传播文化信息、引领文化潮流、构建文化生态的重要场所。为此,“上海新华”对现有门店和大型书城有序规划、统筹升级,通过完善硬件设施、优化店堂店貌、丰富经营业态和提升管理服务等方式,打造了一批具有新概念、新业态、新体验的新型文化空间,包括2012年开业的新华书店静安店、2015年推出的全新品牌“新华一城书集”和同名微信书店等;正在建设中的新华书店·光的空间店由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将以书店+美术馆的独特组合为读者提供立体化的阅读体验。此外,科技书店、音乐书店、少年儿童书店、艺术书店等十多家专业书店曾是上海新华书店版图上的亮点。去年,上海书城6楼变身为“玛德琳绘本馆”,以图书销售+课程活动+产品销售+微信互动的组合方式,为专精特书店的创新运营探索出新模式,未来还计划以音乐、旅游等为主题,开设融合图书销售、特色产品、分享交流、课程培训为一体的新型书店。

“新华一城书集”金虹桥店

玛德琳绘本馆

 

千方百计进行阅读推广也是新华书店的主旋律。无论是2012年发起的公益读书品牌“新华·知本读书会”,还是去年创办的阅读推广品牌“全国新书发布厅”,通过邀请文化、思想、艺术领域一流专家学者做主题演讲、推介经典著作,整合全国出版机构文化资源、推介新书精品,为市民提供了新的文化阅读体验和交流平台。“无论怎样改变,新华书店在人们心目中被赋予的文化意义和象征,必须要传承下去。要进一步发扬光大‘延安精神’和‘新华精神’,全力推动全民阅读,更多地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建设书香社会的主力军。”陈剑峰说。

 

作为新华书店成立8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新华光彩——新华书店成立八十周年纪念”图片展24日将在新华中心新空间开幕。

 

(图片由新华传媒提供。编辑邮箱:scljf@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