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工智能与物理世界深度交融的前沿技术,具身智能正推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产业变革,加快塑造未来智能社会形态。立足自身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普陀区近年来正抢抓发展机遇,着力构建具身智能产业新生态,目前已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平台、应用场景与产业基础。

近日,第八届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具身智能专场暨2025人形机器人创新材料及高效驱动系统产业峰会在普陀落幕。活动期间,30余家具身智能领域企业集中发布54项关键技术需求,达成总需求金额5013万元。更值得一提的是,《普陀区科创企业“种子计划”》与《普陀区具身智能产业白皮书》同时发布,通过前瞻性的产业蓝图与精准的政策扶持,为区域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注入双重动力。
白皮书厚植“沃土”,为产业协同提供“普陀方案”
作为上海连接长三角的“西大堂”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承载区,普陀区此次与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普陀区具身智能产业白皮书》,为提升具身智能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明确区域产业发展蓝图、推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提供了重要支撑。

白皮书中明确,普陀区具身智能产业以“人形机器人为引领,强化特种机器人特色,兼顾商用服务机器人发展”为定位,将人形机器人材料、高效驱动系统、多模态大模型、专用数据集等列为重点突破方向,逐步填补当前区域产业发展的空白。
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协同方面,白皮书则提出“共建大型生态产业链”思路,强调聚焦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共性平台服务,与南京、常州、苏州等沪宁沿线地区形成生态链互补或园区孵化合作,同时推动大院大所与企业合作,促进知识共享与技术攻关,为长三角产业协同提供可落地的路径参考。

白皮书还详细规划了具身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布局,提出依托桃浦智创城、海纳小镇、半马苏河滨水区等城市数字化转型示范地,植入具身智能机器人或无人驾驶载具。而依托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的功能与优势,未来则应进一步升级机器人检测认证平台、构建大规模数据集平台,为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支撑。
助力项目起跑,精准滴灌科创“金种子”
有了适合发展的“土壤”,又应该如何培育保护面向未来的“金种子”?
《普陀区科创企业“种子计划”》就将着力破解科创企业的发展瓶颈。据介绍,“种子计划”将面向青年科创人才、团队,遴选具有前沿性、颠覆性、硬科技属性的优秀项目,给予最高30万元的创新创业资助;对同时入驻区级高质量孵化器的初创企业提供前两年每年最高20万元房租资助,为初创企业从“萌芽起步”到“稳步成长”提供全周期助力。
“‘共建孵化生态、共育创新主体’也是此次‘种子计划’的重要主题,依托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优势,我们将为优秀项目提供早期项目孵化与共性服务支撑。”区科委相关负责人进一步介绍,普陀区将持续推动科创项目与高校、龙头企业合作,共建高质量孵化器,促进技术共享与资源对接,为长三角科创协同提供可复制的扶持模式。

“种子计划”还系统规划了孵化载体布局,提出依托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专业技术服务型孵化器,依托“饿了么”等龙头企业构建产业链生态型孵化器;同时明确设立项目绿色通道,对接高校推荐、赛事获奖、人才计划及市场融资等多类渠道,为项目快速落地与成长提供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