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定海路街道联合同济大学社区规划师团队,将杨树浦路3061弄闲置场地成功改造为市民园艺中心一期,建成“以花为媒、向绿而行”的社区公共空间。同年下半年,同小区旧屋拆除后遗留的空地环境杂乱,与一期优美景观形成反差,给社区环境卫生与日常管理带来双重挑战。
为破解这一治理难题,街道主动启动市民园艺中心二期工程,通过多元协同与精准规划,将这片"疤痕地块"升级为全龄共享的绿色空间。

改造前期,定海路街道以激活闲置空间为核心,构建“行政推动+社区参与”双向联动机制,推动社区更新由“单一管理”向“多元共建”转型。一方面,街道积极对接区土地储备中心,厘清空地权属与管理责任,于2024年末成功签订土地看管协议,将其纳入统一管理,为功能转型筑牢制度保障;另一方面,由街道牵头、十七二居委会组织召开居民议事会,邀请党员代表、社区志愿者、规划师及本溪路幼儿园代表等多方参与,围绕功能布局、儿童友好、植物配置等议题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形成“全龄友好、四季可游、居民共管”的改造共识,凝聚起坚实的民意基础。
经过多轮意见征询与实地勘察,街道、居委会与本溪路幼儿园围绕“安全共建、功能互补、全龄友好”原则,共同推进三项重点改造任务:
重建围墙,补齐安全与空间短板。原幼儿园围墙为旧房墙体改造而成,部分区域留有封堵窗洞,存在结构安全隐患。街道按规范新建2.8米高围墙,将监控线缆统一规整并隐蔽敷设于墙内,同步升级周边排水系统,避免雨天积水。同时,在东侧围墙增设通行小门,实现园艺中心与幼儿园无缝衔接,使其成为孩子们认知植物、体验种植的“自然课堂”。

增配设施,营造亲子活动场景。针对居民与幼儿园儿童共同需求,街道联合社区规划师调研设施缺口,配置弯曲跑道、传声筒、跷跷板、摇摇马与旋转椅等四类儿童活动设施,并采用环保材料铺设色彩鲜明的艺术跑道,兼顾视觉美感与使用安全。

整合空间,充分利用场地内未拆除房屋。由社区规划师主导改造为温室玻璃花房,便于居民全年参与园艺活动;在围墙周边设置曲线型花坛与木质座椅,形成休憩交流节点;北侧布置多规格花箱种植区,进一步拓展居民园艺实践的多样性。

该项目于2025年8月启动施工,10月建成开放。二期工程累计新建围墙41米,建成玻璃花房1座、圆形花坛2处、木质座椅3组,补充了儿童娱乐与自然教育功能,将闲置地块转化为集生态体验、全龄活动与社区共治于一体的可持续绿色空间。

如今,市民园艺中心一期与二期联动互补,共同构建起覆盖生态教育、居民活动与邻里交往的四季友好型绿色服务网络。从“闲置空地”到“共享花园”,从“单一功能”到“全龄共享”,定海路街道将持续深化“政府引导、专业赋能、居民参与”的治理模式,推动社区空间更新与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深度融合,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归属感。
文字 | 成佳佳
编辑 | 查艺宁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