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末,2025年全国职工托育职业技能大赛的赛场上传来捷报,来自黄浦区的2名选手孙豫和吕子蕾在比赛中大放异彩。
其中,孙豫在“婴幼儿发展引导员”项目中获得了个人第一名,同时,她所在的上海市代表队荣获婴幼儿引导员团体一等奖;吕子蕾所在的上海市代表队荣获保育师团体二等奖。

黄浦区星光幼儿园副园长奚尤旎是两位获奖选手的教练,比赛结果出炉的那一刻,她很激动,“今年是大赛举办的第二届,我也是第二次带领上海选手参赛,在查分时,甚至有点不敢相信,反复确认了好几次。”

代表上海出征的黄浦三人组(选手:吕子蕾、孙豫;教练:奚尤旎)
看着这些代表上海出征的选手一路走来的蜕变,奚尤旎非常自豪。
近日,第一教育采访了奚尤旎,听她讲述这段经历——
时间紧、任务重
精益求精的精神鼓舞着团队
回顾备赛时光,奚尤旎记忆犹新,“今年的赛制和去年有所不同,共有6位选手代表上海出征,他们要现场从题库中抽取不同的情境来演绎,需要准备的内容非常多,而我们的准备时间只有一个月不到。”
据悉,赛题涉及生活照护、幼儿急救、卫生保健和早期发展与支持4个版块,“其中,早期发展与支持这块包含了孩子哭闹、语言卡壳、争抢玩具、大动作发展等日常情境。”奚尤旎坦言,“这都是老师们日常会遇到的问题,但是,比赛的难度在于,现场没有孩子,只有道具娃娃,如何在10分钟内来呈现情境,对选手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于是,在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王菁的带领下,奚尤旎和其他几位保育方面的专家组建成了一支“教练天团”,他们认真研读了所有题库中可能会涉及的内容,再根据选手不同的性格特点,来不断调整、完善。
让她印象很深的是,在准备大动作发展这一版块时,他们遭遇了“瓶颈”,“我们团队成员不是还没有孩子的,就是娃已经长大了,对‘10月龄孩子怎么爬、有哪些大动作表现’没有概念。”

奚尤旎灵机一动,想到了自己有个10个月大的外甥女,便去翻看了她的视频,从中寻找答案,同时,也去网上查找了大量的视频资料,“我们要找到理论依据,而不是空想,要通过情境演绎,让现场评委产生共鸣。”
这位教练对专业知识的执着和精益求精,鼓舞着整个参赛团队,他们中有人回去后,特地去找了自家娃10个月大时的视频,回忆了当时孩子的行为表现,再运用到备赛中。
此次大赛第一名获得者孙豫回忆,比赛中,抽到一个很日常的情境“如何让托班孩子爱上洗手”,“面对一个娃娃、一个水池,我起初也感到无从下手,奚老师便建议我,改编一首带有小动物元素的40秒儿歌,把‘七部洗手法’唱出来,现场演绎时,互动性非常强,效果很好。”

比赛告一段落,谈及对参赛选手的改变,奚尤旎说:“我更希望,他们能通过这段时间集训,接受科学育儿的理念,在平时工作中,也能更好地理解0—3岁孩子的不同行为,在各自岗位上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

努力平衡工作与带赛
“只要我们在,他们就很安心”
奚尤旎坦言,“带比赛的那一个月非常忙碌,自己也在努力平衡工作和带比赛。”
她回忆,当时,所有选手都在上海开放大学集中训练,她下班后,从单位赶到那里,“我们在的话,他们遇到什么问题,能及时解答;另外,我也是从一线教师过来的,我知道,他们压力大的时候,还是希望有个人能陪伴并给出一些建议。”

令选手感动的是,比赛中有一环节,需要现场手写教案,训练时,奚尤旎会逐字逐句帮他们修改。
孙豫告诉第一教育:“奚老师有时候对我们还挺严格的,会要求我们练字,还会对我们教案的排版和布局进行设计,尽量做到整体版面清晰。”
集训中,她是对选手严格要求的“奚老师”,私下,她却说:“我还是挺心疼他们的,真的很不容易。”
提到对这些选手的呵护、指导与陪伴,她说:“看着他们一路的成长,我看到了自己的来时路。”
2010年,毕业于特教专业的她入职了黄浦区文庙路幼儿园。工作中,遇见了她的恩师,黄浦区早期教育指导中心原书记、主任,正高级教师俞丛晓。
让她印象很深的是,俞丛晓告诉初入职场的她:“虽然你学的是特教,但是,你也要接触普通班的孩子,这样,你才会对幼师这份职业有更深入的理解。”
就这样,她在职业生涯最初的两年,横跨普通班和特教班教学,从一线教师飞速成长为了园所青年研修组的组长,后来,调至区早教中心从事幼儿早期指导工作,2024年,成为了星光幼儿园的副园长。

成为一个包容性很强的管理者
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
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奚尤旎由衷地感激每一段经历,“不论是一线教师还是如今从事部分行政工作,最终落脚点都是孩子。”
多年来,她同时接触特教班和普通班的孩子,常自我调侃:“我的包容性比较强,在和教师打交道的过程中,也会充分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她举例,和她相处多年的孙豫比较感性,在处理问题上有点“慢性子”,“我在和她的沟通上就会加快语速,引导她更理性地去看待问题;相反,对于一些思维比较跳跃的老师,我常劝他们慢下来,放缓语速。”
在教师团队的管理中,奚尤旎也不会强求他们开展统一的理论学习,有些老师不是幼教专业的,他们更喜欢在实践和尝试中实现自我提升,她也会走进班级,耐心观察这部分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演示之后,再来和他们讲理论。

连续两年担任大赛教练,摸索中,对于未来,她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无论是从指导老师的角度,还是托育专业本身发展而言,这一个月时间,我总结出不少经验,为我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会将其梳理后,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2025年,黄浦区公民办幼儿园全部开设托班,托幼一体化覆盖率100%,托位数突破2000个。奚尤旎也期待,能将大赛中的经验和实践案例辐射到区域层面,带动黄浦托育从业人员整体素养的提升。
文字:王佳依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袁曼舒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