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歌多声少,有歌无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唱的儿童歌曲至今朗朗上口,今天的儿童歌曲呢?
分享至:
 (4)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18-11-11 20:04
摘要:《中国儿童歌曲百年经典》刻录百余年岁月回声

儿童歌曲是每个孩子成长岁月中最难忘的旋律,也是每个人长大后最难抹去的童年记忆。二十世纪初,上海新式学堂因开设乐歌课而产生了“学堂乐歌”。正是这种创作方式以选曲填词为主,歌词以爱国主义教育和引导学生珍惜年华、勤奋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儿童歌曲,成为我国近现代歌曲创作的源头。11月11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四卷本《中国儿童歌曲百年经典》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在中国上海童书展首发。

 

作为对中国儿童歌曲百年发展历程的一次集中梳理,《中国儿童歌曲百年经典》选取了1900年至2015年间,由大中华地区词曲作者创作、填词或译配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持久影响力的儿童歌曲500首,有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古典诗词为题材的《春夜洛城闻笛》《春晓》《游子吟》等;有以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励志、说理的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司马光砸缸》《花木兰》《神笔马良》等;有描写亲情、友情、乡情的《好妈妈》《找朋友》《大海啊故乡》等;有爱国题材、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祖国歌》《共产儿童团歌》《劳动最光荣》等;有以生动诙谐的童话、寓言为题材的《舒克和贝塔》《小邋遢》《三个和尚》等;有儿童影视剧、动画片的主题歌、插曲《小小少年》《葫芦娃》《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等;有港澳台地区题材的《东方之珠》《七子之歌》《龙的传人》;有描写少数民族儿童生活、具有少数民族音乐特征的《小巴郎,童年的太阳》(维吾尔族)、《牧童之歌》(哈萨克族)、《索玛阿杰鲁》(彝族)、《金孔雀,轻轻跳》(傣族)、《我是雅鲁藏布江边小卓玛》(藏族)、《侗乡小歌台》(侗族)、《幸福像金达莱一样》(朝鲜族)、《吉祥三宝》(蒙古族)等,以期尽可能全面展现各时期的时代 特征和各地区的儿童生活风貌。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歌曲典籍融合史学研究、音乐分析等方法,在多个方面作出探索和创新:一是对每首歌曲做了歌词、调式、曲式、演唱、音乐表情等方面的分析和提示,方便孩子们理解歌曲;二是为每首歌曲标记和弦,便于孩子和老师在学习、教学中伴奏弹唱;三是按演唱难易程度划分等级,供孩子们选曲时参考;四是按入选歌曲先后顺序,介绍了200多位词曲创作者,还对所有歌曲重新编曲、录音、缩混,并配有范唱和伴奏两个音响版本,供孩子们欣赏与演唱。此外,还抢救了一批年代较远、即将遗失的儿童歌曲的声音,例如:第一卷中的部分“学堂乐歌”、民国时期音乐教科书中的歌曲、抗日战争时期的儿童歌曲;第二卷中的部分歌曲等,其中不少作品是首次以歌谱加音响的形式面世。

 

从上世纪30年代的《卖报歌》,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劳动最光荣》《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爱北京天安门》《采蘑菇的小姑娘》《歌声与微笑》,这些从爷爷奶奶口中流传到爸爸妈妈的童年的经典儿童歌曲,至今仍然是孩子们熟悉喜爱的。在业内人士看来,上世纪90年代后,流行歌曲、主打歌、新专辑充溢着电视荧屏、电台广播和音像市场,相形之下,留给孩子们欣赏真正属于自己音乐与歌曲的领地越来越小,优秀作品出现的频率急剧降低。进入新世纪,传媒多样化、文艺娱乐化、儿童歌曲创作队伍碎片化,使得创作给孩子们的歌曲作品难以获得像以往那样的社会反响。儿童歌曲歌多声少甚至有歌无声的现象逐渐成为一种常态,昔日那种有歌即有声的景象在悄然改变,孩子们时常演唱的儿童歌曲依然是前人留下来的那些精品。

 

“表面看来,这是一种困局,但更是一种变化。在变化中去探索、适应、调整、创新,是求得儿童歌曲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作词家晨枫说,刻录着百余年岁月回声的《中国儿童歌曲百年经典》能让今天的创作者从一曲曲历史歌声中,从这份音乐文化遗产中获取教益或启迪,这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一百年前的上海,是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祥地,在音乐创作领域,无论是钢琴、小提琴、合唱还是儿童歌曲、艺术歌曲,都留下了一大批具有开创意义的经典作品。”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费维耀介绍,《中国合唱作品百年经典》将于下月出版,明年上半年还将出版《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经典》。

题图来源:出版方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