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你会怀念在太湖边放风筝的日子吗?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风 2020-04-16 16:27
摘要:鹞子和唱春

【鹞子】

农历二月十九,是观世音菩萨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起,宜兴茭渎老街上下的人们,会到太湖边去放风筝。

此地方言,称风筝为鹞子。

已然是春天了。这浩荡的湖风,在春天到来的时候格外清爽,湖边的人们都喜欢这一口吗?文人的理解,那是放飞一种心情。其实,这跟太湖边航船的人家出行有关。旧时没有天气预报,到了有天气预报的年月,没有收音机。鹞子一上天,大家就知道刮什么风,风力有多大。该不该出门自己有数。

民间聪明的人多。湖风有时也像音乐,这里的人就在鹞子上装了笛子,风一吹,笛子自动就响起来了,四面八方都听到笛声,悠悠长长的,这里的人称鹞笛。民间传说里的鹞笛,却与慈悲有关。

清明前放鹞笛给十八层地狱里的冤鬼听,告诉那些被打入地狱的冤鬼,春天来了,又一年过去了。

晚上飞上天去的,称鹞灯,那是在铁丝箍成的篮兜内,放进烧红的炭火,风一吹,炭火发红发亮,在漆黑的长夜里闪闪烁烁的,铁丝网兜洒落下一串串带尾的火炭屑,在夜风里像极了火凤凰的尾巴。天色很晚了,那些驾了船出去捞水草的、卖杨梅的、卖茅柴的、捉小猪的,如果哪只船还没有回来,那他的家人必定会为他放鹞灯的,那时的鹞笛和鹞灯,除了在催家人归来,也在为家人导航和祈祷。晚归的船只在十里水路之外就能听到鹞笛,那样漆黑的长夜,笛声传来,突然鹞灯一闪一闪,船上人的心就感觉到家了。

外地的渔家喜欢在沙塘港过夜,还有一个原因是,这里的民风比较厚道,不但有鹞灯给导航,还在一个叫暗山的地方(此处有暗礁)竖了两根高高的、粗蛮蛮的石柱,上面常年架了风灯,作为防止触礁的标志。

鹞灯和鹞笛,后来就慢慢失传了。

那是因为,制作鹞笛很费功夫,须取一种孵鸡竹,其柔韧性较佳,亦轻飘灵动。粗竹管用来做高音,风灌进去,其音深沉内敛、共鸣声宏大;细竹管的音质较为娇糯,如田头阿妹,嘤嘤盈盈,自是清灵婉转。此竹不易找到,制作也颇费功夫,当今人们做事,效益放在第一,制作鹞笛费时费工,无钱可赚,失传是自然。远去的不仅是手艺,也有日渐淡薄的匠心。至于鹞灯,那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如今哪里还有炭火,取暖都是空调。船家的手机都有导航功能,船只上也配备卫星定位设备。鹞灯只能存活在老辈人的记忆里了。

但是这鹞子,却是一代传给一代,成为太湖人家的一种精神陪伴,一道常年不衰的风景。

起先是放着玩,后来就有竞争了。我钱没有你多,房子没你家大,说话没有你好听,但我的鹞子比你家的飞得高,不相信,就拿出来比一比吧。

你有蝴蝶鹞,我有燕子鹞;你有八角鹞子,我有蜈蚣鹞。沙塘港人记忆里最长的鹞子,足足80米,那真是一条巨龙鹞,系了十多盏鹞灯,八支对称的鹞笛。当巨龙吃到天风,在高天上飞舞的时候,人们有片刻的惊呆,感觉真龙附体,分不清天上人间了。

一个秘籍是,鹞子要飞得高,必须吃到天风。当地民间的语境里,形容人厉害,也有一句歇后语:此人吃到天风了。意思是得到了天助。什么天风,在气象学家看来,那都是大气流的影响。文人和道家不这么看。文人爱想象,比如陆游,早年来过太湖边。一只鹞子扶摇直上,他会写诗赞叹:纸鸢收线愁风恶,秧马掀泥喜雨蒙。堪叹今年衰更甚,苍颜纵醉不成红。道家是讲风水的,可以放鹞子的地方,气场必定清朗且开阔,为什么有的鹞子放着放着会摔下来,因为它的气场不对,它吃不到天风,它不能穿越高天上的流云。慢慢地,鹞子不但是起码的乡间娱乐,也维系着一种民间的匠心,更有农家心情的依附,平头百姓是终归吃不到天风了,就让这鹞子代他们吃天风去吧,当他们手扎的纸鹞真正飞到高天之上,他们在地上扯着鹞绳奔跑时,感觉如有神助。这种力量,除了老天能给,还有谁肯这样发力。这样的感觉,除了放鹞子,庸常琐碎的日子里,何处可觅?

【唱春】

此地三百六十行,没有一行是可以轻慢的。

唱春佬,属于早年乡村的一个活跃人物。后来我们在电视上见到的脱口秀,其实已经是他们的晚辈。不过,凭良心讲,唱春这个行当,在乡村的地位一直不高,他们是吃开口饭的,一双细腿,一副小锣和敲板,东村跑到西村,见什么人,唱什么词曲。他总要逗你开心,顺着你的心窝子唱。唱到你动心,他决不让你扔几个铜板给他会觉得勉强。

没有人从心里讨厌唱春佬,这是实情。寂寞的乡村,有时像扣着锅盖一样憋闷,唱春佬一来,打谷场上的鸡鸭都撒欢起来,小河里的水都流得快了。实际上唱春佬进村的时候,功课已经做足,像这一行的人,眼尖,记性好,过目不忘。你以为他嘴里没遮拦,见到什么就唱什么吗?从来不是,他一步路也不会走错。哪个村上谁家在给老爷子做寿,哪个村上谁家造房子今儿个上梁,谁家女儿今天出嫁,还有谁家生了大胖小子在办满月酒,他都知道。

唱春分两种,一种是“送上门”,艺人穿村走巷,挨门挨户献唱,领取赏钱;还有一种是“送座堂”,那就有点说书的味道,起码是《牡丹亭》,或者是《孟姜女》,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卷帘子的。当然价钱也贵。大半的唱春佬,只能送上门,通常是站在你家门前,若是你门前有棵石榴树,他就从石榴唱起,当然唱你是多子多福,但如果你家生了一窝女儿,他一转眼就唱篱笆上攀爬的凤仙花了,然后他进了你家门,先唱你家四代同堂,再唱你家勤劳致富;眼睛一瞄墙上有奖状,赶紧唱你家五子登科,然后看到镜框里的结婚照片,又唱你家龙凤呈祥。想想也不容易,嘴里从来不停,只有眼珠子到处转,现编词,急就章,基本上枪枪命中。主人面带欢喜,他就加重佐料,这叫“加二奉承”,若是主人嫌烦了,他赶紧撤退。客气的主人会给几个赏钱,也有吝啬的主儿,米囤里抓几把米,或者给几个冷团子,唱春佬一样要受。

唱春佬还有一个不容易,就是心态好。这世间的冷暖炎凉,谁人有他心知肚明。但他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总是乐呵呵的。他给善良的百姓送去乐子,却不会给名声不好的乡霸唱出赞歌。他现编的词儿里当然免不了有江湖味道,也有牵强附会的段落,但核心总是惜福,里里外外都是良善,也倡导一种善恶有报、慈悲为怀的价值观。每到一个村子,他也要拜码头的,村里有的老学究,扳他的字眼,说他这也不对,那也不是。他就唱:大红帖子飘四方,自古就有唱歌郎,行行都有老师傅,学生我先拜老先生。乐得老先生手捋胡须点头大笑。

遇到跟他过不去的乡村痞子,他不慌不忙,现编一曲:花盆栽树根底薄,十指尖尖有短长,同是树木有高低,满池荷花开不齐。等于是认输,给自己台阶下,也是体面圆场。

有些词曲,不用矫饰,本身就是弥足珍贵的江南田园牧歌。那种温暖的情调,那种充盈的地气,还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民间智慧,会让我们的专业歌者脸红。

农家乐(唱春调)

正月里来是新春 家家接灶挂灯笼

流星火炮震天响 龙灯狮子赛活龙

二月里来杏花开 推开南篙就开船

河泥舱里有饭菜 小鱼小虾味道鲜

三月里来是清明 修圩筑埂顶要紧

马兰荠菜包团子 豆腐咸肉烧嫩笋

四月里来秧苗青 男女老少养蚕忙

锄秧田来翻草塘 还要吃顿乌鱼汤

……

如今,连同那些田园牧歌一起,唱春佬也消失了。

(作者为一级作家,陶都文学院创办人,新著《江南繁荒录》)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