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宝山 > 文章详情

中医外科显神通,解锁伤口愈合新可能!

转自:上海宝山 2025-11-26 10:19:41

家住宝山区的王阿姨童年时期因寒冬双脚患上严重的冻疮,没想到半个多世纪都没有发作的旧伤,在她六十岁那年突然发作为臁疮,然而更让她没想到的是,之后的二十年间,由于高血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脚部溃烂竟越来越严重,久久无法治愈,严重影响生活。每年冬季来临之时,身体末梢血液循环下降,她的双脚溃烂之处就会疼痛到锥心刺骨,难以忍受。

今年80岁的王阿姨除了糖尿病、高血压,还患有下肢静脉曲张、动脉硬化闭塞症、臁疮等,这些慢性疾病导致了她近二十年的生活“痛苦不堪”。

眼见着今年的寒冬来临,但是王阿姨却如释重负,今年的冬天不必再在痛苦中度过了。原来,在朋友的推荐下,王阿姨在几个月前来到仁济医院宝山分院中医外科,由王玉莹医生接手治疗,制定了系统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终于让王阿姨二十年难以愈合的伤口获得新生。

仁济医院宝山分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上官文姬告诉记者:“其实很多创口久治不愈的病人存在基础疾病,比如糖尿病、慢性肾病、下肢静脉曲张等,由于身体的问题,导致了伤口反复难愈。中医外科在这方面有一套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和西医的消炎清创方式不太一样,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可以达到标本同治。”

同时医生给出中医外科小贴士:“冬季如何守护下肢健康”

一、日常防护篇:未病先防

保暖·温通气血

下肢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较慢。冬季应注意下肢保暖,以促进气血流通,所谓“血遇温则行,遇寒则凝”,良好的血液循环是预防溃疡的基石。

润肤·固护藩篱

冬季干燥,皮肤易失濡养而皲裂,屏障功能减弱。每日使用温和的润肤霜涂抹下肢,保持皮肤润泽,筑牢这道天然的“防护墙”。

洗浴·慎防烫伤

泡脚水温并非越高越好,以40℃左右为宜(手放入感觉温热,不烫手)。糖尿病患者或感觉迟钝者尤需警惕,因神经病变对温度不敏感,极易造成“低温烫伤”而不自知。

二、风险警示篇:

对于干燥瘙痒的皮肤,切忌暴力搔抓。可尝试轻拍或涂抹止痒药膏。一旦出现抓痕或破溃,哪怕再小,也应立即消毒处理并密切观察,切勿掉以轻心。

若下肢出现莫名的肿胀、颜色变深(紫暗或色素沉着)、皮肤变硬、发凉或麻木感,这是气血运行不畅的警示信号,建议尽早就医咨询。

三、创面护理篇:既病防变

清创·中医有方

中医外科强调“煨脓长肉”,对于已形成的溃疡,专业的“祛腐生肌”清创至关重要。切勿自行使用刺激性的药粉或偏方,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合适的膏剂、散剂,为创面创造最佳的愈合环境。

营养·内生之力

创面愈合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可适当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瘦肉、鸡蛋等,可健脾益气,以助创面新生。

活动·动静结合

卧床时可做踝泵运动(勾脚、绷脚),促进静脉回流。情况允许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行走,避免久坐久站,做到“动静结合”,让气血活起来。

四、整体调养篇

控好基础病

许多难愈性溃疡与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等基础病密切相关。积极控制血糖、管理血管健康,是从根源上防治溃疡的关键。

情志·气畅血和

保持心情舒畅,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导致气滞血瘀,影响伤口愈合。乐观的心态是康复的一味“良药”。

记者:唐捷 薛峰 仲昱峰

编辑:孙宇瑶(实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