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为何他们都有“看一场西区的音乐剧”的心愿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越 2019-11-03 11:35
摘要:一部音乐剧演了30多年,为何还有那么多观众抢着去看?

说起艺术节,许多人都会想到爱丁堡。如果说爱丁堡是场一年一度、为期一个月的戏剧狂欢,那么伦敦西区则是不论何时都能为人们奉上精彩演出的“全年无休戏剧节”。

高密度的剧院群、高水准的演出、高性价比的票价……伦敦西区独特的魅力不仅吸引着英国国内的戏剧爱好者,还让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戏剧爱好者们“打飞的”来看戏。

在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火热进行的当下,人们也越发关注上海演艺大世界未来的发展。伦敦西区剧场繁荣的奥秘或将给上海带来一定的启发。


【经典剧目驻场几十年】

在罗马帝国统治时代和漫长的中世纪,伦敦城的面积十分有限,伦敦西区(West End of London)曾经只是城市的西部郊区。当时的人们不曾想到,这个区域在今天竟成为寸土寸金、闻名世界的休闲文化娱乐区。

伦敦西区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英国戏剧史。过去,戏班子和艺人只能在街头或是酒吧中流动演出,直到16世纪末,英国才出现了第一家露天剧院。当时正值英国戏剧的黄金时期,莎士比亚作品深入人心,戏剧逐渐从流动表演演变为在固定场所演出。此后,剧院不断增加,并逐渐形成规模。

所谓“伦敦西区”其实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范围,通常是指查令十字街以西、牛津街以东的地带。而在这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竟分布着49家剧院,形成了一个戏剧产业集聚区。这49家剧院主要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且受政府资金赞助和扶持的国家级剧院,如皇家歌剧院、皇家莎士比亚剧院、皇家宫廷剧院;另一种则是商业剧院,不受政府资助,主要通过商业化运作得以发展。

在伦敦西区,音乐剧是绝对的重头戏。而和其他国家看到的巡演音乐剧不同,西区音乐剧以“驻演”形式而闻名。也就是说,一家剧院常年只演一部戏。比如由英国音乐剧作家安德鲁·韦伯改编自法国爱情惊悚小说《歌剧魅影》的同名音乐剧《歌剧魅影》,自1986年于女王陛下剧院(Her Majesty’s Theatre)首演以来,一直在该剧院上演,并成为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

不过,若是要推选西区的必看剧目,绝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会是《悲惨世界》。1985年由伦敦西区出品的英语版音乐剧《悲惨世界》至今已被翻译成22种语言,它曾被BBC选为“Number One Essential Musicals”(观众心中最不可或缺的音乐剧)。截至2010年,这部音乐剧在伦敦累计连演场次已经超过1万场。同年3月,《悲惨世界》以伦敦的三个制作版本庆祝上演25周年:皇后剧院的原版;在1985年的首演场地巴比肯中心(Barbican Centre)的25周年巡回版;在O2体育场的25周年纪念演唱会。如今,这部席卷各类音乐剧奖项的剧目仍在火热上演。

西区剧院墙上《悲惨世界》的巨幅广告  新华社 图

也许有人会疑惑:一部音乐剧演了30多年,为何还有那么多观众抢着去看?

一位旅居英国的铁杆粉丝这样说道:一方面,制作团队用极强的艺术功底把丰富的历史画卷和人物情感恰到好处地浓缩在2个小时内;另一方面,全剧的音乐、歌词都为情节量身定做,唱段朗朗上口,几乎听完一遍就能植入观众的脑海中,让人不由地跟着哼唱。因此,这部富有史诗气质的作品,不论是内容还是舞台表现都让人看不够。

对于音乐剧爱好者来说,这些经典剧目的演出是一种特别的存在。除了收集各种CD、纪念册,学唱每一首歌之外,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要去现场重温这让人震撼又感动的视听盛宴。

【相信真人表演的魅力】

有数据显示,伦敦戏剧的观众约有三分之一是本市居民、三分之一为伦敦以外的英国人、三分之一来自海外。这足以证明伦敦西区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观众来到西区,老观众可能是专程“打飞的”来看,而更多的新观众也许只是为了实现“看一场西区的音乐剧”的心愿。

上海市民兰小姐就是这样一位新观众。她说,自己去年和朋友一起到英国旅行,想要体验当地的文化活动,于是安排伦敦的行程时特地加入了看音乐剧这一项内容,购买了一场《歌剧魅影》。演出当晚,一行人还特地换下了休闲服装,打扮正式。兰小姐说:“一到西区就能看到街道上各种各样的戏剧广告,地铁里的音乐剧海报也随处可见,一下子就感觉进入了那个氛围。”

不过,由于演出中有大段的英文对白,即使是看过电影版的《歌剧魅影》,兰小姐和朋友们对其中一部分内容还是没有看懂。但他们一致认为,“外行人”也可以“看看热闹”,这并不影响整体的观演体验。

《剧院魅影》剧照  资料图片

此外,兰小姐提出,西区的许多剧院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本身也有丰富的故事,如果在观演之外可以了解更多剧院的历史和演出舞台背后的状态,也许会为非专业观众的行程增添更多色彩。

随着移动通信越来越发达,如何让生活在数字化时代的人们走出家门、放下手机、走进剧院,成为很多剧场运营方和艺术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在伦敦西区,增强共享经验、加强沉浸式体验成为破局的关键。据媒体报道,许多在西区上演的音乐剧都会根据剧情需要,和观众进行互动。比如向迈克尔·杰克逊致敬的音乐剧《颤栗现场》,当最后主题音乐响起时,舞台四处黑暗的角落里会突然冒出很多演员打扮成“僵尸”,故意张牙舞爪吓唬观众,使得台下的尖叫声和欢笑声不绝于耳。又如《狮子王》中,邪恶的土狼出场时也做了精心的设计,做到出其不意,让土狼们从观众席中霸气走上舞台。

得到最多好评的则是改编自好莱坞经典歌舞片的音乐剧《雨中曲》。表演舞台经过设计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一个大水池,完美还原电影中男主角兴奋地边唱边跳踢水花的场景。更重要的是,坐在前三排的观众可以真实感受到男主角从台上踢来的水花。这种独特的设定反倒让一些观众专门要抢前三排的票,哪怕自备雨衣进场,也要体验一番。

对于真人表演的魅力,伦敦西区剧场的运营方都颇有信心。统计数据也证明了他们的判断。伦敦剧院协会(SOLT, Society of London Theatre)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伦敦剧院总收入超过7亿英镑,上座总数超过1500万人次,比上一年度有所增加。2018年全英国的剧院总计上演了6万多场演出,吸引观众3400万人次,票房收入高达12.8亿英镑。这其中,伦敦西区贡献了“半壁江山”———观众超过1550万人次、票房收入7.6亿英镑。

【让未来的观众走进来】

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的伦敦西区,每天有那么多剧目在不同剧院上演,如何保证良好的秩序、避免恶性竞争,同时促进整个区域的发展?

事实上,西区繁荣的氛围离不开伦敦剧院协会的管理和调度。伦敦剧院协会成立于1908年。成立之初的目的,是为了使剧院制作人、所有者、管理方团结起来,与导演、演员、设计师等从业者组成的工会谈判,确保双方的集体利益。到了1922年,伦敦剧院协会就增加了面向市场公开宣传的职能,发布了史上第一期《伦敦剧场指南》(London Theatre Guide),刊登上演的剧目列表,将伦敦剧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宣传。1998年,协会与时俱进地推出伦敦剧场官方网站,即伦敦剧场的在线指南,二十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发展。

如今,协会的使命是向成员提供业界和法律建议,同时帮助提升剧院形象,并支持这个行业在伦敦乃至全英各地的推广。他们所擅长的工作还包括开拓新的观众群以及游说政府对剧院继续投资———英国剧场行业的模式独一无二,是政府补贴剧院和商业剧院的结合,而政府补贴在开拓新剧目和新工作方式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多年来,伦敦剧院协会从单纯的行业协会发展为一个愈加多元化的组织,主办业界重量级的奥利弗奖(Olivier Awards)颁奖活动、英国戏剧奖(UK Theatre Awards)之外,还组织一些慈善性质的活动。比如,协会每年8月会举办让儿童免费看戏的Kids Week项目。

英国戏剧演员参加奥利弗奖(Olivier Awards)颁奖活动   新华社 图

他们认为,把儿童带到剧院的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儿童是未来的观众和演员。而这些面向儿童的项目也不只是让孩子们看几场好看的戏,更关键的是把对艺术的兴趣带入他们的生活,让他们了解艺术领域有哪些工作机会,并唤醒他们所在的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

栏目主编:龚丹韵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