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宝山 > 文章详情

告别“停车障碍赛”!400多辆废弃车被清运,停车自由终实现

转自:上海宝山 2025-11-14 17:53:08

从回家路上的“障碍赛”到如今的“畅通无阻”,从地下车库的“钢铁废墟”到如今的“一位一车”,宝山区庙行镇屹立家园社区完成了一场引人注目的环境革新。这背后,是一套可供许多社区参考的“治理兵法”。

“废弃的电动车、自行车把可用车位占得只剩一条窄缝,只能紧贴着那些锈迹斑斑的车架勉强塞放进去,别说老年人了,我们这些小青年搬出来也是费尽力气。”

曾几何时,这样的困扰是屹立家园许多居民的日常。废旧自行车、锈迹斑斑的电动车……这些“僵尸车”长期“霸占”着地下车库的宝贵车位,逼得大家只能把车停在路面,导致人车争道、险象环生。

但如今,你再走进屹立家园,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地下车库宽敞明亮,非机动车整齐地停放在划线区域内;小区主路畅通无阻。

这场令人舒心的治理蝶变,并非一蹴而就。它的成功,恰恰源于一套环环相扣的“治理兵法”——以柔性策略切入,以协同合力攻坚,最终用制度公约固化成果。

第一回合

柔性引导,“置换”活动巧破冰

治理之初,面临居民观望情绪,强硬手段往往适得其反。这考验的是治理者“分步推进的耐心”。

今年4月,社区和物业率先尝试了第一招——“废旧车辆置换”。居民们可以把家里落满灰尘的“老古董”推出来,换点纸巾、洗衣液等实用礼品。

这次“暖心行动”效果立竿见影。它用利益引导替代强制命令,让居民在参与中得到实惠,从而主动配合。成功置换清理了近百辆废旧车辆,为后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然而,“硬骨头”还在后面。那些“推不动”“没人认领”的“钉子户”车辆,依然牢牢占据着车位。这也说明,治理复杂社区难题,单一手段往往力有不逮,需要更强大的合力。

第二回合

协同发力,“四方联盟”啃下硬骨头

在初步清理摸清底数后,社区展现了“协同攻坚的决心”。

面对剩余的“硬骨头”,今年9月,一支由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社区民警组成的专项治理小组正式成立。四方联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了“1+1>2”的治理合力,对“僵尸车”发起了总攻。

不久前,一场“地毯式”的集中清理整治在4个地下车库和主次路面同步展开。最终,战果惊人:累计清运“僵尸车”“废弃车”400多辆!清理规模达到了上半年的4倍!

当然,高效之中也有温情。专项小组特意开通了为期一个月的“认领通道”,通过微信群、公告栏广而告之。这套“组合拳”打得是既有力,又有理有据,赢得了居民的信服。

第三回合

制度护航,用“公约”守住治理成果

清理行动立竿见影,但如何防止问题回潮,才是真正的考验。屹立家园社区的实践指明:一次成功的整治,最终的落脚点必须是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方能实现从“一时好”到“一直好”的转变。

在最近的联席会议上,一份《社区非机动车管理办法(草案)》正式亮相,成为了守护治理成果的“社区公约”。

这份草案详细规定了车位分配、临停区域、充电安全与定期排查机制,让未来的管理有“据”可依、有“规”可循。目前,草案正通过“四百走访”、线上群聊等方式,广泛收集每一位居民的意见。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立规过程,是凝聚共识、确保制度落地生根的有效途径。

如今,穿行在屹立家园,“清爽”和“有序”成了最直观的感受。这场关于停车的“空间革新”,清晰地展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社区治理闭环。它赢回的不仅是公共面积,更是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对社区共同的归属感。“屹立”样本的价值,正在于此——它用实践证明,只要有清晰的路径与坚定的合力,棘手的社区难题完全可以转化为共赢的美好图景。

通讯员:龚薇

编辑:孙宇瑶(实习)

资料:庙行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