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文联”——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75周年征文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收到了来自各领域文艺工作者的热情投稿。其中,既有他们参与文联工作、活动的珍贵回忆与感悟,也有与著名文艺家的交往故事及深厚友谊,还有对上海文艺创作实践的感受、见解或思考,以及他们对上海文艺事业的美好展望与诚挚祝福。现刊登部分来稿,与大家共赏——


我与文联·在成长中看见光
——一位少儿舞蹈教师的七十五周年献礼
陆燕卿
(上海市舞蹈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艺术总监)
当脚尖在练功房的木地板上划出第一道弧线时,我还不知道“上海市文联”这几个字将如何改变我生命的轨迹。今天,当我整理思绪,回忆起第一次走进延安西路200号的情景,我忽然意识到,原来我自己是跟随着文联脚步一路成长的——在前行中,我看见那道光,也努力成为那道光。
推开那扇厚重的木门
从“我”到“我们”
2009年的初春,我惴惴不安地揣着刚创排的少儿群舞《红红的中国结》来到上海市文联。木质楼梯吱呀呀的作响,抬头便撞见凌桂明老师——这位把《白毛女》跳成一代人精神图腾的先生。他冲我微笑:“小姑娘,找谁?”那一笑,为我卸下了所有胆怯。

创编金奖作品《红红的中国结》
第一次作品讨论会上,听辛丽丽老师的发言,把节目名中的“落叶”改作“种子”。她轻声说:“符合孩子的状态不是凋零,是生长。”一句话,改写的不仅是标题,更是我对少儿舞蹈的全部认知。
第一次采风,我们跟随文联艺术家奔赴呼伦贝尔。午夜,马头琴在篝火旁低回,上海舞蹈学校的民间舞老师示意我们屏息聆听,“听,风在替草原呼吸”。那一夜,我们唱着草原的牧歌,跳起蒙族的鸿雁......我第一次懂得,舞蹈不是动作的组合,而是大地的回声。采风正是我们深扎民族之魂的探索,是让内心回归自我的感动。
原来,“文联”不只是一个机构,而是一架梯子,让我们从“我”攀向“我们”,再攀向更辽阔的天空。
跟随艺术家的脚步
重新发现少儿舞蹈的“时代风貌”
从“技巧展示”到“精神叙事”。凌桂明老师曾经对我说过:“作品要先有故事,再有形象。”于是我将群舞《浦江春语》中大幅度的技术技巧删去,只留下演员们队形的快速穿插、流动、变化,时而是拂晓时分静若琉璃的粼粼江面,时而是奔流不息浪拍岸边的浦江春潮。谢幕时,观众席爆发出的掌声像潮水,我第一次感受到,少儿舞蹈的“时代风貌”不是高难度,而是要融入编导的真情感。

原创作品《浦江春语》荣获群文新人新作展演“新作奖”
让海派文化“根植”在孩子们身上。2015年,我创排少儿舞蹈《弄堂记忆》。我把老弄堂里孩子们的躲迷藏、滚铁环、跳皮筋全部搬上舞台,音乐里加入老上海弄堂的叫卖声和孩子们的嬉笑声,灯光打出石库门斑驳的墙影,营造出上海味道十足的童年记忆。演出结束,舞蹈评论家黄惠民老师攥着我的手说:“陆老师,谢谢你把我小时候难忘的‘记忆’带回来了。”那一刻我明白:海派文化不仅是留在建筑中的风格,更是我们每一代上海人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原创作品《弄堂记忆》荣获中国舞蹈家协会“小荷风采”展演金奖
把红色基因种进孩子心里。2021年3月,我们有幸与黄豆豆老师一同演绎并录制了热情洋溢的集体舞蹈《幸福红》,这是由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推出的全民运动。长长的红绸在40名孩子心头翻涌,就像歌词中唱到的“中国红啊,幸福红。幸福有你做指路的灯,照亮了百姓的幸福路”。排练时,豆豆老师就不断地启发孩子们情绪要饱满热烈,动作有力量。到正式录像那天,当40名演员满怀深情,整齐地把红绸抛向空中时,我在台下泪如雨下——红色基因就这样被代代传颂下去,印刻在孩子们心中。
追随艺术家的星光,我重新看见少儿舞蹈的时代脉搏,原来最动人的永远是一颗颗赤诚的心。
用舞蹈架起连接的桥梁
线上线下我们双向奔赴
向下扎根——
2021年11月2日,云端之上,屏幕是链接你我的桥。上海市舞蹈家协会的邀请像一阵风,把我带到了“第一届长三角地区青年舞蹈编导培训班”的线上课堂。两百多名年轻编导目光隔着光纤汇聚,我讲的是《少儿舞蹈的教·编·排》,却像在讲如何把根扎在泥土里,把心交给孩子们。键盘那端,上海、江苏、浙江的同行们用留言为我点亮满天星火。原来,风也会回声。

舞蹈公益讲座现场
2023年8月21日,盛夏蝉鸣,走进浦东川沙社区。上海市文联牵引着我,走进社区公益讲座,题目为“走进舞剧的世界”。我现场教授了芭蕾舞的简单动作和小舞步。下课时,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冲过来攥住我的指尖:“老师,你做的动作真好看,下次再来教我跳芭蕾舞,好吗?”她的声音像一粒亮晶晶的雨,落在我心里最柔软的土壤。那一刻,我听见藤蔓在地下轻轻翻身,是的,这就是我们俯下身该奔赴的地方。
向上生长——
2019年9月22日,上海市舞蹈家协会和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舞动红领巾”少儿舞蹈精品展演举行。豆豆老师化身那颗最亮的星,引领着一群小小红星,用足尖在聚光灯下写下两个字:祖国。那一刻,孩子们眼里的光,比灯光更加炽热。

孩子们和黄豆豆老师一起“舞动红领巾”
2024年5月至7月,我们精心打造属于孩子们的舞台:2024“舞动中国梦”少儿舞蹈精品展示活动,从云端报名落到璀璨的“星舞台”。风带着荷香穿堂而过,来自全国的童心在同一节拍里起伏。评委们说:“这是阳光下最美的舞步,是孩子们绽放的笑容。”
今年年初元宵,牵着二十个小花灯,走进上海市文联那温润的文艺会堂。《巳巳如意闹元宵》的音乐响起,孩子们的舞步轻盈,将祝福送上。我在侧幕,听到艺术家们热烈的掌声,轻轻捧住流淌的岁月,又撒向孩子的掌心,顷刻间,灯火在心底生根,点亮了每个人的心田。

孩子们在上海市文联演出《巳巳如意闹元宵》
那一刻我明白,原来文联的光,是一代又一代人接力中传递的信念。“文联就是把‘我’变成‘我们’,再把‘我们’传下去。” 七十五年,对人是一辈子;对一座城市,是少年;对文联,是正当盛年。
谨以此文,向上海市文联七十五周年致敬,也献给所有在成长中看见光、追寻光、成为光的孩子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