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学校及其南部分校新校名启用暨发展启航仪式举行。学校正式踏上科技特色办学的新征程,以更开放的姿态深化校馆合作、推进政企联动,支持教师成为学生科学路上的优秀引路人,并大力增设项目式实验与活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动手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科学兴趣,锤炼科学精神。 松江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周诚表示,松江区科技学校的成立是松江区扎实推进“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步,也标志着松江区与上海科技馆的合作迈入了新阶段。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松江区始终坚持全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松江教育要以松江区科技学校为试点,推动构建开放、融合、可持续的科技教育新生态。

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学校校长李哲民说,从1952年创立的泗泾初级中学,到2018年独立建制的松江四中初级中学,直至今日正式更名为“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学校”,这一转变不仅是名称的更新,也是学校使命的升华,更是积极响应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精神,深化科技育人实践,培养具备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学校将秉持“习正见,达三观”的育人初心,致力于唤醒每个孩子心中的好奇与创造潜能,让他们在探索实践中拥抱未来。学校将构建以“沉浸式体验、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为路径的科技育人体系,在课程建设方面打造“三位一体”的科技课程新生态,将上海科技馆的优质资源全面引入校园。

学校构建的“新六艺”校本课程体系中,“数”术课程群涵盖3D打印、Python编程、虚拟机器人、无人机、航天设计等前沿领域。通过与上海科技馆合作共建“一平米博物馆”“青少年科学诠释者”等馆校课程,形成了鲜明的科技特色课程体系。

在学习空间建设上,学校建设13间标准化实验室,打造3D打印创客空间、智能小车无人驾驶跑道、无人机训练基地等STEM教育平台,并规划建设AI+STEM综合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沉浸式的科技实践环境。

学校目前拥有136名教师组成的优秀团队,其中高级教师17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56人。科技教育团队尤为突出,52名科技类专任教师和辅导员组成了跨学科教研团队,开设各类科技社团,每年举办校园科技节,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别科技竞赛,年均获奖超过100人次。

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学校南部分校成立于2024年9月,是一所位于松江区泗泾镇滨悦路76号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涵盖一、二、六年级,在校学生近550名。为响应地区教育发展需求,学校于2025年9月实现建制转型,并于同年11月与总校同步更名为现名,正式融入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学校的统一发展体系,共同构建区域科技教育新高地。

作为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学校的分校,学校全面秉承总校“科技育人”的办学理念,深度依托上海科技馆(含自然博物馆、天文馆)的优质资源,系统共建科创项目与特色课程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学校贯彻“因生而异”的课程理念,构建以“礼、乐、射、御、书、数”为核心的“新六艺”课程结构,统筹基础型、拓展型与探究型三类课程,为学生搭建多元成长的立交桥。在德育方面,学校坚持“励志育人”导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习正见,达三观”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善于自主学习、懂得快乐生活、珍视生命价值的新时代接班人。
学校同时聘请上海科技馆李必成副研究员担任科学副校长,史忠叶博士、武瑞博士后、吴嘉禄助理馆员担任科创辅导员,这也标志着学校“科学家+教师”联合授课的“双师课堂”模式正式启动。
文字:曹轶姗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曹轶姗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