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际 > 世界观 > 文章详情
观察家丨从“阿拉伯之春”到叙利亚之殇:叙利亚是美国60多年来的眼中钉
分享至:
 (1)
 (1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唐见端 2017-04-21 14:19
摘要:在叙利亚实施政权更迭这项似乎是小布什时期形成的政策,在奥巴马时期才得以实施。但实际上,这一决定早在冷战即将告终之际已经定下。

2017年4月,随着美国巡航导弹射向叙利亚,相对趋缓的叙利亚战争再次升温。这场战争与所谓“阿拉伯之春”关系密切。2011年3月,由美国主导、以政权更迭为目标的“阿拉伯之春”在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国如火如荼,但在叙利亚却相对沉寂。随着北约空袭利比亚战争打响,叙反政府抗议浪潮陡然升级,最终演变成流血冲突。冲突始于叙南部边境城市德拉,继而引发全国战争,致使10万以上的叙利亚人死于非命,数百万民众无家可归。
    

“和平示威遭到武力镇压”是谎言
    

叙利亚战争是“阿拉伯之春”中最黑暗、最残暴、历时最长、叙利亚人民生命财产受损最严重的一个组成部分。西方主流媒体众口一词:是叙政府屠杀和平示威者引发反对派采用武装反抗,战争责任在叙政府一方。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是屠夫,应当被推翻;战争久拖不决,责任也在叙利亚政府,因为巴沙尔不肯交权。由于西方媒体的强势影响力,这一说法甚至被一些学者专家在谈论相关话题时信手拈来。

 

但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几乎所有西方主流媒体都刻意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在这次流血冲突中的死亡人数,政府方面要超过“示威者”。以色列媒体《以色列全国新闻》当时在题为《叙利亚:7名警察被打死,建筑物被焚烧》的新闻中做了如实报道:“在南方城市德拉于上周四爆发的持续暴力冲突中,7名警官和至少4名示威者被打死。------周五,警察向武装示威人员开枪,打死4人,打伤多达100人。”

 

只要不怀偏见,任何读者不难从中得出结论,德拉事件从一开始就不是一起和平示威行动。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报道面世至今,未有任何叙利亚“反对派”组织和西方媒体提出异议。由此引出一个关键问题是,德拉发生的武装暴乱究竟谁是主谋?

 

早在2011年5月,关注叙利亚事务的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经济学教授米歇尔·乔索多夫斯基就亮出了他的观点:从冲突第一天开始,打着“自由战士”旗号的叙极端分子就得到了北约和土耳其军方的支持、培训、并得到他们所提供的装备,沙特和卡塔尔加入其中。这一援助“反对派”计划还包括从国外招募伊斯兰“圣战”分子,以期里应外合推翻叙利亚政府。乔索多夫斯基的观点在2016年12月得到了印证。叙政府军当月收复阿勒颇之后,大批与恐怖分子并肩作战的外国情报人员被逮捕。

 

2011年4月,《华盛顿邮报》刊文称,美国多年来一直暗中支持叙反对派。其中,2009年在英国建立用于反叙宣传的“拜拉达电视台”就是美国资助的。《华盛顿邮报》之所以透露这一信息,是想强调美国在“阿拉伯之春”中的领导作用,当时西方普遍认为,巴沙尔也将和其他阿拉伯领导人一样,将很快被“革命力量”赶下台。

 

2013年6月,随着“阿拉伯之春”被所谓“伊斯兰之冬”取代,法国前外长罗兰·迪马在法国电视台披露: 2009年,西方就已准备用武力对叙实施政权更迭了。他介绍说,那年他为了生意上的事到访英国时,英、法各有一位政府官员同时找他。在与两人的交谈中,他确切地得知,“英国当时正着手组织反叛人员入侵叙利亚”。虽然迪马没有提到美国,但由于英美存在特殊关系,加上2009年正是美英联手在英国设立反叙电视台,美国幕后领导的角色无需置疑。

 

事实上,进入新世纪后,美国至少于2006年就开始进行在叙实施政权更迭的铺垫工作了。这一阶段美国主要是通过大量拨款对叙进行“民主改造”。目的是:通过促进“政治治理”,使叙政府向美国的“民主政治”靠拢;通过促进“公民社会”的建立,使叙民众接受美国价值观。

 

由于这种显性“政权更迭”行为易被叙政府识破,当时美驻叙大使馆建议,可利用巴沙尔的弱点,用隐蔽手段来削弱叙政府能力。所谓巴沙尔的弱点,是指当时因伊拉克战争而使叙利亚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2006年美国驻叙使馆的一份报告建议:突出宣传叙境内有大批极端组织分子存在,受众将因此引发一连串联想,认为反恐期间国内出现了动乱苗子,政府对反恐后果无力控制。

 

然而,叙利亚政府在“阿拉伯之春”中并未倒台,美国便让北约成员国土耳其挑起了武装“政权更迭”重担,在其国内成立了以叙利亚穆兄会成员为主体的“叙利亚自由军”。“自由军”成立一个月后,奥巴马就公开宣布巴沙尔失去执政合法性。期间,美驻叙大使罗伯特·福特先后两次与反对派私下接触,面授机宜。2011年11月,在叙局势开始得到控制、政府军要求反叛武装放下武器并向政府自首时,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公然要求反叛武装不要缴械,表明美国开始直接介入叙武装叛乱。2012年初,奥巴马秘密授权中情局向包括恐怖组织“支持阵线”在内的叙反对派武装提供援助,此举表明美国的政权更迭列车已在叙驶入快车道。

 

在长达5年多的叙利亚战争中,美国采取了与上世纪80年代美国在阿富汗相同的策略,即,把伊斯兰极端势力作为打击叙利亚及其盟友的主力,对其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有所区别的是,在叙利亚战争中,美国根据武装派别对美国的亲疏程度划分出所谓极端组织和“温和派”组织。美国自己非常清楚,根据当年阿富汗战争的经验,极端派与“温和派”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是曾经的“温和派”,后者是未来的极端派。由于“支持阵线”等极端组织名气虽坏、但在政权更迭战斗中实力最强,美国便对其采取了迂回保护的策略。

 

对于反美的伊斯兰极端组织,美国采取的是边打边助的策略。2016年9月,当叙利亚政府军在代尔祖尔与“伊斯兰国”作战取得上风时,美国甚至不惜利用空袭“误炸”重创叙利亚军队。此举直接改变力量对比,导致“伊斯兰国”武装在此后数月向政府军发动持续攻势。

 

由于“支持阵线”属于“基地”组织分支,美国难以直接与其发生关系,就通过与其关系密切的“温和派”向其提供间接支持。如2015年9月,一批经过美国培训、带着美国提供的武器装备的“温和派”由土耳其进入叙利亚后,向“支持阵线”缴械,还美其名曰地说是留下买路钱。

 

从上述情况看,在叙利亚实施政权更迭这项似乎是小布什时期形成的政策,在奥巴马时期才得以实施。但实际上,这一决定早在冷战即将告终之际已经定下。2007年,美国退役将军威兹里·克拉克公开了1991年他与著名鹰派人物保罗·沃福威茨的谈话内容。沃福威茨在谈话中表示,刚结束不久的第一场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胜利让美国明白了一件事:美国可以在中东动用武力,而苏联人无法阻挡。他进一步说明,美国现在可以用5到10年的时间来干掉中东那些追随苏联的国家,如叙利亚,伊朗,伊拉克。而美国要在叙利亚实施“政权更迭”,在上世纪80年代初已初显端倪。

 

1979年,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伊朗发生了伊斯兰革命,巴列维国王被推翻。由宗教领袖霍梅尼主导的新政府因为美国支持以色列而强烈反美。由于叙以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所以叙利亚开始与伊朗新政府走近。

 

美国由此开始考虑除掉叙利亚政府。1980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要“找到取代哈菲茨·阿萨德所领导的(叙利亚)政府的可能性。”而实际上,这只是31年前美国对叙政策的延续。早在1949年,美国便首次在叙利亚实施过政权更迭行动,并在此后数年中持续这一政策。只不过,当年政权更迭的途径是政变、而非代理人战争。

 

从1946年叙利亚独立后到1949年这段期间,叙美关系保持正常。叙利亚民众大多仍对美抱有好感。其主要原因是:一,19世纪美国传教士在叙创办医院和学校受到民众欢迎; 二,二战后美国不允许法国继续把叙置于其托管之下,支持叙独立,叙因此得以成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之一,此举在叙深得民心。


    

美国开启“一连串永无休止的麻烦”


    

美叙两国关系在1949年骤然变化,起因是一条输油管。当时,美国为了实施重振欧洲的马歇尔计划,打算通过美资“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建立一条输油管道,从沙特把石油经约旦、黎巴嫩、叙利亚通过地中海运往欧洲。叙利亚议会中一些强硬人士反对在叙建这条输油管,理由是美国支持以色列。叙总统舒克里·库阿特里一时无法说服这批反对人士。在美国总统杜鲁门授权下,中情局特工开始与叙军总参谋长胡斯尼·扎伊姆上校密谋政变,后者于1949年3月推翻库阿特里政府,自封元帅,出任总统。

 

对于这次行动,当时美国驻叙利亚的一位年轻外交官迪恩·希尔顿坚决反对。他当时这样说:“我希望把我以下说的话记录在案。这是我们外交使团所卷入的最愚蠢、最不负责任的一次行动。我们开启了一连串永无休止的麻烦过程。”

 

希尔顿一语成谶。扎伊姆仅仅在5个月后就在第二次政变中被推翻,而且还丢了性命。这位中情局物色的政变头目本是一名能力极差的独裁者,“其水平甚至不及法国军队中的一名下士”。但是他“强烈的反苏立场”使他成了中情局宠儿,也因此把他送上了不归路。1949年,叙利亚接连发生了3次政变。第三次政变又是美国策动的,其结果是军人阿迪布·西沙克里掌握政权。此人能力超出扎伊姆,是“叙利亚国内最强大的反共力量之一”。此后6年中,以亲美反共的叙利亚军官为一方,以叙利亚民主主义者为另一方,双方始终处于角力之中。1955年,在第一次政变中被推翻的库阿特里重新当选总统。

 

库阿特里执行民族主义政策,开始与埃及总统纳赛尔走近,并与苏联发展关系。美国试图把库阿特里拉入其势力范围,但未能奏效。美国又一次开始酝酿政权更迭。1956年,当时的国务卿杜勒斯一面在公开场合表态不寻求在叙发动政变,同时却与中情局联手制定了一个代号为“散漫行动”的政变计划,艾森豪威尔总统批准了这一计划。政变由美国主导,英国和土耳其参与。

 

这一计划临时延期,因为当年7月发生了苏伊士运河事件。当时,由于埃及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触动了英国利益,英国遂背着美国秘密联手以色列和法国向埃及发动了战争。艾森豪威尔决定暂缓执行政变计划,同时施压英、法、以三国停止军事行动,因为他得知,叙利亚情报机构已经获悉政变计划,而且已向苏联请求援助。英国擅自行动打乱了美国在叙利亚策动政变的计划。美国官员对英国“故意把美国蒙在鼓里”的做法非常不满,但同时也认为,不能因为苏伊士运河战争而取消计划。1957年初,艾森豪威尔在国会谋求支持,要求批准美国动用军事力量反制苏联在中东的影响力,他特别举出叙利亚为例说明压制苏联的重要性。国会批准艾森豪威尔要求,所谓艾森豪威尔主义就此诞生。其核心是,只要中东国家出现美国所认为的“国际共产主义侵略”,美国将对相关中东国家动用军事力量。

 

在艾森豪威尔主义推动下,美国遂于1957年夏天再次在叙策动政变,这次的代号为“宪章行动”。这次政变没有成功,因为政变组织被叙情报机构渗透。当年8月27日,在叙军包围了美国驻大马士革大使馆后,政府宣布挫败了美国策动的一起政变,三名美国外交官被驱逐。至此,叙与美关系恶化,与苏联关系进一步密切,而阿拉伯国家民众开始普遍对美国不信任。

 

从1949年到2011年的62年中,美国在叙利亚孜孜以求的只是一件事,那就是政权更迭。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智库理事会理事,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栏目主编:杨立群;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笪曦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