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杨浦大学里的“人间烟火气”丨生活在杨浦

转自:上海杨浦 2025-11-19 10:54:44

生活在杨浦

生活在杨浦,说说自己的生活,夸夸杨浦新变化。“生活在杨浦”是杨浦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小宇宙(播客App)推出的一档关于城市空间与人的播客节目。

“生活在杨浦”第二季将邀请在杨浦生活学习的高校师生,扎根杨浦的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分享他们与杨浦共成长的故事。让大家在声音的世界里,感受杨浦的创新氛围,文化魅力和多彩生活。

在杨浦生活、在杨浦上大学,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让我们跟随多位嘉宾,

从不同视角感受杨浦的魅力。 

扫描下方二维码

收听节目详情

本期嘉宾

上海理工大学传播学专业教师 刘长庚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教研主任胡悦琳

大学是杨浦得天独厚的创新资源

从百年大学的历史底蕴

大学的城市、城市的大学

知识的脉动和街巷的烟火深度交融

大学路、五角场的车水马龙

大创智、V聚场的创新活力

复兴岛、杨浦滨江人文魅力

都极大丰富了学子的学习生活

↓↓↓

大学里的城市

百年工业是底色

大学是城市的缩影,

对于上海理工大学和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的师生来说,

感知杨浦发展的脉搏,

有时只需要踏进校园。

浪漫、诗意,

是不少学生对上理的第一印象。

在大一新生杨诗慧看来,

“秋天,是上理最美的季节”。

沿着学校的湛恩大道漫步,

可以看到数十栋由美国建筑师

亨利·墨菲设计的优秀历史建筑,

红砖洋房掩映在

近万棵香樟与水杉林中,

愈发显得古朴雅致。

站在学校连接南北校区的天桥,

迎面撞上匆匆“掉落”的夕阳,

是上理学生陈雨欣眼中的

“顶级浪漫”。

这种肉眼可见的变化,

让她想起学校的变迁,

从上世纪初的工业启蒙,

到如今的百年学府,

上理的变迁流淌着机械工业的内核。

她与杨浦百年工业的

城区发展并轨而行,

是上海工业化进程的一台无声引擎。

版专的“朴实无华”

让她显得有些低调,

以至于法国留学生Kid

第一次走进学校的图书馆,

就被这里的印刷博物馆深深震撼。

这座“迷你”的印刷博物馆,

不仅展陈着老签字、木质活字模,

还完好保存着一台

上世纪的手动印刷机模型。

看到这些只在书本上出现过的老物件,

不少留学生感到惊喜又意外。

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

出版印刷类学校,

版专被誉为

“中国出版印刷专业教育的摇篮”。

留学生黄贤梅很爱坐在

食堂二楼的云编书店看书,

淡淡的咖啡香让她觉得格外安静,

由于学校紧挨着居民区,

常能看到附近居民穿行于校园间,

这种“接地气”的校园氛围,

对身为留学生的她来说“超有归属感”。

杨浦人常说上理和版专是“兄弟学校”,

除了地理位置上的近,

更在于互通的教育资源

和共融的工业底蕴,

他们共同组成杨浦的城市肌理,

让学生的发展

始终与城市的更新同频共振。

城市里的大学

人间烟火是日常

从上理工到版专只需要1.6公里,

沿途经过的控江路和水丰路,

有着不少毕业生

魂牵梦绕的“杨浦滋味”,

控江路上的“长征刨冰”、

水丰路上的锅贴、蛋饼……

几乎是所有新生来杨浦的“必吃榜单”。

但对于版专的学生来说,

更让他们自豪的

是自家上过“大众点评”的食堂。

每逢端午、中秋,

食堂自制的粽子和月饼总被迅速抢空,

除了中餐,学校还专门设置了

西点专窗和清真餐厅,

满足不同学生的口味需求。

在版专教师胡悦琳看来,

学校走的是“人间烟火风”,

版专的校门总是敞开着,

居民们会从校园穿行而过,

这里没有围墙的隔阂,

只有校区与社区的温暖融合。

除了校内的特色,

上理的学生最常去的

是紧挨着学校的复兴岛,

这座宝藏小岛

几乎成了上理人的“后花园”,

大二的邓元妍犹记得夏天的傍晚,

在定海路桥渡口

看杨浦大桥的灯慢慢亮起来,

有种穿梭时空的感觉。

那一刻,自己仿佛同时看到了

杨浦的过去与杨浦的现在。

版专的刘淼心中也有一处私藏美景,

就是杨浦滨江的绿之丘。

你可以在这里看到

各种各样的生活切片,

一边是宏大的江景与桥影,

一边是具体而微的生活故事,

对于她来说,

绿之丘不只是一个看风景的地方,

更是个能安静感受

这座城市脉搏的角落。

在杨浦的众多美好体验中,

上理教师刘长庚认为,

共青森林公园的“盈湖泛舟”

堪称“顶级”。

他时常在课后带着学生们

一起去共青森林公园划船,

盈湖的水面和地面挨得很近,

水面清澈、波光粼粼,

特别有徐志摩诗里的康桥风貌:

“河畔的金柳,是夕阳里的新娘”。

杨浦,有种“工业化浪漫”。

版专教师胡悦琳

这样定义杨浦的城市更新,

这里能看到老旧的里弄,

也能看到待起的高楼,

工业的机械声中,

也能“闯”入一段惬意的萨克斯。

这些工业化的声音,

正是杨浦城市更新的节奏。

它包含着工业时代的记忆,

也拥抱着市井生活的烟火气,

更深刻的体现在城市的大学中。

在杨浦,

大学与城市始终互相奔赴。

文字 | 陈露

编辑 | 陈露

图片为资料图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