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松江 > 文章详情

从社区到异国,从日常诊疗到生命救援:松江医师张晔用大爱谱写生命乐章

转自:上海松江 2025-11-17 14:23:06

十三年扎根基层,以仁心医术守护社区病患健康;远赴老挝,用银针艾灸为当地群众祛除病痛,推动中医药文化扬帆出海;十二载静候初心不改,毅然捐献造血干细胞,为陌生的生命续写希望篇章……从松江社区到老挝万象,从日常诊疗到生命救援,松江区岳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伤科医师张晔,始终以不同的方式践行着同一份医者使命,奏响了一曲跨越国界的大爱乐章。因贡献突出,他不仅获颁老挝人民革命青年团中央授予的“老挝青年奋进勋章”,更于近日荣膺2025年度“上海好人”称号。

扎根社区,用中医智慧守护万家安康

在松江区岳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伤科,张晔的诊室总是人来人往。“小张医生的针灸,真神了!我这老寒腿,现在都能出去遛弯了!”王阿姨质朴的感激,道出了众多患者的心声。

自入职以来,张晔已在社区医疗一线默默耕耘了十三个春秋。他日常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精进医术,娴熟运用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传统技法为居民筑起“家门口”的健康防线。诊室墙上的一面面锦旗,不仅是对他“手到病除”技艺的认可,更是对他“视患如亲”仁爱之心的褒奖。

张晔为社区居民看诊

为响应“体重管理年”号召,他积极参与科室特设的中医体重管理门诊工作。融合千年中医智慧与现代技术,张晔以穴位埋线+揿针疗法为核心,打造安全、长效、个性化的减重方案,让市民科学告别“无效减肥”的困扰。

这份对社区居民健康的执着守护,如同春日暖阳,温暖着每一位病人的心灵,也为他后来的援外之行奠定了深厚的人文根基。

援老医疗,让中医之光闪耀异国他乡

2024年1月10日,张晔作为第十二批中国青年海外服务计划援老挝项目的队员,赴老挝万象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支援。来到中国援建的玛霍索综合医院针灸科后,张晔发现当地骨伤患者较多,但影像诊断资源却极度匮乏。面对挑战,张晔凭借扎实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中医适宜技术迅速打开了局面。

有一次,张晔运用针灸、电针、火罐等中医适宜技术为一位饱受腰椎间盘突出和坐骨神经痛折磨的老挝中年女性诊疗,一个疗程后,患者的疼痛得到显著缓解。当她用生涩的中文说出“谢谢”,这一幕不仅是对张晔医术的肯定,更让当地医护人员亲眼见证了中医的神奇疗效。在老挝的三百多个日夜里,张晔累计诊疗逾3000人次,多次参与院内及跨国会诊,带去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每逢中国传统节日,他更是化身文化使者,通过义诊把脉、健康讲座等形式,向当地民众推广中医养生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张晔在老挝开展中医诊疗志愿服务

在老挝南部沙湾拿吉省凯山丰威汉市崇德学校,一名中学生脚踝扭伤之后未及时治疗,运动后疼痛再次加重。张晔运用中医正骨手法推拿诊治,伴随着“咔”得一声关节复位声响,其脚踝疼痛瞬间减轻。女孩家人感叹:“中国医生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可以治愈病痛的希望。”志愿服务期间,张晔先后在老挝琅勃拉邦、万象、巴色和沙湾拿吉等地开展中医健康义诊10次,惠及民众超千人,让中医文化的种子在老挝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老挝影像诊断的短板,张晔主动为当地医生开展了近30课时的业务培训与影像读片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两位老挝针灸医师已能够自主判断摄片重点。同时,张晔携手两位老挝医师开展针灸培训项目,成功培养了一名能精准掌握穴位定位与应用的本地医务工作者,为中医在老挝的长远发展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热血捐献,以生命之种延续人间希望

2024年底,结束志愿服务的张晔回到原单位开展医疗工作。2025年4月28日,张晔接到一个特殊电话——他的造血干细胞样本与一名国内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如同当年毅然奔赴老挝时一样,他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无论身在何处,生命都至高无上。”

时间回拨至2013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张晔,怀着一颗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自愿报名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这是一份关于生命的承诺,他默默等待了十二年。

张晔捐献造血干细胞

为确保捐献顺利进行,根据患者的移植计划,张晔于6月23日提前入住上海长海医院,开始进行采集前的动员剂注射。尽管注射动员剂可能会带来肌肉酸痛等身体不适,这位经历过援外艰苦环境的医师却笑着说:“这比老挝的湿热天气好多了。能给一个家庭带去希望,这点不适不算什么。”

6月27日,张晔躺在病床上,完成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为31岁的血液病患者送去重生的希望。这一善举,不仅承载着另一个生命的希望,也让他成为上海第73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不仅是一次生命的接力,更是他医者仁心的又一次生动诠释,在这座城市的大爱篇章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记者 李爽 文 受访者图

■文字编辑 沈莉娜

■栏目责编 周雨薇 ■栏目主编 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