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式在充满科技感与未来气息的开场舞《AI未来》中拉开帷幕

倪闽景作《恐龙展与科学教育》微报告。他以“中国恐龙大展”为例,阐释科学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培养科学素养与思维。该展览汇聚全国12家机构118件标本,接待观众近40万,成为连接青少年与科学探索的“超级桥梁”。他从八个维度展开,通过各类恐龙化石,生动阐述了科学发现、生命演化、深时概念等核心理念,引导青少年从兴趣走向对科学方法与地球历史的深度理解。

周诚为活动致辞。他指出,此次更名是松江区扎实推进“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步,也标志着松江区与上海科技馆的合作迈入了新阶段。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松江区始终坚持全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松江教育将以松江区科技学校为试点,推动构建开放、融合、可持续的科技教育新生态。

仪式上,倪闽景与周诚共同为“上海科技馆科创教育实验学校”授牌,标志着双方战略合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未来,学校将构建以“沉浸式体验、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为特色的科技育人新体系,通过引入上海科技馆优质资源,打造“三位一体”的课程新生态。

现场还举行了科学副校长及科创辅导员聘任仪式。学校聘请上海科技馆李必成副研究员担任科学副校长,史忠叶博士、武瑞博士后、吴嘉禄助理馆员担任科创辅导员,陈小华、孙长城为他们颁发聘书。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科学家+教师”联合授课的“双师课堂”模式正式启动。


仪式最后,领导嘉宾共同为“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学校”新校名按下启用按钮。在全场倒计时声中,崭新的校牌正式亮相,象征着学校正式踏上科技特色办学的新征程。从“松江四中初级中学”到“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学校”,改变的不仅是校名,更是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和发展格局的全面升级。这所拥有七十余年办学历史的老校,正以崭新的姿态扬帆起航,在科技教育的浪潮中谱写育人新篇。

当天,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学校南部分校新校名启用仪式也同步举行。未来,南部分校将深化与总校的协同发展机制,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科技特色鲜明、育人质量优良的现代化学校。
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学校是上海科技馆与松江区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具有科技特色的公办学校,承载历史底蕴,焕发时代新姿。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52年创立的泗泾初级中学,2018年7月独立设置为松江四中初级中学,2025年11月正式更名为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学校。学校构建的“新六艺”校本课程体系中,“数”术课程群涵盖3D打印、Python编程、虚拟机器人、无人机、航天设计等前沿领域。通过与上海科技馆合作共建“一平米博物馆”“青少年科学诠释者”等馆校课程,形成了鲜明的科技特色课程体系。在学习空间建设上,学校投入建设了13间标准化实验室,打造了3D打印创客空间、智能小车无人驾驶跑道、无人机训练基地等STEM教育平台,并规划建设AI+STEM综合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沉浸式的科技实践环境。学校拥有136名教师组成的优秀团队,其中高级教师17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56人。科技教育团队尤为突出,52名科技类专任教师和辅导员组成了跨学科教研团队,开设各类科技社团,每年举办校园科技节,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别科技竞赛,年均获奖超过100人次。 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学校南部分校现有13个教学班,涵盖一、二、六年级,在校学生近550名,2025年11月更名为现名,正式融入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学校的统一发展体系,共同构建区域科技教育新高地。学校全面秉承总校“科技育人”的办学理念,深度依托上海科技馆优质资源,系统共建科创项目与特色课程体系。 面向未来,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学校及其南部分校将持续深化校馆合作、推进政企联动,探索“科学家+教师”双师课堂模式,拓展项目式实验与活动,持续打造科技特色鲜明、育人质量优良的现代化学校,为松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