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就业群体如同城市运行的“神经末梢”,他们的实际需求与困境正成为基层治理关注的新焦点。天目西路街道苏河国际综合网格以优化服务供给为重要抓手,通过排摸需求与精准服务,着力提升综合网格的响应速度与治理效能。
问题突显:消防通道上的“两难”困局
作为街道“骑守联盟”成员,综合行政执法队徐湛在常态化走访联系快递、外卖站点过程中,接到位于河滨融景居民区一家盒马前置仓门店的求助,反映其正面临运输包装材料堆放难题。由于站点日常运营产生大量运输包装材料,门店前有限的区域成为临时堆放点,而该区域恰为小区消防通道。此举不仅使居民心生芥蒂,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了商户的正常运营。

联动破题:从“各自为政”到“同题共答”
获悉情况后,徐湛第一时间与该站点所属的苏河国际综合网格工作站启动联勤联动机制。网格工作站充分发挥“指挥枢纽”作用,迅速牵头组建由居委会、小区物业、综合行政执法队、街区党支部、街道“骑守联盟”等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并召开现场协调会。经网格员实地勘查确认,消防通道被占用情况确实存在,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一旦发生火情,将严重影响救援效率,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精准施策:划定“专属”区,实现“双赢”局
然而,工作小组并未选择简单的“一禁了之”,商户的运营需求也需合理考量,单纯禁止堆放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工作小组充分听取各方诉求:居委会代表转达了居民对消防安全的顾虑,物业公司盘点区域内可用空间情况,综合行政执法队厘清消防通道管理的法律红线,盒马负责人则详细说明了日常运营中的实际难处……多方声音在此交汇,为寻求“最优解”奠定了基础。
移除前
移除后
经过多轮深入研讨与现场勘验,工作小组最终达成共识:消防安全底线不可突破,而商户的合理运营需求也应得到保障。破局的关键在于“疏”而非“堵”,物业公司主动作为,通过精细统筹,在门店附近的非通道区域划出特定场地,作为包装材料的“临时周转专属区”。这一方案既精准满足了站点的日常经营需求,又消除了安全隐患,让消防通道真正恢复成“生命通道”。同时,网格工作站市场监管所与综合行政执法队也对门店进行门责告知,推动商户责任落实,自觉维护社区公共环境。
通过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物业治理”的高效协同及网格工作站的牵头揽总,各方力量得以有效整合,形成了“发现问题-协同议事-精准施策”的治理闭环,不仅筑牢了社区安全防线,更将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进一步实现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
(资料来自:天目西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