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第一教育 > 文章详情

松江老城区藏着一所老校,已经120岁了!

转自:第一教育 2025-11-06 22:54:01

“老师,要不要体验一下我们掐丝珐琅社的活动?”“老师,这是我们农场种出的红薯和青菜,要不要带回去尝一尝?”“枪口再高一点,瞄准,打!”……一大早,松江区仓桥学校的校园里就热热闹闹,学校多个社团展示自己的“拿手活儿”,热情地邀请来访者参与。

11月5日,传承、创新、致远——2025年上海市新优质学校认证松江区仓桥学校专场交流暨建校120周年展示活动举行。大仓桥下,这所扎根“上海之根”的公办九年一贯制百廿年老校,构建“以赏识促成长、以激励显个性”的教育生态,逐步成长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仓桥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是年,朱廷扬、钱葆田、林增鉴、张克汉4人在松江创办育才初等小学堂。学校几经易名,2002年,仓桥中学、仓桥小学合并成立九年一贯制的上海市松江区仓桥学校。2005年建校百年之际,学校完成改扩建,硬件设施日臻完善、管理日趋科学、办学特色逐渐鲜明,百年老校焕发青春。

学生展演根据校史改编的历史剧《擎灯》

2011年仓桥学校成为上海市首批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校,从“基础办学”逐步迈向“内涵优质”。校长顾永峰介绍,十余年来,学校以“赏识教育”为核心,锚定“培育‘汇情怀、慧学习、会生活’的阳光好少年”育人目标,从德育、课程、课堂、教师、治理五大维度破局,努力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学生喜欢的新优质学校。

仓桥学校深挖“桥文化”内涵,将“桥”的连接、支撑、跨越特质融入德育,打造“桥之言·育知”“桥之行·育行”“心之桥·育心”三维德育课程,让赏识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全程;通过“仓之韵”三节一季(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心理季)主题校园文化活动,播撒“赏识”种子,鼓励学生发掘兴趣特长,展示多元才能,以活动为纽带“选苗育苗”,培育综合型人才;依托松江区域内丰富的校外实践资源,学校还构建了覆盖一至九年级的系统化实践教育体系,打通课堂与社会的壁垒,推动教育从“黑板上的知识”转化为“手心里的体验”,有效达成“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

顾永峰介绍,仓桥学校构建“桥汇”课程体系,“‘桥’象征连接与成长,‘汇’代表汇聚资源与素养,让课程成为‘赏识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的载体。”“桥汇”课程深度融合学校“劳动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特色,各个板块课程相互配合,共同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学校同时以“赏识启智”为核心重构教学生态,从课堂理念、学习方式、作业辅导、延时服务四维发力,推动学生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让课堂成为“激发潜能、滋养自信”的活力场。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研究员、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所长汤林春被学生在展示活动中的热情感染,他说,仓桥学校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在新时代获得了新生,“我用两个词来概括今天的展示活动:一是厚重,二是灵动。厚体现在顾永峰校长系统地阐述了学校‘赏识教育’理念和实施;重则是学校承载了百廿年的历史以及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期盼。之所以说灵动,是因为这是一所有灵魂、有灵气的学校,今天的活动多维度、多形式、多角度地呈现,体现了有好的理念,才能让学校适合每一位师生的发展。”

松江区教育局副局长陈栋表示,仓桥学校自2011年启动新优质学校建设后,聚焦“回归育人本原”,以“赏识教育”为核心理念,建设“桥韵德育体系,打造“桥汇”课程集群,形成了赏识课堂的教学模式,培养了一批阳光教师,优化了家校社协同治理生态,真正实现了从管理学校到治理学校,从“教书匠”到“育人师”的深刻转变。


文字:曹轶姗

照片由仓桥学校提供

编辑:王佳依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