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环境 > 文章详情

宝山生物多样性“家底”首次全面摸清!记录物种超千种

转自:上海环境 2025-11-24 13:00:01

2024年7月,宝山区生态环境局启动了全区范围内首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近日,随着技术支持单位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生态与环境分院各项调查工作的圆满完成,宝山区生物多样性答卷新鲜出炉——共记录到1440种物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种、上海新记录物种65种。

调查覆盖了蕰藻浜生态廊道、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罗泾水源涵养林、陈行—宝钢水库等重要生态节点,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红外相机观测记录等一体化技术手段,结合传统样线、样方调查,全面摸清了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家底”。

调查结果显示,宝山区城镇生态系统占比最多,其中城市绿地占比达到18.10%;其次为农田、湿地、森林生态系统,分别占全区的面积的7.51%、6.81%和3.74%。作为上海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独特的区位赋予了宝山区特有的生态禀赋,“城乡交织、水林镶嵌”的生态系统格局,为众多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生境。

物种多样性方面,本次调查共记录到高等植物623种、鸟类106种、昆虫242种、两栖爬行动物8种、兽类5种、大型真菌46种、水生维管植物12种、浮游植物247种、浮游动物106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21种、鱼类24种。其中包括凤头鹰、日本松雀鹰、画眉、小鸦鹃、花脸鸭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种,野大豆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种,天目疣鳞苔、珍珠星花蚤、食蚜蝇姬蜂等上海新记录物种65种。

调查中还系统梳理出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知识59项,如罗泾十字挑花技艺、大场棕编、宝杨黄瓜培育等,这些都是宝山区世代先民在与自然长期互动中形成的生态智慧,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见证。

通过本次全面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不仅摸清了宝山区生物多样性的家底,也为后续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下一步,宝山区将坚持“调查—保护—修复—共建”的系统治理路径,结合现阶段的调查成果,建设常态化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持续深化调查成果的分析与应用,把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产业绿色转型和城市生态更新全过程,推动政府—企业—社区多元共治,努力建设“城乡融合、物种共生、人文共生”的美丽宝山。


来源:文汇报

编辑:乔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