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陀区第196批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本格里分队的8名队员,在圆满完成两年的援外医疗任务后,载誉归来。

普陀区第196批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本格里分队凯旋
“欢迎回家!”刚走出机场的抵达通道,队员们便被手持鲜花的家人亲友、久违的同事簇拥,掌声与欢呼声交织。他们的脸上既有归国的喜悦,也有对那片北非热土与当地患者的不舍。
这支由上海市普陀区卫生健康委组建的医疗队,其队员来自普陀区中心医院、普陀区人民医院、普陀区利群医院、普陀区妇婴保健院及上海市医事团体联合管理办公室等5家单位,涵盖妇产科、普外科、骨科等多领域,驻点工作在本格里唯一一家综合性公立医院——哈姆纳省中心医院。回忆两年援摩时光,队长刘峰感慨万千,“哈姆纳省中心医院设备简陋、药品短缺,我们只能‘就地取材’开展工作。每次成功抢救患者,都觉得所有辛苦都值了。”

为患者做手术
在摩洛哥本格里,医疗队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截至2025年8月,累计为当地患者提供门急诊近万人次、住院2000余人次、手术近500台,接生新生儿1600余名,成功抢救危重病人35例。
医疗队员、妇产科医生刘雪萍坦言:“一周工作56小时是常态,有次连续开展3台复杂剖宫产手术,走出手术室时天都亮了,但看到母婴平安,再累也无所谓。”
除了日常诊疗,医疗队还主动延伸服务边界,深入周边村落义诊,多次赴阿加迪尔、卡萨布兰卡为中资企业员工和华人华侨送医送药,累计服务500余人次;向摩方捐赠了胎心监护仪、可视气管插管喉镜等医疗设备;联合开展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筛查,为近400名新生儿建立“筛查-登记-复测预约”全流程管理体系,让当地产妇切实受益。

为小患者治疗
“中国医生的技术和责任心,让我们特别敬佩。”哈姆纳省中心医院院长Sebbar Lamia女士曾受邀赴中国参加培训,她在远程采访中表示,中国在孕产妇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等方面的经验,为当地医疗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两年间,队员们不仅是健康守护者,更是文化交流使者。学阿拉伯语、品当地美食、参加传统婚礼,走访贫困家庭资助勤工俭学少年,用真诚与热情搭建起中摩友谊之桥。如今载誉归来,队员们表示:“援摩经历是一生的宝贵财富,未来我们会把在摩积累的经验运用到本职工作中,继续为医疗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