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是经营主体成长的沃土。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杨浦区市场监管局以“暖”字筑底、“服”字提效、“管”字赋能三维发力,让政策温度、服务精度、监管力度形成叠加效应,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牵线搭桥,政企同心聚合力 营商环境的温度,藏在政企面对面的沟通里,落在精准对接的服务中。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服务暖不暖,沟通零距离是关键。”区市场监管局局长蒋勤在今年推出的营商会客厅首次活动上,真诚地道出了营商会客厅设立的初衷。 “我们一直想拓展海外业务,却对国外合规要求一头雾水,营商会客厅专门邀请出海规划机构做专题培训,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参加第二期营商会客厅的企业负责人感慨道。这场由19个科技园区、企业共同参与的活动,通过企业“预点单”,区市场监管局筛选呼声最高的政策进行专题解读,让企业吃透政策红利。 同时,区市场监管局配套推出了《杨浦区市场监管局关于聚焦企业感受度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举措》和《杨浦区市场监管局深化多部门联动协同服务“招服一体化”工作机制》,创新性地推出市场监管领域“三张清单”(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和首席联络员工作机制,推动服务触角延伸至经营主体“家门口”。 这样的活动,区市场监管局已经分批分类为街道招商部门、园区企业、高校大学生举办了三期,并总结形成“固化1种服务模式(营商会客厅)、落地2项政策措施(“全流程举措+清单化机制”组合)、闭环3类服务机制(“双向沟通+快速应答+闭环追踪”体系)”的“1+2+3”工作模式。 精准赋能,政务服务提速度 营商环境的暖意,藏在精准服务破解发展堵点的实效里;市场活力的引擎,燃于创新服务赋能发展提速的动能中。 在杨浦区市场监管局承办的第四届“全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上海)首场活动中,同济大学在读研究生刘小姐欣喜地接过“个转企”变更后的企业营业执照。 “以前担心转企手续复杂,没想到今天当场咨询、线上就能提交材料,工作人员还帮我核对信息,太省心了!”刘小姐原本经营的工作室是入驻在同济大学大学科技园的大学生创业成长田内的个体工商户,原来个体工商户身份制约了招投标资质和社保缴纳,现在,她可以以企业身份参与大型项目竞标。 办理并颁发全市首张通过“个转企一件事”系统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全市超市业态首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助力上海赛克力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获评“上海标准”……区市场监管局始终保持灵敏的“嗅觉”,抓住改革的先机、政策的前沿,用一个个“首”打造服务新高地。 对企业来说,名称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标识,更是业务方向、技术实力和品牌形象的高度浓缩。过去,“类脑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科技”的细分领域,在实际登记过程中存在行业表述空白。 今年,区市场监管局积极配合长阳创谷推进类脑智能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协同市市场监管局将“类脑智能科技”纳入全国企业名称行业表述库,助力类脑智能孵化器落地,让类脑智能未来产业核名受益,满足全国人工智能、类脑未来产业发展现实需求。 精准监管,服务型执法护发展 当创业者提前收到合规经营指南,当超市冷链数据被智慧平台实时“把脉”,当轻微违规先迎来指导而非处罚——如今的市场监管,正以“跨前一步”的温度、“科技赋能”的精度,勾勒服务型执法的新图景。 坐落于创智天地的“V聚场”吸引、入驻了不少互联网内容创作企业,为了让这些企业更全心全意实现创意,区市场监管局“快马加鞭”,围绕合规指导与包容审慎,配套推出广告、直播、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合规锦囊”。 “我们在直播中有时候看到评论区或者平台发来的提示,其实不知道口播中究竟哪里不合适,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看到区市场监管局推出的合规锦囊后,我们是非常感动的,里面罗列的不仅有我们日常直播中高频违规项,还有合适的口播话术,这对我们直播是非常有效果的。”“V聚场”中的直播工作者拿到合规锦囊后欣喜地告诉工作人员。 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合规辅导,让企业不再因为合规经营费功夫、伤脑筋,让经营者专注经营、让创作者专注创作,这才是出台各类合规指引、提供合规指导的应有之义。 “无事不扰”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它不是政府“不作为”,而是对市场规律的敬畏与对企业权利的尊重。 今年以来,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推动监管模式转型:直播间“数字监管员”系统开展直播监测1045小时,“互联网+明厨亮灶”画面智能分析监管覆盖1622家餐饮单位,“药械智巡Young计划”智慧监测8大电商平台内215家药品单位、160家化妆品单位……不打扰合法经营,才能守护市井烟火气;不打扰合规主体,才能让市场活力充分迸发。 区市场监管局专门制定不予处罚自由裁量模板,进一步规范裁量基准,引导办案单位积极适用免罚清单。积极推进在告知涉企行政检查结果的同时,送达《合规建设提示书》和指导意见,以此助力企业有效防范、降低风险,实现依法合规经营。今年截至10月,对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经营行为依法从轻、减轻,处理不予行政处罚案件238件。 紧扣“为民、助企、优治”的核心逻辑,区市场监管局让法律法规的“刚性标尺”化作护航小微企业、支持重大项目的“柔性温度,实现规则落地与企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资料 | 区市场监管局
编辑 |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