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长三角示范区里一群江南古镇“小伙伴”,如何抱团打造“新高地”?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茅冠隽 任俊锰 朱凌君 2019-11-01 12:52
摘要:古镇有了“新生命”。

小桥流水,青石板路,船橹悠悠,古树老屋……说起“江南古镇”,长三角地区的人们脑中瞬间就能勾勒出这样一幅大致图景。

长三角人杰地灵的水土孕育了朱家角、金泽、西塘、黎里等多个江南古镇,它们隔着沪苏浙省界紧紧挨在一起。同在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最核心地段”,这些古镇如今正蓄势待发,抓住发展机遇,让古镇旧貌焕发新颜。

这些江南古镇如何充分享受发展红利?如何利用好自身生态和历史人文优势,打造成生态价值和人居品质的“新高地”?生活在江南古镇的人们,对古镇的未来有什么期待?近日,记者走访了几个江南古镇,听听古镇人的心声。


金泽镇普济桥。金泽镇供图

“古”和“新”的辩证:如何在传承中发展?

古镇之“古”,似乎天然和“发展”二字有隔离感。

古镇要有变化,必须辩证看到“古”和“新”的关系,守古但不泥古,把自身生态等方面的优势转化为当下的发展优势。

行走在金泽古镇由青石板铺成的老街上,时不时便需爬坡——古称“白苧里”、昔时原是茫茫芦荡的金泽,水面积占全镇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水多导致桥多,因此得了个“江南第一桥乡”的美誉。

金泽古镇的一大特色,便由“水多桥多”这一生态优势衍生而来:桥乡多为庙乡,金泽有“桥桥有庙,庙庙有桥”之谚。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和九月初九,金泽有“廿八汛”和“重阳汛”两大香汛,香汛时办有盛大庙会。为转化为发展优势,金泽庙会并不局限在宗教层面,而已成了十里八乡的娱乐、商贸盛会,香汛期间,除了祭拜活动外,还有摇快船、舞龙、舞狮、打莲湘等各种活动,影响力辐射方圆500里内的沪苏浙周边地区。


金泽古镇。金泽镇供图

古镇,也因此有了“新生命”。

这样的“古镇新生”,在其他古镇上也能看到。

“卖辣鸡脚哎!”在黎里古镇,伴随着树梢上鸟鸣声的,是老街上辣鸡脚店店主们的叫卖声。黎里辣鸡脚是江苏著名小吃,吃起来酥鲜入味。古镇上,游客来往于街道两侧的廊棚下,恰到好处的热闹中透着一股闲适。

“以前可没这么热闹咯!”土生土长的黎里古镇居民、60岁的李静告诉记者,2011年前,古镇还未启动保护性开发,小车在老街一侧穿行,街旁房屋破旧不堪。后来,古镇经过改造、启动了“亮灯工程”,还把上世纪80年代时被拆除的大片廊棚进行了恢复,环境越来越好,游客也渐渐增多。“经过改造之后,我们原住民的感觉是:黎里又‘活’过来了。现在,每当到了傍晚,廊棚下、桥下等空地上,沿街商家、居民会搬出桌凳吃饭喝茶,兴致高时,大家还会一起欣赏越剧选段,‘吴根越角’名副其实。”李静说。

汾湖高新区芦墟办事处老年协会会长张俊,曾经牵头组织“跨省”的足球赛、兵乓球赛以及太极拳、广场舞联谊赛,上海青浦金泽镇人和浙江嘉善县陶庄镇的人都喜欢来参加。张俊告诉记者,古镇的发展,需要看得长远些,“节奏”很重要。既不能停留在纯“原生态”的状态下止步不前,更不能一下子大兴土木、大拆大建。“一些古桥、青石路、老房子、跨街楼,拆了就没了,等发现得不偿失了再想去保护,就来不及了。”张俊说。

这些年,芦墟古镇在保护原风貌的基础上稳步发展,路桥通达,游客越来越多。“每晚都有上海金泽人、浙江陶庄人来吃饭娱乐,金泽人和陶庄人办婚宴,往往也会选择这里的高档酒店。”


黎里古镇。任俊锰 摄

如今游人如流的西塘古镇,也是在经历了“传承中发展、变化中坚守”的过程后才逐步繁华起来的。西塘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文化顾问韩金梅告诉记者,以前的西塘很单调,就是拥有大片农田的水乡,来往农民皆用船,由于交通不便,发展一直很缓慢。

“上世纪末,大家提出要在西塘开发旅游的时候,很多人不屑一顾:这地方怎么搞旅游?当时如果上海人过来玩,很多西塘百姓会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几条桥、几条河、几棵上百年的银杏树,有啥好看的?”约十年前,在“水乡古镇游”越来越火热的背景下,西塘人终于认识到了自身生态优势的价值,修整了道路、修缮了沿街廊棚、开发了旅游项目,这才逐步有了如今的西塘古镇。

“商业气”和“烟火味”的平衡:如何提高人居品质?

在古镇活动的,有两种人:本地住户和外来游客。每一步发展、每一项举措如何在本地人和游客、在“商业气”和“烟火味”中取得平衡,是所有古镇都绕不开的问题。

在韩金梅看来,用“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话来形容江南古镇,其实有三种分支。“比如乌镇,西栅景区整体开发、把原住民迁出去,成了‘小桥流水没人家’;周庄商业气息很强,不少外地人租房开店,成了‘小桥流水商人家’;西塘商业气息也浓,但原住民还在,不过大多是老年人,所以是‘小桥流水老人家’。”他认为,比较理想的古镇发展状态,应该是既有原住民(尤其是年轻人)在此生活、又有游客,两者相辅相成。“理想的古镇游,应该是游人在细雨蒙蒙的老街上踱步,和当地百姓聊聊天、喝喝茶,这才有‘古镇味’。”

要实现这种境界、完成这种平衡是有不小难度的。目前,西塘古镇里有不少酒吧,在“商业气”和“烟火味”的平衡上做了不少工作,比如测算分贝、声音不得过大;比如限制时间,晚上11点后就必须关闭某些区域的商业设施;比如引导酒吧做些高雅音乐上的文化探索等。“每个措施各有优劣,无法靠单个措施来平衡,最终往往是综合施策。”韩金梅说。

对于“人居品质”,古镇的原住民和游客各有需求,如何找到“最大公约数”,成了古镇管理方的最大课题。

朱家角北大街商铺党支部书记沈慎福告诉记者,朱家角的旅游开发始于上世纪末,当时朱家角北大街还隶属于供销社。“服务员比游客还多,难得街上走过去一个游客,服务员们都要兴奋地讨论一阵。当时,绝大多数人不知‘古镇旅游’为何物,哪能想到现在朱家角这么火?”沈慎福说,如今火起来以后,短短数百米的一条北大街上开了百余家商铺,以前很多房子都是本地老人居住的,现在不少老人也都搬走了。

71岁的吴玉泉是土生土长的朱家角人,他家的老屋地址是朱家角镇西湖街19号,就在朱家角古镇核心景区边上。吴玉泉告诉记者,古镇原住民对古镇的发展,有着特殊而复杂的感情:既希望它好,又希望它“别那么好”,或者是“好得别那么快”。“对别人而言的景区,对我而言是‘血地’,是出生的地方。随着大量游客来到朱家角,我们享受到了新风尚、和外界有了文化交流,但也面临人流嘈杂、社会管理上的烦恼。”吴玉泉说。


朱家角古镇。朱家角镇供图

站在游客角度,对古镇则有另一种期待。黎里古镇居民李静告诉记者,大多数游客对于从义乌批发来的工艺品、没有特色的的奶茶店、臭豆腐、芡实糕等并不特别“感冒”,还是希望能看到些不那么千篇一律的东西。

如何既让古镇原住民住得更舒适、又让古镇游客获得独一无二的旅行体验?不少江南古镇已开始做出探索和尝试。

比如朱家角,为凸显“小桥流水人家”的都市水乡风貌,镇里几年前提出了“让古镇人民享受现代文明”的思路,投入资金对古镇基础设施、道路桥梁、综合管网等进行改造,有效实现了从保护历史街区、古镇格局、传统风貌到“全镇保护”的全过程。在朱家角镇的“2035总规”里,全域被划分为门户水乡区、休闲滨湖区、宜居新社区、健康产业区、新城生活区和水乡村落区,这样的划分妥善处理了“商业气”和“烟火味”的关系,一方面能切实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改善居住生活条件、尽可能多地保持原有生活气息,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整体环境风貌、提升旅游环境品质。


黎里古镇。任俊锰 摄

“单一”和“抱团”的权衡:如何确保自己“不掉队”?

江南古镇并非孤立存在。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这些江南古镇从“点”连成了“线”,已有抱团发展、整体壮大的趋势。

今年3月6日,吴江至青浦、吴江至嘉善的7618路和7619路两条公交专线正式开行,由吴江方面运营。这两条线路,把朱家角、黎里和西塘三个古镇串联在了一起,便于更多游客“打包”一并游览。如今在西塘古镇和黎里古镇,经常可以看到带着行李兴致勃勃旅游的人们,其中不少人说的是上海话。“以前常有人从黎里打车到西塘玩,一天玩两个古镇,最近吴江的7619路公交车直通西塘,大家游玩起来更方便了,不少游客是上海人。”西塘古镇的三轮车夫徐效之告诉记者。

上个月,李静与几个老同学乘坐早上7点半的7618路公交车,到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东方绿舟站换乘地铁,前往上海城隍庙游玩,全程不过2小时,赶着下午6点半最晚那班7618路公交车返回了黎里。“以前,如果乘坐大巴往返,发车时间间隔很长,一般都要住上一晚,现在方便得多。”李静说。

在韩金梅的设想中,未来这些江南古镇可以组成一条专题化、个性化的旅游线路:“比如,黎里有柳亚子、同里有陈去病、西塘有余十眉,这些人物的事迹、作品等,可以根据文化脉络做些梳理和串联,作为一个旅游专线集纳推出。”

韩金梅还建议,将来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的古镇可以联合起来,除了旅游合作之外,也可以探索文化上的合作,比如各地田山歌文化的挖掘和再创造。“在嘉善、吴江和上海的古镇,其实田山歌普遍存在,很有挖掘和再创造的价值,可以跟音乐剧、交响乐或者其他音乐形式做些结合。”


黎里古镇。任俊锰 摄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配套服务必须跟上,不然很容易“掉队”,部分江南古镇也正在这方面发力。

苏州市黎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史徐俊告诉记者,目前,黎里古镇正借助江南民俗博物馆、中国锡器博物馆等开展研学游,今年上半年已渐成气候,暑假期间安排了近30节课,每节课接待15人左右。今年十一长假期间,黎里古镇每天游客数达到约1万人次。

现在,游客可以乘坐最新开通的长三角文旅专线——“黎里古镇—上海旅游集散总站”专线游览黎里古镇。此外,包括黎里古镇在内的吴江景区还与青浦、嘉善、昆山等地的景点联合,四地居民及常住人员可凭身份证或居住证享受惠民价格。

“我们发现,不少上海游客对古镇上一条名为‘菜市’的弄堂很感兴趣,里面有一个卖当地产的青菜、禽肉等土产品的菜市场。我们将精准对接旅游需求,不断提高‘菜市’和其他弄堂的配套水平,还将在老街开发弄堂文化,希望游客可以在买菜之外,花不多的时间去了解一条弄堂的历史。”史徐俊说。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西塘古镇视频来源:嘉善宣传部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