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监狱 > 文章详情

【法治在行动】北新泾监狱:让安全管理精准落地,执法规范有迹可循

转自:上海监狱 2025-11-15 08:19:36

北新泾监狱

“24+N”小预案

让安全管理精准落地,执法规范有迹可循

监狱安全无小事,每一次突发状况的妥善处置,都离不开科学规范的指引。面对押犯量高位运行、罪犯群体结构新变化,以及劳动改造摩擦、夜间突发疾病等高频事件,上海市北新泾监狱打破传统“大而全”预案局限,推出《24+N场景化·个案化处置工作小预案》,用“精准化、标准化”筑牢监管安全大屏障!

破解痛点: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

当前监狱监管面临多重挑战:短刑期罪犯占比上升、诈骗类罪犯行为隐蔽、临释罪犯心理波动大,再加上各类日常监管中的突发情况,传统预案“场景覆盖不全、处置流程模糊”的问题日益凸显,基层民警常困惑“怎么管、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为落实司法部相关规范要求,北新泾监狱聚焦“填补处置空白、建立个体管控案例库”,组织业务骨干深入调研,锁定24个罪犯突发违纪常见场景,同步搭建包含典型案例及动态更新内容的N类个体案件库,形成“共性场景+个体案件”双向覆盖的处置指引,让基层执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精”模式:

让预案从“纸上”落到“地上”

01

精选场景,精准覆盖无死角

围绕罪犯劳动、学习、生活、就医等日常活动全链条,筛选“劳动中争吵升级”“夜间突发疾病”“集体活动异常行为”等24类高频场景。针对诈骗类罪犯、短刑期罪犯、临释罪犯等重点个体,建立动态案例库,实现“常见场景有规范、个性案件有参考”。

02

精编内容,简明实用易操作

每份预案聚焦“处置流程、民警职责、关键话术、风险点提示”四大核心,坚持“短小、通俗、易记、有效”原则。比如“突发罪犯暴力攻击”预案明确四步操作,“突发疾病”预案细化全流程处置,还标注夜间报病等关键细节,配套“口袋书”排版,让民警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03

精推实施,多方协同强落地

成立由监狱长牵头的编委会,联合业务科室、监区骨干逐条论证,确保预案合法合规。通过专题培训、情景模拟演练、日常考核等方式,将预案融入民警工作日常,形成“编写—培训—演练—优化”闭环,推动“学预案、用预案”成为自觉行动。

成效初显:

规范执法+能力提升+安全筑牢

执法更规范,协同更高效

标准化指引让民警处置流程更清晰,党小组与主管民警职责分工明确,执法语言、动作更符合规范,有效减少执法争议,实现从“经验主导”到“标准引领”的转变。

队伍更专业,处置不慌乱

“预案就像执法工具书,遇到突发情况不用慌!”基层民警反馈,通过预案快速掌握高风险场景全链条处置技能,应对复杂局面的专业素养稳步提升。

防控更主动,安全有保障

情景演练和日常学习让民警风险警惕性显著增强,重点个体预判能力提升,主动防控、提前干预的意识深入人心,有效阻断“小矛盾演变为大事件”的风险链条。

北新泾监狱“24+N”小预案,以小切口破解大难题,用标准化推动精细化。随着预案的深入应用,将持续提升监狱安全管理水平,为监管安全稳定筑牢坚实防线!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诈骗犯的自白】第一集:“杀猪盘”怎么“杀”

2、【诈骗犯的自白】第二集:“杀猪盘”在“杀”谁?

3、【诈骗犯的自白】第三集:劝不醒的被害人

编辑:许立春

供稿:北新泾监狱  李帆  孙毅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