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两个口头禅和一个习惯 ,“小小的火柴”谢高华燃尽自己走了
分享至:
 (1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何建农 2019-10-24 07:29
摘要:谢高华为人处世的点滴细节。

衢江在恸哭,商城泪涛涌。10月23日下午,谢高华——义乌和衢州人民敬爱的“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23日上午,我和一位朋友聊到谢老,当时心里就不太平静,下午1点,我特意给谢高华的二儿子打电话询问谢老的情况,他告诉我在抢救,情况不太好。下午我正在义乌中学参加“谢高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突然之间,我接到了一个又一个的询问电话,才知道,谢老离开了我们。其实,五六天前,我和谢老家人联系时就知道了他的身体状况不太乐观,但真的接到噩耗时,还是感觉很突然。

我和谢高华书记相逢于1982年,相识于1983年,相知于2002年。由于对义乌市场发展的共同关注和与谢高华退休后频繁的接触,我们成了"忘年交”。

往事历历在目。在与谢高华退休后20多年较频繁接触交往中,谢老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担当深深感染着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这两个口头禅和这一个习惯。

23日下午,在义乌中学举行的《谢高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与会代表全体肃立,向谢高华同志致衷、致敬!

“谢谢你”

2018年12月13日,谢高华同志应邀赴京参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在北京西直门国家第二招待所入住后就给我打来电话,表达了对义乌人民的感激之情:“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成就了我们义乌,是义乌历届党委、政府和义乌人民的共同奋斗成就了我谢高华。一切荣誉归功于党和人民!请转告关心我的人,我一切都很好,谢谢他们”。  

与谢高华交往过程中,他给我最深的印象,表现在他的笑容和感谢上。只要是义乌人到他家,不管是熟识还是陌生,也不管你是否与他交谈,只要你的视线落到他身上,那慈祥的微笑便跃然脸上,好像早已经为你准备好了似的:自然、恬静,真诚中透着关切与尊重。

我发现谢老近年来说的最多的语句是 “谢谢你”“谢谢你们”。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谢谢”成了老人家近年来的口头禅。

几年前,义乌市宁波商会会长周建强到衢州看望谢高华,发现谢老家里满屋都是书籍和书画纸张,因为谢高华退休后只要在家,每天坚持看书学习和练习书法,周建强担心起老人的安全,特意从义乌拿了灭火器送到谢老家,谢老连声道谢。

我担任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主要负责人20多年,谢高华每年新年来临之际都会给我来电询问,要求到义乌义务为民写春联。因为,这是我们市科普作家协会连续十几年开展的一项便民活动。谢高华老书记每次出现在公众眼里,来者不拒,乐呵呵地为排队等候的市民写春联、送祝福。老人家经常说:“谢谢你们给我创造了一个为市民服务的机会,谢谢,谢谢!”

“不敢当”

“不敢当”是谢高华多年来又一个口头禅。 

2008年,谢高华被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浙江市场“十大功勋人物”,位列第一,谢高华说“不敢当”;2009年,谢高华被《浙江日报》评为“建国六十周年60位杰出人物”之一,谢高华说“不敢当”;2017年4月,谢高华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八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论坛上授予“全国商品交易市场终身贡献奖”,谢高华又说“不敢当”;2017年12月,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对义乌老干部谢高华的事迹作出批示:要大力选树一批像谢高华同志这样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干部;改革开放期间需要担当,新时代新作为同样需要我们的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谢高华更是说“不敢当”。但他最终获得了党中央“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的表彰,乃是实至名归。

谢高华一直是一个谦虚恭谨的人。

1982年4月中旬的一天,当金华地委副书记找谢高华谈话告知决定调他到义乌县担任县委书记时,谢高华没有一点心理准备,感到很突然,连忙解释道:“我已经是52岁了,到了落叶归根的年龄了,母亲年纪大了,我不能离开衢州啊!能不能留在衢县,哪怕给衢县书记当个助手?”

一个干了多年一把手的谢高华发自内心的要求当助手,甘愿处于次要位置,这就是谢老的谦卑作为。谦虚谨慎、低调内敛,不仅仅是一种性格特质,也能彰显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胸襟气度。

1982年5月23日,刚到义乌不久的谢高华在第一次县委常委会议上,说了一段别有意味的开场白,袒露了自己的心怀。他说:“新的班子很好,常委都比我强,都很年轻,学历也比我高。”随后调侃自己也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犯过的错比你们多”。

谢高华不止一次和我说:“义乌市场是靠义乌人民勤劳智慧创造的,我只不过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义乌是个干事业的地方,谁来担任书记都应该干的很好,因为义乌人不排外,非常热情善良,吃苦耐劳”;“当年义乌人民办市场的热情就像一堆干柴,我只不过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如果没有这堆干柴,我即便是100根火柴、1000根火柴也点燃不起义乌市场经济的熊熊烈火。”

赞美

赞美是谢高华的习惯。

谢老家规很严:只能赞美,不能背后议人非。在与谢高华退休后较频繁的接触交往中,每每交谈赞美某人或某事时,谢老经常会用诸如“这位同志工作很好,办法很多”“对这件事的处理很到位”“义乌是个干事业的地方,谁来担任书记都比我强”等较极致的词来描述。我同谢老接触、采访、交流应该不下百次,他从来没有说过任何人的哪怕半句不利团结的话。

前几年有人反映说,义乌市场不是谢高华决策开放的,是稠城镇开放的。谢老赞同说:“这位同志说的对,义乌市场开放是县委、县政府集体决策,不是我个人决策;第一代市场是在稠城镇区域范围的湖清门开放的,县工商局、稠城镇等职能部门的同志作用都很大,反映意见这位同志作用也很大。”所以县委后来提拔重用了这位同志。

谢高华的这些口头禅和习惯让我不禁想起我与他相识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义乌县邮电局担任报务员,业余时间喜欢写点小文章、小报道,感谢报社抬爱,曾连年被《浙江日报》、《金华报》评为优秀(积极)通讯员。1983年8月3日晚上,我写了一篇关于义乌书记、县长带领100多名机关干部深入抗旱第一线的报道,于次日上午拿到县委办公室审核盖章,办公室工作人员以“我们有自己专业报道人员可以报道”为由婉言谢绝,我心不甘,就直接闯到时任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办公室,请求审核签发,他耐心仔细看过后,一字未改,在稿子右上角签了“属实,同意发稿”,并鼓励说:“只要实事求是,只要对义乌发展有利的文章和报道,我签。”该稿通过邮电局寄发后,《浙江日报》1983年8月7日头版显著位置刊登。

谢高华书记在义乌工作两年半时间的大担当、大作为、大智慧成就了大事业,成就了全球最大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也成就了谢高华荣获中国“改革先锋”的辉煌人生,铸就了可歌可泣的“谢高华精神"。在这些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是谢高华为人处世的点滴细节。

山脊分流是因为高耸,山谷蓄水则缘于深沉。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1984年10月谢高华与作者合影,一排中间为谢高华,二排中间为作者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作者系《义乌不能忘记谢高华》一书作者、同济大学市场经济研究所义乌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 陈抒怡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