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盛兴?“大概半年前,《菜肉馄饨》剧组找到了我们,想要做一家体验店。”新亚富丽华公司副总经理童纯忠回忆说,“制片人顾晓东为了这部电影,把上海知名的馄饨店吃了个遍,在他看来,盛兴的菜肉馄饨和电影的贴合度最高,这才促成了这次合作。”

这场联名从不是随便之举——
从文化内核到品质坚守
从地道滋味到市井情怀
盛兴点心与《菜肉馄饨》都有着藏不住的契合

一碗热腾腾的菜肉馄饨,看似寻常,却盛着上海人骨子里的生活哲学:实惠人生,不追求山珍海味,但求真材实料、恰到好处。
清晨的思南路,行人寥寥的街道上,点缀着摇曳而落的梧桐叶,此时盛兴点心店却已蒸汽氤氲。师傅们正麻利地包着馄饨:青菜剁得细,肉馅肥瘦相宜,薄皮一裹一捏,一颗“元宝”落定。

电影里的菜肉馄饨是上海人生活的味道,馄饨是快节奏中的从容——它上桌快,却能让你安心坐下十分钟,好好吃顿饭。上海人懂得:再忙也要认真吃,再急也要有仪式感,就像影片里的汪师傅父子,每周都要一起吃菜肉馄饨。在盛兴点心店里,恰能体会那种快节奏生活里的从容与安定,在古韵悠然的氛围中,感受闹中取静的恬淡,在效率与品质间找到最佳平衡。
在盛兴点心,每一碗馄饨出锅都有着非常严格的食材和工艺标准。“我包馄饨的手法,是我的师父传下来的”,这是盛兴师傅们最朴实,也最较真的独白。

面皮必须是黑面粉、白面粉加一点食用碱按比例定制,这样做出来的碱水皮才够爽滑筋道;店里的猪油,得是师傅们亲手熬的,火候把控半点不能含糊,要等猪油快熬成时大火急烧,把香气彻底激发出来;揉面皮更是急不得,最吃基本功,讲究均匀有劲,慢工才能出细活。
盛兴点心坚持了几十年的传统技艺,就像是上海人的认真与务实,无论大事还是小情,都要用心做好。这份较真,不只是馄饨的手艺,更是烟火气的传承,是老字号藏在食物里的硬底气。

影片里,汪师傅和小汪都包过菜肉馄饨,汪师傅每次都要精心挑选食材,他还夸奖小汪得到了妈妈的真传。他们的馄饨也是一脉相传的包法,包出来的是家的品质,就像盛兴点心的手艺,老师傅传给小师傅,小师傅又传给小徒弟,传承在银幕与现实中交相呼应,馄饨的味道也在光影和生活的交叠中氤氲温暖。
谁的童年里,还没有一碗菜肉馄饨?那些大碗小碗里,撒着些许葱花的菜肉馄饨,它有时就像汪师傅这般的上海人家,承载着阖家欢笑的场景,又成为凝结亲情的纽带;有时是中午白领端着穿行于写字楼的便捷,有时是晚上出租车司机在路边匆匆下肚的慰藉,让逐梦路上的人,能被一碗朴素的馄饨治愈,重拾简单的幸福。

从顺昌路一开间门面、三只八仙桌,到如今淮海路商圈思南路上的店铺,盛兴点心的馄饨碗里,装过70后的放学饥肠辘辘,裹过80后的加班夜宵,也盛过00后的“周末解馋”。不少老客人即便移居他乡,也念念不忘这份味道——曾有位移居香港的侨胞回沪探亲,专程赶来店里品尝,还特地外带二百只馄饨回去。这碗普通到随处可见的菜肉馄饨,装着最真切的生活气息,裹着几代上海人关于过往的美好回忆。

一部电影
一碗馄饨
一家老字号的馄饨店
里里外外都是上海人独有的从容
那般真切,那般温暖
记者 / 范煜昊
编辑 / 樊陆佳
图片 / 淮海集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上海人吃饭,TA才是压轴!吃一口才圆满!
2. 快来投稿!第五届“幸福是彩色的”摄影征集活动开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