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他是水墨名家李可染之子,用作品来表达“文化自信”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2019-09-30 12:49
摘要:“水墨家园——李小可作品展”亮相宝龙美术馆。

“水墨家园——李小可作品展”近日亮相宝龙美术馆,展览依照李小可的艺术创作主题,共分为“水墨家园— —北京”、“雪域藏迹— —西藏”、“山水黄山— — 黄山”、“师法自然— —写生”四个篇章,将他艺术生涯中所关注的北京、西藏、黄山三大水墨创作主题以及遍访自然的写生作品全面展示。

李小可为李可染之子,他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中国画,上世纪70年代开始协助李可染创作、生活,并在父亲的指导之下系统研习中国山水画。上世纪80年代起,他深入西藏、青海、长江源头、黄河源头、甘肃等西部藏族地区进行写生及摄影创作,体验生活。近年来多次赴黄山、太行山 、燕山等地写生。艺术创作在继承中国画传统和李可染艺术精神的同时,也以开放的态度,注重吸取外来艺术的营养,深度地直面生活、时代,从对生活的强烈感受中寻找自己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在重体验的基础上重表现,形成了特殊的水墨表现风格。

在“水墨家园——北京”篇章中,李小可希望通过一幅幅作品传递对北京的感受。那些作品是他对东交民巷、北池子、南池子和北京许多路边都有的浓荫槐树的记忆,也是他对感受北京旺盛生命感的意识表达。1988年起,李小可先后三十余次进入藏区体验、采风,拍摄了逾万张照片。2003年开始创作《藏迹》系列的版画作品,以对藏地特殊视角的人文关注和视觉探索引起了美术界强烈反响。黄山是让李小可回归中国传统山水画母体中的艺术起点,30余次来黄山写生的经历使他的足迹遍布黄山的各个角落。他借由传统的“水墨”语言,在作品中不断构建家园与精神家园。

“师法自然”篇章集中展示李小可近年来在国内外实地创作的写生作品,同样选择以“走近”的方式 ,体现他对大自然赋予艺术家的感动与传统程式化表现、个性化审美选择连接起来的成果。李小可认为,写生不仅带有记录性的独立价值,同时也能锻炼艺术家对客观世界再发现的能力,这个过程是艺术家对绘画对象进行再结构、再提炼的过程,也是从客观转向主观的过程;是从具体简化至抽象性结构的过程,也是锤炼艺术家建立具有个性表现方式的必要过程。他的父亲李可染曾说:“一个人吃三个馒头能饱,就想只吃第三个就好了,干吗还要浪费前两个?所有人都懂得只吃第三个是不行的。艺术之事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条件,才能达到相应的高度,不能掺半点水。”

“2岁时,我曾与父亲一起来到上海,他的作品也在上海宝龙美术馆书藏楼珍藏展展出,这是我与宝龙美术馆的缘分,也是我与上海的缘分。”在展览开幕式上,李小可动情地说。他认为,“文化自信”不是一种口号,更需要艺术家们用实际努力去完成,“中国水墨这种具有特殊性的语言方式如何在当今的文化语境中使其仍发光发热并持续发展下去,对于水墨画家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课题,也是我们的责任。”

展览至10月27日结束。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张熠 图片编辑:朱瓅
图片来源:宝龙美术馆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