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崇明 > 文章详情

崇明新米“尝鲜”上市!好吃又好种

转自:上海崇明 2025-11-06 15:42:24

稻浪翻滚,丰收在望。眼下正值“三秋”(秋收、秋种、秋管)关键时期,崇明区加强统筹调配与服务保障,指导农户适时抢收,推进秋季农业生产有序开展。

“崇尚217”开镰收割

“来,尝一尝我们的新米,前两天刚收割的。”在港沿镇的上海齐茂粮食专业合作社,“崇尚217”正式开镰。“首批5公斤‘尝鲜装’已经开启售卖,今年试种的收成不错。”合作社负责人宋永久表示,“今年的成功也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明年可以进一步推广这个新品种。”

“崇尚217”是崇明区联合上海市农科院共同选育的优质粳稻新品种。该品种植株矮壮、抗倒伏性强,显著优于同类稻种。更关键的是,其米质晶莹油润、口感香软,真正做到了“好吃又好种”。

最近,上海市农科院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察看新品种长势,并开展培训,为崇明种植大户答疑解惑。据了解,相比“南粳46”,“崇尚217”的生育期早7-10天,对农户来说,有利于后续茬口搭配,也为“水稻+”耕作制度改革提供支撑。

近年来,崇明区积极推动长三角农业硅谷建设,联合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共建粳稻研究中心,重点开展“崇”字头系列新品种选育、机械化繁育和绿色栽培技术研发,着力构建适宜长三角地区产业化发展的新品种体系,持续强化以种源农业为核心的区域平台功能,助力崇明及上海农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建设高标准农田

有了“好种子”,还需要“良田”作为依托。近年来,崇明区持续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运用高效节水灌溉、智能信息化管理、绿色生态工艺等现代农业措施,把高标准农田建管作为长远之策,全力打造高产稳产的优质良田。

比如,港沿镇作为全区传统农业大镇和粮食生产主镇,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镇田间灌排系统覆盖率达100%,农机通行率提升至95%以上,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30%,为“三秋”抢收抢种、粮食稳产丰产筑牢了坚实基础。

持续的深耕细作取得丰收。2020年以来,崇明区连续4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县,打造了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水稻生产示范片和示范方,带动大面积水稻绿色生产水平提高和种植效益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一系列创新试验正在崇明的田间开展,崇明正加快探索更加科学的种植模式。如,竖新镇作为2025年市级水稻高产高效整建制示范镇,积极引导种植主体合理调整水稻早、中、晚熟品种的结构,提高早、中熟品种占比,重点发展中熟优质食味稻品种和高产杂交稻品种。此外,该镇探索周年生产模式,种植“水稻+蚕豆”9600余亩、“水稻+紫云英”1480余亩、“水稻+油菜”140余亩、“水稻+苜蓿”20亩、“水稻+绿叶菜”100亩,成功建立了高品质轮作模式。

接下来,崇明区将持续高效推进“三秋”工作,实现科学调度、精细管理和安全生产,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同时,结合“三秋”工作,提前谋划水稻品种结构优化工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探索管护模式,推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施昊豪

编辑:陆海华