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在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上海市金融工会工作委员会指导下,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于2025年6月至9月组织开展2025年度养老金融服务专项竞赛,评选并表彰一批助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适老化服务突出的优秀案例及单位。
上海金融官微联合上海银行同业官微选登部分优秀案例,旨在以典范引领凝聚行业合力,进一步扩大养老金融服务社会效应、传播行业优秀实践经验,让金融暖意惠及更多老年群体,共同书写上海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异业融合共筑“金融+”养老综合服务新生态
一、案例概述
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坚持将发展为民、办好民生实事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9073”养老格局下上海老年市民的养老金融需求与综合服务需求,积极探索异业合作、跨界融合,打造“金融+”养老综合服务新范式。
(一)聚焦“老有所依”,银政合作打造智慧养老区级样板。该行积极响应上海市推进智慧养老院建设的政策号召,建立了基于掌银APP的一站式智慧金融服务系统,实现智慧入住、智慧餐饮、智慧健康、智慧照护、智慧防护、智慧运营六大核心功能。今年,该行与某区民政签署“数字化养老”合作协议,共同打造首个“养老机构智能化改造”区级样板,同时解决了政府部门数字化信息缺失、养老机构智能化程度较低、入住长者及家属体验不佳等G、B、C三端的痛点。目前已有10余家养老院与该行开展合作,智慧养老场景服务模式正在向全市加速复制推广。
(二)聚焦“老有所养”,银保合作建设养老金融示范基地。今年年初,该行在“泰康之家·申园”揭牌成立了上海首家银保合作养老金融示范基地“农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整合银行、保险、养老社区三方的优质资源,将社区需求与金融服务相链接,共同为2000多户社区居民构建“老有所养”的幸福港湾。该行推出“农行‘邻’距离”“邻里计划”等特色品牌,设立每周“农行服务日”,打造多元、便捷、开放的综合金融服务矩阵。目前,申园居民农行持卡覆盖率已达20%,服务客户AUM较年初大幅度提升。这一“金融+社区养老”的服务场景范例在系统内、同业间掀起复制推广的浪潮,“农银养老服务中心”已在宁波、深圳、青岛等城市陆续落地成立。

(三)聚焦“老有所学”,银校合作开设农银养老银发学堂。该行与上海老年大学合作开展系列教学活动,通过整合双方的教学资源、服务渠道资源,共同搭建新型教育平台,打造农行“金融+教育”融合发展的创新示范项目。一是在杨浦支行挂牌老年大学“农银养老银发学堂”杨浦教学点,承接老年大学精品教学课程,目前秋季学期课程已开班;二是在黄浦马当路支行开创性设立老年大学课外实践基地,每月为老年学员提供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丰富老年居民文化生活。

二、主要亮点
(一)社会价值。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紧跟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智慧养老院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导向,聚焦服务上海市民“9073”养老格局,用“智慧养老平台”撬开社区与机构养老突破口,以“农银养老服务中心”“农银养老银发学堂”发力居家与社区养老主战场,以外延更广、范式更专的养老金融服务,践行金融为民使命、书写国有大行担当。
(二)创新亮点。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探索了银政合作、银保合作、银校合作等异业融合模式下的养老金融服务新范式,通过整合资源优势、挖掘合作深度、拓宽服务边界,于系统内、同业间率先打造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模式下的“金融+养老”综合金融服务,构建更加多元、便捷、开放的养老金融发展生态。
(三)示范效应。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异业融合服务模式树立了“金融+”养老综合服务的成熟典范,展现了改革试验田、模式输出地的发展定位,均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推广价值。随着智慧养老院“整区推进”、“农银养老服务中心”等模式的普及与推广,将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各市场主体要素互通、资源共享,助力养老服务与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本案例荣获2025年度养老金融服务专项竞赛“优秀案例”评选一等奖)
本文来源:上海银行同业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